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左旋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妇产科门诊部收治围绝经期功血患者共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左旋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以分析左旋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由(13.45±0.23)mm下降至(7.23±0.19)mm。而血红蛋白含量由治疗前的(54.92±3.32)g/L上升至(102.82±4.93)g/L,治疗前后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及血红蛋白含量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的子宫及卵巢大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左旋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围绝经期功血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左旋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 围绝经期功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非融合固定手术的护理,提高护理水平,提升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存质量。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6例,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精心护理,行腰椎后路棘突间Wallis系统内固定术加椎板切除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明显好于术前,3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全程精心针对性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可显著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非融合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与适应症。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0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予以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前、术后行正侧位X线与CT检查,观察骨愈合情况,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神经副损伤、内固定松动折断,无畸形愈合等;椎体高度及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ASIA分类均有2~3级的脊髓神经功能改善。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三维复位和短节段固定等优点,早期手术予以矫治,可以重建并稳定脊柱序列,增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椎弓根内固定
  • 简介:目的比较Dynesys系统治疗单节段与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1年3月采用Dynesys系统治疗的腰椎退变疾病患者46例。根据患者手术节段分为单节段组(32例)和多节段组(14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活动度以及近端相邻节段的椎间活动度。结果46例患者平均随访30(24~52)个月,两组患者ODI指数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20.5±5.7)%,多节段组(21.2±9.8)%;末次随访:单节段组(12.2±4.3)%,多节段组(15.3±6.9)%,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VAS评分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2.9±1.3,多节段组3.2±1.4;末次随访:单节段组1.4±0.3,多节段组1.6±0.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ODI与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11.3±2.7)mm,多节段组(11.1±2.0)mm;末次随访单节段组(10.8±3.1)mm,多节段组(10.3±2.2)mm,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单节段组(4.3±2.4)°,多节段组(4.6±2.7)°;末次随访单节段组(4.8±2.2)°,多节段组(5.3±2.0)°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近端相邻节段活动度在术后3个月时单节段组(9.1±2.1)°,多节段组(8.5±1.8)°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末次随访时单节段组(10.3±2.7)°较术前显著增加,并且单节段组大于多节段组(9.1±3.0)°(P<0.05)。结论单节段与多节段Dynesys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均能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并保留部分椎间活动度�

  • 标签: 椎间盘退行性变 腰椎 脊柱疾病 Dynesys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离子电切镜联合EMS碎石系统治疗高危BPH合并膀胱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1月82例我院采用等离子电切镜联合第五代EMS碎石系统治疗高危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分别统计碎石时间及总手术时间,观察术中术后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膀胱剩余尿量(RUV)的变化。结果82例患者手术过程生命体征均平稳,无膀胱穿孔、尿道损伤病例,无术后出血、心脑血管意外。患者碎石时间25(12-42)min,手术总体时间120(70-140)min。术后随访半年,IPSS评分由(25.14+1.98)分将至(7.04+2.38)分,QOL评分由(6.01+1.08)分将至(1.05+1.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0.01);Qmax由(5.76+2.03)ml/s升至(34.07+1.85)ml/s,RUV由(6.01+1.08)ml降至(3.24+2.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0.01).结论等离子电切镜联合EMS碎石系统治疗高危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具有安全、微创、高效优点,特别适合身体情况较差,合并症较多的患者。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EMS碎石系统 等离子电切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4年4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愿意加入本次实验的有80例设为实验组,同时选择采取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患者治疗后腰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为两组患者采取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3年期间的VAS评分具有较大差异,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由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以及ROM评分具有较大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取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高,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以及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的患者腰椎活动度都可进行一定程度的保留,但实验组患者的疼痛改善情况更佳,能够促进患者治疗后的舒适度。

  • 标签: 椎弓根螺钉PEEK棒动态固定 腰椎推行性疾病 腰椎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应用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8月期间收治的颈椎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均予以常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牵引,研究组45例均予以改进的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进行治疗。结果两组颈棘旁肌肌电波幅牵引前、牵引中及牵引后呈现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研究组牵引中、牵引后颈棘旁肌肌电波幅均明显性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变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颈椎病患者应用改进的颈椎脊柱减压系统实施治疗,可以有效放松其颈部肌肉,拉开颈椎间隙,实现良好效果。

