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马一浮先生(1883—1967)是现代著名学者、一代儒宗、诗人、书法家、篆刻家。他的作品、书札、文稿、讲录等都是随写随散,无意于收存与编撰,直到他逝世之后,由他的友人楼达人先生提议并写信给胡乔木同志,才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经过十余年的搜寻,特别发现他的关门弟子龚慈受在随侍马先生期间,手抄笔录,留下许多珍贵的资料,

  • 标签: 马一浮 诗学观 文化 著名学者 书法家 篆刻家
  • 简介:形式主义的“前景化”是指文学作品中对标准语言的背离而产生的艺术效果,具有特殊的美学价值。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从知识不同而产生的“前景化”和语言使用方面的“前景化”两个方面,阐释了“前景化”诗学对文学翻译的启示作用,认为文学译者应以“前景化”诗学为指导,一方面尽量提高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敏锐地发现原文使用的“前景化”手法,另一方面要不遗余力,努力在译文中复制原文的“前景化”效果,实现这一效果在译文中的对等。

  • 标签: 前景化 文学翻译 启示
  • 简介:本文从后结构主义的互文性理论角度切入“耶鲁学派”的哈罗德·布鲁姆的文本观,分析互文性理论在其文学史理论中的关键作用,指出“诗学误读”理论突破了新批评的形式主义一元论,同时使他摆脱了解构主义的意义空缺和文学史空缺等虚无主义倾向。最后,本文指出布鲁姆的心理分析模式存在的不足。

  • 标签: 互文性理论 后结构主义 哈罗德·布鲁姆 “耶鲁学派” 文学批评
  • 简介:本文认为沈德潜的唐诗观是在唐以来诗论的影响.尤其是在“宗唐宗宋”之争的背景下形成的.他能接受前人合理的论见,克服明显的偏颇,宗盛唐、主李杜而不排斥中晚唐;重诗的法式声调,更重气格神韵.他在唐诗学上的建树还表现在他所编选的《唐诗别裁集》对唐诗的普及和研究有较高的价值;他在该唐诗选本以及诗话《说诗(日卒)语》中理出了唐诗各时期、各体的发展线索,对唐诗作品的精彩之处多有揭示.要之,他在唐诗学史上的贡献值得重视.

  • 标签: 唐诗学 宗唐宗宋之争 《唐诗别裁集》 《说诗晬语》
  • 简介:'感兴'是中国诗学传统中的一个独特的范畴,在它身上凝聚着我们民族特有的诗性智慧与审美体验方式.作为一种生命论的诗学,我们的先辈历来将诗歌创作和欣赏视以为人的生命活动.如果说,'情'构成了这一生命活动的本原,那末,'感兴'便是诗歌生命的发动.正是由于'感兴'的发动,'情'得以向意象和意境转化,人的审美体验和诗的审美内核才得以生成.所以讨论中国诗学,不能不给予'感兴'以特殊的关注.

  • 标签: 中国诗学 生命论 审美体验 生命活动 诗歌创作 诗学传统
  • 简介:俄国形式主义以词语为突破口的形式主义研究倡导科学、理性精神,彰显“文学性”、“陌生化”、“诗学的任务”、“文学系列”等概念及其内涵,这一做法直接导致这一流派对文学独立性、自律性的关注,同时赋予文学研究以自足地位,在将文学从文化、政治、社会等的附庸中解放出来的同时挺立了文学研究的独立性。

  • 标签: 俄国形式主义 “诗学的任务” 文学独立性
  • 简介:张问陶是清代中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性灵"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诗论中"心物感应"和"吟咏情性"的诗歌理论.他强调诗要表现"自我",抒发真情,反对模拟抄袭和在诗中搞训诂考证,提倡清新、自然、天真、天趣的诗风.他的诗论在清代诗坛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我们今天探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张问陶 诗学 性灵说 艺术风格
  • 简介:认知诗学是语言学与文学的交叉学科。它主要基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等认知科学的理论,探讨文学的基本问题,并对传统的文学问题作出新的思考。认知诗学研究者认为"……诗学追求审美目的,而认知过程则涉及到非审美要求。在某些关键时刻,审美是对认知结构和认知

  • 标签: 视野陌生化 认知诗学 诗学视野
  • 简介:同是遗民,元遗民受到的关注远远不及宋、清遗民,对遗民诗人群体及其诗学思想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旨在梳理元明之际遗民诗人群体诗学的研究现状,并从诗学流脉发展的角度来关注该群体的诗学思想,正确认识元末诗学在整个唐诗学发展中的地位。

  • 标签: 元明之际 遗民诗人 诗学
  • 简介:禅学自传入中土以来,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宋以来,"禅"在文学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了,以《沧浪诗话》为切点,通过对禅与诗各自特征的把握,及诗禅交涉的缘起,来阐明"禅"对我国传统诗学创作的影响,以及严羽的"以禅喻诗"的文学创作理论的形成及其对文学的贡献。

  • 标签: 沧浪诗话 以禅喻诗
  • 简介:自然主义文学潮流和自然主义诗学是19世纪后期欧洲科学技术大发展、科学思想深入人心的文化语境下产生的文学理论和实践,而那时正是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新兴社会的“现代性”发展成熟的时期。因此,自然主义诗学的兴起与“现代性”密切相关。自然主义诗学所体现的现代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科学和科学思想的推崇与借用,其二是对理性的尊崇与肯定,其三是大胆破除迷信,颠覆传统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学观念,追求文学创作的自由。

  • 标签: 诗学 自然主义文学 文学理论 “现代性” 传统文学 颠覆
  • 简介:美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端离不开庞德(EzraPound,1885~1972)及其创立的意象派和东方诗学。意象派的诞生和理论开始了庞德对现代派诗歌的征途。而随后对东方诗美学思想的吸收和运用使其诗艺日臻成熟,从而形成了庞德特有的跨文化诗学。意象派和东方诗学的创立充分体现了庞德的现代性,并对美国现代主义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终其一生,庞德创立了一个“庞德时代”,特别是就其诗学理论而言。

  • 标签: 庞德 美国现代主义诗歌 现代性 意象派 东方诗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关重要,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通过教学实践,不断优化古诗词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的古诗词修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 标签: 学科融合    创新方式    优化学习
  • 简介:晚清学术思潮发生了裂变,"今文学"兴起,并且深刻地影响了诗学领域。晚清具有"今文学"底蕴的诗人在诗学领域进行了颇富创造性的努力与开拓,从而形成了一条一以贯之的诗学演变路径,即与"今文学"的价值体系对诗学的蔓延、渗透、规约等过程相始终的"今文学"诗学话语发展向度。以"今文学"视角切入到晚清诗学的演变,不仅可以为其"外在化"的探究补充"内在化"的思考,而且有望走出经学的阴影,还原晚清诗学演变的真实面貌和历史现状。

  • 标签: 今文学 晚清诗学 演变 外在化 反思
  • 简介:摘要: 文化诗学和古文学的语言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但是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入,我国在古代文学的研究领域开始逐渐向语言学进行专项,因此各种对语言学的批评方法被广泛的引入到研究当中。进行语言学的批评和外部的研究有一定的区别,研究的视角会回归到文本的本身,因此能够为内部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从而产生一系列有效的研究成果。在对古代文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内外之争已经由来已久,而在语言学的批评研究当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暴露出相应的缺陷以及硬伤。为了对文化诗学和古文学的语言学转向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从内外之争到文化诗学的演变出发进行相关的探讨。

  • 标签: “内”“外”之争 文化诗学 演变 古文学 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