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宋代对白居易的诗学批评,以“元和体”(“白体”)为突破口,复兴了白居易诗歌及理论的现实主义主张,重新体认了元和体“自适旷达”风貌的矛盾性。对白居易的批评视野的开拓,也加快了宋人梳理白诗题材的脚步。正是在对白居易的诗学批评中,宋人开启了建构“宋调”的大门。

  • 标签: 宋代诗学 诗论 元和体 白居易
  • 简介:塞缪尔·贝克特(SamuelBeckett,1906-1989)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集大成者,他的突出成就在于对传统戏剧舞台空间的创新。贝克特擅长利用狭小封闭的舞台空间表现主人公压抑的心灵空间,映射荒诞虚无的社会空间,揭示人类精神世界的荒诞与虚无,产生黑色幽默的美学效应。贝克特的空间诗学对当前生态空间和自由生存空间的建构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塞缪尔·贝克特 空间诗学 黑色幽默
  • 简介:“任何理论的作用都应该是积极地介入、挑战和质疑固有的思维模式”(霍米·巴巴语)。文化诗学作为一种文学新论其新也体现在它的思维方式上。它摒弃二元绝对对立的思维模式,坚持辨证互动的思辨方法。这主要表现在:在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上,清楚认识了文学和经济之间存在着文化这一复杂、庞大而作用至关重要的中介,正确认识了文学与社会的辩证互动关系,并以“文化诗学”这一文论新命题,名正言顺、旗帜鲜明地匡正了长期成为中国文坛主流的简单、机械的经济决定论;而在大众文化声势浩大、文化研究席卷中外文坛的当今时代,文化诗学高度重视文学与文化的互动、互构,从而既适时回应了时代的新需求,又能促进文学的新发展;同时,文化诗学坚持从文学自身特性出发的互动、互构,使它既区别于文、史、哲不分的古代文论,又和只关注文学与其他文化扇面互文性的西方的文化诗学论区别开来,鲜明地具有当今时代中国学人的话语特色。

  • 标签: 思维方式 辩证互动 文化诗学
  • 简介:与"杜诗学"有关的五大争论,包括:李杜扬抑论、"诗史"有无论、"排律"功过论、美感"小大"论,以及"集大成"或创新论.五大争论反映了杜诗学的发展走向,以及杜诗的历史"命运":对于杜诗,唐代较忽视,但有发现者;宋代重视,但有反对者;明清审视,而有苛责者.

  • 标签: 杜诗学 争论问题 “诗史” 发展走向 创新论 集大成
  • 简介:但凡小说写得细腻,大致源自写作者的全身心投入。我相信《黑色伞》这个小说中,定然楔入了杨遥个人的记忆碎片。比如黑色匣子(录放机),比如遮雨用具--伞和蛇皮袋子,特别后者,明显带有时代印记。比如我们家好像在我20岁以前没用过雨伞,下雨天大都光头、披一件衣服、麻袋或塑料片,等等。

  • 标签: 伞流散 杨遥 流散诗学
  • 简介:邓汉仪认为诗歌应“追国雅而绍诗史”,所以他重视记载时变过程,反映一代兴亡之感,关注民生、民瘼的作品。这既是对传统诗学“诗史”观的继承,又是对国雅本质的回归。邓汉仪还以鲜明的历史意识为诗歌选本张目,借助诗歌总集《诗观》的编纂,以求“成一代之伟观”,使选本具有诗歌发展史的意义,这是对诗史观的发展。作为康熙前期诗坛旗手,其诗史观对矫正清初世俗诗风,使诗歌创作回归现实主义传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邓汉仪 《诗观》 “诗史”观 清初诗学
  • 简介: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导入能使一节课充满活力。因此,现在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堂的导入。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如何做到精彩导入呢?一是要进行情境宣染,为下一步的古诗学习定下基调;二是直接重点式导入,这能使学生尽快明了本课的学习重点;三是背景铺垫式导入,以便学习更好地理解古诗;四是生活还原式导入,以便拉近古诗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五是文化浸染式导入,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染。

  • 标签: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导入方法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6-24
  • 简介:吕本中是江西诗派的重要诗论家,其理论主张出于江西又超越江西。其早年所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为江西诗派立名,虽有偏颇但影响深远。他融合黄庭坚和苏轼的诗学思想又加以深化、创新,提出“悟入”和“活法”两大主张,为江西诗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他的影响下,南宋诗歌创作摆脱了江西陈规的束缚,自成一路。严羽的《沧浪诗话》虽致力于批评江西诗派和苏黄风气.但其诗论主张与吕本中也多有相通之处。

