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工娱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3月接收的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他们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使用药物的基础上增加工娱疗法,运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LE)记录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方便进行客观准确的评分。结果经16周治疗后,两组对比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第八,第16周的治疗,评分显著提升(P﹤0.01)。结论工娱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具有重大意义,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工娱疗法 精神分裂症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分层抽样法随机挑选100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在进行干预6个月,12个月后使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对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IPRO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完善患者社会功能,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慢性精神分裂症 男性患者 社会功能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多元化护理运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挑选100例被我院收治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具体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以多元化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社会功能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行为改善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行为的改善评分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结论:多元化护理实施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多元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 -- 2021年6月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编号后,奇偶数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3例患者在临床上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33例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受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措施,护理相同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效果,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康复评分(BPRS、SDSS、MRSS评分)数据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之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 < 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会依据患者自身病情情况调整护理手法,明确护理问题,从而更好的实施护理计划,有效帮助患者更好恢复,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特点及护理干预。方法:采集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分析掌握研究对象社会心理因素特点。同时根据护理干预模式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50例,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治疗起效时间[(1.04±0.21)h]、症状缓解时间[(1.44±0.69)h]症状消失时间[(3.57±1.23)h]短于对照组[(2.22±0.58)h、(3.34±1.08)h、(5.35±1.87)h](P<0.05);观察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量表评分与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一定社会心理因素特征,根据其社会心理因素特征行综合护理干预,可获取较好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社会心理因素 临床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支持性心理护理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80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支持性心理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BPRS、NOSIE-30和SSPI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NOSIE-30和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支持性心理护理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社会功能 康复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自愿住院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人口学与临床特征,为相关部门开展酒精成瘾的研究与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近6年来在我院非自愿住院形式住院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自行设计调查表,了解他们的一般资料与临床特征,加以分析、归纳,得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结果:非自愿住院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以外地务工人员为,他们平均年龄(40.90±8.00)岁、文化程度普遍较低(75%在初中及以下)、因出现了危害他人或社会秩序的行为被非自愿住院,疾病类型主要是急性酒精中毒、酒精依赖综合征、酒精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结论: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倡导健康饮酒、科学饮酒,预防酒精成瘾的发生。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非自愿住院 临床表现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时间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80例,依据不同方式划分成观察组(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及对照组(常规干预方式),各40例。对比患者家属的生存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的社会、环境、躯体和心理相比,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更高,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通过采用心理社会综合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不良负性心理状态,安全有效,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生存质量 心理社会综合干预
  • 简介:摘要:社会认知与共情能力作为人际交往以及社会互动中最为关键的条件之一,决定人们的人机交往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状态。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精神系统患有疾病的群体,其社会认知能力以及共情能力存在一定障碍,社会功能缺陷现象比较严重,对患者的预后与康复效果会产生与一定的影响。精神分裂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患者的思维和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障碍,长期患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乃至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需要从改善患者社会认知以及共情能力入手,增强患者的社会认知水平和共情能力,能促进患者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减少不必要医疗资源的浪费。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认知 共情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治疗中运用综合康复疗法,对其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试验者是2021.01至2022.10在医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老年患者60例,以数字奇偶法均分2组,分别运用常规康复治疗与综合康复治疗,比对不同干预模式下各项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在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精神症状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综合康复疗法进行干预,利于提升患者用药安全性,进一步改善其精神状态的同时,还能起到提升患者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作用,临床运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老年 干预效果 综合康复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会支持网络对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择选2020年5月~201年4月收治的88例患者,将其中内科疾病的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余44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社会支持度评分;对比精神疾病组中情感病组与精分症组的社会支持度评分;对44例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社会支持网络干预,对比干预前后的社会支持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精神疾病组中情感病组的上述评分均高于精分症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社会支持度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相较于内科疾病组,精神疾病组的社会支持度各项评分均较低,P<0.05;精神疾病组中情感组的社会支持度各评分明显高于精分症组,P<0.05;给予精神疾病患者社会支持网络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度。

  • 标签: 精神疾病 社会支持网络 康复 精分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的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40例增加团体心理治疗。采用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量化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并进行比对。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SP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心理治疗可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团体心理治疗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应用生活技能自我管理小组训练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精神发育迟滞患者,设置成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联合应用生活技能自我管理小组训练的观察组。对两组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精神状态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活技能自我管理小组训练能够对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产生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稳定情绪以及改善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等诸多方面。

  • 标签: 生活技能 自我管理小组训练 精神发育迟滞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家属参与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7月本院7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家属参与护理),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干预前PSP评分及ADL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护理期间,采取家属参与护理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采纳。

  • 标签: 住院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家属参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采用人本主义思想设计带教计划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项目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在我院精神科参与带教的10名住培生,按照教学模式间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人本两组,其中常规组包含住培生4人,学习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人本组包含住培生6人,学习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7月,比较两组职业认同感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比较职业认同感,发现常规组住培生职业认同感评分低于人本组,人本组非常满意人数较多,但满意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对精神科住培生进行带教实习时,结合人本主义理论进行带教教学,更有助于提高住培生实习满意度,获取更多专业知识。

  • 标签: 人本主义理论;精神科带教;临床实习;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带教过程中采用人本主义思想设计带教计划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项目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7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在我院精神科参与带教的10名住培生,按照教学模式间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人本两组,其中常规组包含住培生4人,学习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人本组包含住培生6人,学习时间在2020年1月-2021年7月,比较两组职业认同感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比较职业认同感,发现常规组住培生职业认同感评分低于人本组,人本组非常满意人数较多,但满意度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在对精神科住培生进行带教实习时,结合人本主义理论进行带教教学,更有助于提高住培生实习满意度,获取更多专业知识。

  • 标签: 人本主义理论 精神科带教 临床实习 应用分析
  • 简介:亲爱的读者:大家新年好!2016年第一期《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杂志以全新的面貌又与广大读者见面了,本期专题研讨的重点内容是性伦理。这些年来,性伦理相关的内容在我国性学界讨论的不是很多,但是,它确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去面对的问题。这一期的专题讨论中,我们也选编了一些典型的故事,让大家能够从医学和社会生活的角度深入认识性伦理建设的重要性。

  • 标签: 伦理建设 社会稳定 家庭和睦 专题讨论 社会生活 生殖健康
  • 简介:摘要本文以广州大学城大学生网球社团社会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查和访问专家,找出了存在的问题,结合职业俱乐部的发展经验,提出了其社会建设的路径1创新驱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体育与教育深度结合,逐步将竞技体育融入学校体育。2加强网球项目的推广,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做活网球产业的市场。3针对高校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例如广东省高校网球联合会。4参照国际网球协会的做法,建立完善的竞赛积分系统。5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更多参与专业指导。6遵循网球项目发展规律,迎合市场需求,实现自我发展。

  • 标签: 广州大学城 网球社团 社会化建设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健康的含义也在不断丰富,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健康,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推动医疗模式发生改变,医院从治病中心逐渐向健康中心转变,围绕着国家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医院将成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中心。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是心理健康促进的主要对象,为此,主要为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服务的新形势下的精神专科医院,也要重视医院的转型和发展,开展和加强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力度和深度,实现其服务的目标,提高在医疗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 标签: 精神病专科医院 健康促进医院 医疗市场 建设 实践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