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伴随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也越来越大,进而加大了污水处理污泥的生产量。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成分,如重金属、寄生虫等,如处理不当或任意排放、填埋都会严重污染环境,尤其是污泥问题。在充分了解污泥对环境危害的基础上,不仅提出了几点处置方法,更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污泥环境监管对策,仅供各位参考。

  • 标签: 城镇污染处理厂 污泥环境监管 对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某燃煤锅炉运行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工程防护分析,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物理因素测量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司炉工输煤皮带巡检时接触煤尘浓度和噪声强度8h等效声级均超标,锅炉放渣时接触矽尘浓度超标。结论 燃煤锅炉运行时产生煤尘、矽尘和噪声是重点控制因素。

  • 标签: 燃煤锅炉 职业病危害 工程防护
  • 简介:目的:比较2种调拌方式(人工,机调)下,2种藻酸盐印模(金玛克专用,普通藻酸钾)精度的变化。方法:按调拌方式和印模材种类分4组:A组为自动调拌机调拌金玛克印模;B组为自动调拌机调拌藻酸钾印模;C组为人工调拌金玛克印模:D组为人工调拌藻酸钾印模。采用特制的金属模具取模后灌注石膏模型,再测量模型尺寸变化差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机调的2种印模精度均好于人工调拌组;而金玛克专用印模在机调组中的精度好于普通藻酸钾印模;人工调拌下金玛克印模与普通藻酸钾印模的精度差值差别并不显著。结论:使用自动调拌机调拌的印模精度优于人工调拌,而以专用的印模精度最高。

  • 标签: 藻酸盐印模材料 调拌 精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骨折复位,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VAS评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12例患者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15.5±16.3)min;术中平均术中出血量为(82.5±21.7)ml;平均住院时间为(11.5±1.5)天。与术前VAS评分比较,术后一个月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组发症发生率为16.7%。结论经皮微创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微创脊柱椎弓根钉棒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中钉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复位的采用意义。方法纳入44例2017.01-2018.04期间,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对其行钉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复位干预。结果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后凸畸形Cobbs角上,与术前展开比对,改善显著(P>0.05);但是在伤椎椎体后缘高度指标上,与术前展开比对,改善不显著(P<0.05)。结论将腰椎后路复位,钉系统内固定于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其生理弯曲和椎体高度的恢复,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腰椎爆裂性骨折 腰椎后路复位 钉棒系统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钉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22例采用单纯钉系统内固定,观察组22例采用钉系统内固定术结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①手术切口疼痛时间观察组(40±15)d较对照组(60±10)d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下肢麻木症状消失时间1~3d,平均(256±10)d;对照组下肢麻木症状消失时间6~10d,平均(75±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优良率为909%,对照组优良率为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临床疗效均较好,均无断钉、断及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发生。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切口疼痛时间少、下肢麻木症状恢复程度较好,优良率高达909%,可更有效地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中医综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顶支撑法复位在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北京医院骨科采用顶支撑法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的138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观察组)。男45例,女93例;年龄为(79.9±8.2)岁;骨折AO分型:31-A1型25例,31-A2型98例,31-A3型15例。并以2010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采用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方法髓内钉固定治疗的142例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2.0±3.4)、(64.1±6.5)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18.3±8.9)、(72.3±11.2)min];术中出血量为(228.0±40.0)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319.1±95.0)mL];骨折复位质量:优82例,可接受56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优63例,可接受65例,差1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0±0.9)、(3.8±0.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固定失效6例,髋内翻畸形8例;观察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髋内翻畸形等。结论对于难复性股骨转子间骨折,与切开或有限切开复位法相比,应用顶支撑法复位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质量等。