  • 标签: 吕本中 江西宗派图 悟入 活法
  • 简介:在新文人画家群中,余启平是一位真正意义上有中国古典诗学品质的画家,即是说,在中国古典诗学悄然已逝的今天,余启平的绘画延续着诗学中“追忆”的情怀,“追忆”使余启平的新文人画比以往的文人画多了一个诗学维度,这个诗学维度不是指以往文人画中的诗画合壁,而是指画面题材的诗学性正是余高平的画面透露出了中国传统文学迷幻的一面一即一种诗学的承诺,写作就是为了追忆,而余启平的绘画诗学也是为了追忆。当被用滥了的逸笔草草的新文人画将文人画的缺点暴露无遗的时候,我们再回首观看余启平的绘画,就会感觉到新文人画在纵深处的意义,这种意义

  • 标签: 中国古典诗学 新文人画 绘画 红房子 中国传统文学 余高
  • 简介:明代的宋代诗学批评与对唐宋诗风审美风格的不同取向密切相关。杨慎对宋代诗学的批判主要包括三方面:在诗学本体论方面,对朱熹以性理论诗的批判是为了维护诗歌独立于理学之外的主体性;在诗学史方面,杨慎批判宋代杜诗“诗史说”,是为了维护诗歌独立于历史之外的体制的纯净;在诗学创作论方面,对宋元以来“近体学许浑”的批判则是为了弘扬诗歌的高古的格调。杨慎对宋代诗学及其流弊的批判,肯定诗歌独立于历史与思想文化的价值与意义,维护了诗歌格调,代表了明代诗学辨体批评的理论高度。

  • 标签: 杨慎 宋代诗学 诗学辨体批评
  • 简介:在中国古代诗学和美学史上,王国维是一个学贯中西、承先启后的关键人物,这一点虽巳被学术界普遍接受,但具体到其后期的诗学专著《人间词话》,由于在形式上仍采用了传统诗学感性体悟的批评方式,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和理论规范,因此学术界对其中许多问题的探讨依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拟结合对一些具体理论概念的辨析,专门从几个方面具体阚明《人间词话》对中国诗学的主要贡献。

  • 标签: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中国诗学 中国古代诗学 主要贡献 诗学精神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2
  • 简介:<正>自五四以来,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一直是一个客观存在,由于一些诗人的努力开拓耕耘,还取得了相当可喜的成绩,在推进中国新诗现代性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为当时读者和后来的研究家所瞩目。但是,在长期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写作中,作为文学发展的“逆流”和“异物”,这个文学思潮一直处于被贬抑和拒斥的地位。特别是20世纪的五六

  • 标签: 中国现代诗学 中国新诗 中国现代主义 诗潮 文学思潮 文学史写作
  • 简介:年轻时代的柏拉图是一位颇有抱负的诗人,系统地研究柏拉图的诗学思想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教育的追求:其诗学思想中所体现的对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柏拉图的教育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古希腊的教育。

  • 标签: 柏拉图 诗学思想 教育理念
  • 简介:《南濠诗话》是明代中期著名学者都穆的诗学著作,在当时诗学领域有较大影响。都穆作为明中期一位重要学者,与唐寅、文徵明、沈周等皆有交游,学识渊博,多有涉猎。《南濠诗话》作为都穆诗学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贵忠厚、伸宋诗、重真情的诗学观念。

  • 标签: 都穆 南濠诗话 诗学观
  • 简介:《俄狄浦斯王》中对话和狂欢建构起来的诗学空间,对古希腊人困兽犹斗的'狂欢式'的抗争精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们试图消解'宿命论'命运观的绝对统治地位,力图使得人的自我主体意识能够与'宿命论'的他者命运绝对论进行对话,使得作为自我主体的人能够与未知他者'兽'进行对话。他们从生命意义层面剥离出抗争的实质,即古希腊人在命运与神权的绝对统治下,勇于颠覆等级制度、颠覆他者权力话语的绝对统治地位、颠覆主宰人主体意识的沉重枷锁。他们以飞蛾扑火式的壮烈精神对人主体意识与独立自由意志进行了大胆的高扬与更新,以求人的自我主体意志和话语权的获取与实现、以求人的自我意识与'宿命论'命运观的对话的实现、以全其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

  • 标签: 《俄狄浦斯王》 对话 狂欢 命运 主体意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2
  • 简介:在童庆炳先生所说的文化诗学研究的这三个方面中,文化诗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对文学的文化语境的研究,文学文本研究、文学文化语境研究和文学与其他文化形态的

  • 标签: 文化诗学 构成理论 理论品格
  • 简介: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笔者发现了吴兴华在燕京大学就读时所写的本科毕业论文,该文系用英文写成,就笔者所知,这可能是目前吴兴华的诗论作品中最为详实和重要的一篇,从中可以看到吴兴华比较全面的诗学观念。

  • 标签: 本科毕业论文 诗学观念 吴兴华 旨趣 燕京大学 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