  • 标签: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表面肌电图 椎间隙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优质护理在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0年入院的50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给予常规护理配合。2021年入院的50名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宫腔镜刨削系统,给予优质护理,并针对手术患者采取术前健康教育、术中精准配合,术后专科指导的护理措施。针对术者采取成立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固定医护配合双方。针对手术室护士建立宫腔镜刨削系统的手术配合流程,形成标准化的配合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刨削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电切组患者。刨削组手术患者满意度高于电切组。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并且密切了医护患三方的配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 标签: 优质护理 宫腔镜 刨削系统 子宫内膜息肉
  • 简介:摘要医学教育政策是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准则,医学教育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本文以2003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国家层面的医学教育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按照"构建分析框架、样本选择、文本单元编码、归类和数据分析"的逻辑,从政策发布时间和数量、政策工具和政策价值特性等方面,对我国医学教育政策进行整体分析。结果表明,医学教育政策颁发部门较多、文件法律效力不高、政策工具的运用表现为主辅搭配、政策的价值特性分布不均。为此提出建议:明晰政策内容主体,以创新的理念健全医学教育政策体系,灵活运用政策工具,推进医学教育政策价值特性均衡发展。

  • 标签: 医学教育 政策工具 政策文本 内容分析法
  • 简介:通过对一些政策的回顾,分析了目前药品政策对药品费用控制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药品费用控制政策的思路。

  • 标签: 医药费用控制 药品 卫生改革
  • 简介:摘要: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综合的研究,其自身并不具有很好的理论基础,其研究方法是以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等其他科学为基础的,但其有自身的一种独特的方法来进行政策研究。本文从如何构建公共政策角度出发,并结合卫生政策的特点,分析探究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在卫生政策研究中的应用。

  • 标签: 公共政策 政策分析 卫生政策
  • 简介:摘要:家庭作为一个小的社会单位,会直接影响社会成员的工作和生活。由于传统观念的改变,家庭这一社会小单位的意义从私人领域转向了公共领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这种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和谐社会的发展中,家庭发展能力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各个学术界也开始越来越重视。在经历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和生育控制后,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再次受到关注。

  • 标签: 计划生育政策 含义 家庭发展能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OTSC吻合夹系统治疗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1例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OTSC吻合夹系统治疗。结果经积极治疗,密切观察及时的护理,出血停止,治疗效果好。结论护士应迅速准备抢救器材、药物,积极配合内镜医师进行操作,从而最快的挽救病人的生命。

  • 标签: OTSC吻合夹系统 难治性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传统疗法加用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治疗外加用窄谱紫外线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 标签: 带状疱疹 传统治疗 窄谱紫外线照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带锁钛板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30例颈椎前路带锁钛板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护理。结论采取颈椎前路带锁钛板系统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能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同时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 标签: 颈椎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不稳定性骶骨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导致脊柱骨盆力学传导结构受损,引起行走功能障碍。由于骶骨复杂的局部解剖、独特的生物力学和较差的骨质量,骶骨骨折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挑战。钉棒固定系统在治疗变异骶骨骨折及较为严重骶骨骨折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技术的引入,钉棒固定系统已衍变出多种结构类型,根据固定范围是否延伸至脊柱分为脊柱骨盆稳定技术和骨盆稳定技术两大类。笔者从生物力学性能和临床疗效方面对骶骨骨折治疗相关钉棒固定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骶骨 骨折固定术,内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组合式组织化治疗对卒中疗效与传统治疗比较又何改善。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9月在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科的住院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组合式组织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对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出院时对住院总满意度进行统计,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总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组合式组织化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损伤恢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医疗满意度

  • 标签: 组合式组织化治疗 脑卒中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曼月乐)在子宫腺肌病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41例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宫内放置LNG-IUS,观察月经量、血红蛋白、痛经程度及子宫体积变化。结果放置LNG-IUS后6个月,月经量显著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子宫体积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5);痛经症状显著缓解;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也明得到提高。结论LNG-IUS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显著。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左炔诺孕酮 药物释放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1月至2009年8月对26例下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男19例,女7例;年龄21~56岁,平均37.6岁。所有患者均于伤椎及其上、下相邻椎置入椎弓根螺钉并行后外侧植骨融合。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值、腰椎前凸角。结果本组26例患者术后获12~48个月(平均26.3个月)随访,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由术前47.35%±6.42%恢复至术后95.3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94.91%±6.73%,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由术前30.16。±7.12。恢复至术后39.32°±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为39.18°±9.72°,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发生内同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下腰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9±1.6)分降至(1.2±0.3)分。术前合并神经损伤的12例患者除2例D级患者无改变外,其余患者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均提高1~2级。结论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地维持伤椎复位后的高度及腰椎前凸角,手术创伤小、操作相对简单,是一种治疗下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腰椎 骨折 骨钉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