  • 标签: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复位 顶棒支撑 老年人
  • 简介:摘要不稳定性骶骨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导致脊柱骨盆力学传导结构受损,引起行走功能障碍。由于骶骨复杂的局部解剖、独特的生物力学和较差的骨质量,骶骨骨折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挑战。钉固定系统在治疗变异骶骨骨折及较为严重骶骨骨折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技术的引入,钉固定系统已衍变出多种结构类型,根据固定范围是否延伸至脊柱分为脊柱骨盆稳定技术和骨盆稳定技术两大类。笔者从生物力学性能和临床疗效方面对骶骨骨折治疗相关钉固定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骶骨 骨折固定术,内 椎弓根螺钉
  • 简介:[目的]测定广西不同产地丢了中Pb、Cd、As、Hg、Cu5种重金属的含量,为控制和保障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检测.[结果]广西不同产地丢了根及根茎中有害元素铅、镉、砷、汞、铜的含量均较低.[结论]本文测定结果可为制定丢了重金属限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丢了棒 重金属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光引导与传统喉镜在老年手术患者气管插管麻醉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行气管插管麻醉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60例研究组和6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麻醉光引导,对照组接受传统喉镜。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插管前、插管时、插管后2min的血压及心率。(2)研究组和对照组插管失败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插管前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插管时及插管后2min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插管失败率分别为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麻醉光引导进行气管插管时,对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扰动小,插管失败率低。

  • 标签: 光棒 喉镜 气管插管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部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治疗的效果对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手足部骨折患者80例进行分组回顾分析。吸收组采用自身增强可吸收治疗,吸收螺钉组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足部骨折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骨折痊愈时间;患者感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吸收螺钉组和吸收组手足部骨折治疗总有效率相似,P>0.05;吸收螺钉组和吸收组住院时间、骨折痊愈时间相似,P>0.05;两组感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手足部骨折应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均有良好效果,在安全性、有效性和加速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上无显著差异,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

  • 标签: 手足部骨折 可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究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对手足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60例手足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固定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患者(7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疼痛、骨折延迟愈合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与对照组患者(26.67%)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对手足部骨折患者使用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固定治疗的效果较好。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自身增强可吸收棒 手足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特制植骨漏斗,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钉系统内固定,或同时行椎管减压,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89例。测量伤椎高度及后凸角度,比较手术前后Cobb角的变化,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未发生因植骨操作引起的血管、神经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无断钉断现象发生,椎体高度恢复至原椎体高度的85%以上,CT显示植骨融合良好,Cobb角丢失约1-2°。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钉系统内固定,不仅重建了胸腰椎稳定性,恢复了伤椎高度与脊柱序列,而且明显降低了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 椎体内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评析对股骨颈骨折术患者在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时采用生物陶瓷的临床价值。方法:此研究的股骨颈骨折术患者选取时间为 2016/1/1-2019/12/31,随机取 180例,分为使用打压植骨的对照组( n=90)和采用生物陶瓷的观察组( n=90),评价手术效果和 Harris关节评分。结果:采用生物陶瓷的观察组与使用打压植骨的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用时( P< 0.05)和术中出血量较少( P< 0.05);治疗前 Harris关节评分基本无差异( P> 0.05),但治疗后的观察组关节评分改善效果更好( P< 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术患者采用生物陶瓷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中出血量,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较好。

  • 标签: 生物陶瓷棒 打压植骨 股骨颈骨折术 股骨头坏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切开腰椎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采取保守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后路切开腰椎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后路切开腰椎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 标签: 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 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明确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脓液中是否感染状杆菌,并根据结果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指导早期临床抗菌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诊治并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共42例,应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脓液中的状杆菌。阳性组患者治疗方法分别为单纯抗生素、抗生素+激素及单纯激素,阴性组患者治疗方法分别为抗生素+激素及单纯激素。观察不同组别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治愈率。结果治疗感染状杆菌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抗生素方案包括短效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及长效抗分枝杆菌三联药物。42例患者,PCR检测脓液明确状杆菌阳性21例,术后复发率23.5%。单纯抗生素组、抗生素+激素组及单纯激素组对感染状杆菌的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4,P=0.036)。PCR检测状杆菌阴性21例,术后复发率16.7%,抗生素+激素组及单纯激素组对无细菌感染的GM患者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719)。结论GM患者及早发现状杆菌的感染对临床指导亲脂抗生素的应用有意义。

  • 标签: 肉芽肿性乳腺炎 棒状杆菌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行钉系统内固定术,对照组22例采用单纯钉系统内固定,观察组22例采用钉系统内固定术结合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结果①手术切口疼痛时间观察组(40±15)d较对照组(60±10)d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下肢麻木症状消失时间1~3d,平均(256±10)d;对照组下肢麻木症状消失时间6~10d,平均(75±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优良率为909%,对照组优良率为81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临床疗效均较好,均无断钉、断及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发生。中医综合疗法配合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的切口疼痛时间少、下肢麻木症状恢复程度较好,优良率高达909%,可更有效地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钉棒系统内固定术 中医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