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从"无神存在主义"的角度来阐释萨特的名剧.忏悔本是基督教中维系上帝与人类的重要媒介,到了中却成为朱庇特蒙蔽、控制阿尔戈斯居民的手段,以及他与俄瑞斯特斯斗争的焦点.俄瑞斯特斯的胜利使阿尔戈斯居民从忏悔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或者可以说,出于影射上帝的需要,萨特改变了众神之王朱庇特的形象;俄瑞斯特斯这位新任"救世主"耶稣遇难似的结局,及其存在主义英雄的身份正是萨特对"上帝"的大胆而又绝妙的反讽.

  • 标签: 《苍蝇》 萨特 忏悔 无神论存在主义 戏剧 故事情节
  • 简介:对照世界各民族不同脉络的美术史,特别是比较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西方美术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判断:西藏绘画不是写实的绘画体系。它是以视觉效果的平面化;造型手段的装饰性;绘画语言的程式化和符号化;及用线造型为其主要特色的东方式绘画体系。无论风格怎样变化发展,也从来没有走出东方绘画体系的大范畴。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藏传佛教的形成,西藏绘画吸收了许多周边文化的养分,先后经历了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于阗及汉族的各类影响,这些周边文化也都是在大的东方文化圈之内,藏族周边地区的绘画与藏族绘画在造形的语言方式上同属视觉效果的平面化装饰性及绘画语言程式化符号化,及用线造型的,造型方式是一致的,没有本质上的差别,都是平面化的边线造形的特点。天然的亲和为相互的学习借鉴提供了可能性。那么,写实的问题真的不存在吗?本文列举一些不同阶段的绘画作品实例,阐明这样一个观点:写实的愿望与追求始终伴随在藏传佛教绘画史的发展过程当中,写实的介入更好地完成了西藏特色的绘画语言建构。

  • 标签: 西藏绘画 写实 壁画 唐卡
  • 简介:当前我国的钢琴教学基本仍沿用欧洲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教材,与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时代旋律极不和谐.作者从钢琴艺术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到创建中华民族的钢琴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详尽的、有益的思考,其中不乏许多值得借鉴的真知灼见.

  • 标签: 钢琴 教学 民族性 教材 体系
  • 简介:壁画、壁饰是作为一种环境艺术(EnvironmentedArt)而存在的。它与建筑结合得十分密切,而且是最具历史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审美精神的一种美术样式。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公众艺术色彩,故又被称为公共艺术(PublicArt)。在《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关于壁画的条目是这样解释的:“(muralpainting)装饰建筑物墙壁和天花板的绘画。”这可以说是对壁画较为确定性的描述。人类伊始,原始人即在露天的岩壁上、居住的洞窟内壁上涂抹和镌刻着壁画,

  • 标签: 壁画设计 装饰 性问题 环境艺术 历史精神 审美精神
  • 简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国戏曲中所反映的民族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有争议的问题。如何看待,很值得研究。因为这无论对于相当数量的传统剧目的评价、整理、改编,也无论对于新编历史剧的创作,或者是对于戏曲史及戏曲理论的研究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戏曲史家郭汉城及章诒和同志在这里坦率地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同志参加讨论,特别是欢迎各种不同意见的来稿,从而把这方面的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不断地推向深入。

  • 标签: 少数民族 民族问题 民族文化 民族关系 各民族 融合同化
  • 简介:一、动作形成的生理机制生理学心理学家认为,我们身体上的一切动作,和有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一样,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支配的。当生活环境中各种各样的刺激物影响了神经系统的专门神经调节器(或叫感受器,如视感受器、听感受器等),再由连接这些感官的传入神经的末梢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后,这些神经兴奋经低级中枢分别到达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由于大脑皮层具有分析和综合的功能,因此机体就能对事物的作用产生知觉、联想、估计以及发出行动的指令,这

  • 标签: 动力定型 教学心理学 听感受器 高级中枢 音乐内容 生理机制
  • 简介:鉴于人在地下空间缺乏方向感的问题,提出要创造具有可识别性的地下空间界面。具体措施包括结构的复合化、光环境的透明化和导向化、装饰的主题化和文化的趣味化。

  • 标签: 地下空间 可识别性 结构的复合化 装饰的主题化
  • 简介:在当前讨论电影的创作原则和方向问题,应以首先明确电影的现实处境与首要任务为前提。"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出现的电影的结构性重组和现代化转型,经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和德国新电影等欧洲电影复兴运动以及美国新好莱坞电影运动获得令人瞩目的呈现;其中也凸现出了欧洲(艺术)电影同美国(商业)电影之间旷日持久的对峙、抗衡,其背后的实质,不仅是艺术电影传统与商业电影传统争夺主流的冲突,更是在"冷战"格局结束之后的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明显的民族电影和世界电影霸权之间关乎生死存亡的冲突的先声。90年代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电影新势力的崛起更加强化出这种全球性的共同危机与处境。因此,中国电影当下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便应以此认识为前提,以史为鉴,从自身传统和世界电影的现代化经验中,寻找突围美国电影霸权、同世界电影实现对话与共存的突破口和可行路径。

  • 标签: 欧洲电影复兴运动 电影霸权 民族电影 主流 突围
  • 简介:近期,周海宏先生发表了文章《音乐何需“懂”——重塑审美观念》,文章开篇以“高山流水”的故事作为引子来谈论音乐理解问题。他指出音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艺术形式,并不包含视觉化、概念化的内容。既然音乐中不存在“懂”的对象,还需要去“懂”吗?

  • 标签: 高山流水 理解问题 音乐 “知音” 古代 “懂”
  • 简介:一、戏剧还有边界吗?当下学界中不少人习惯了盲目套用西方理论,然而我们在借鉴西方经验时如何借鉴?是描红照扒还是改编、移植,甚或解构,都应取决于我们自身的需要,以及对相关外国案例及其背景的准确认识。我1999年回国后向国内同行介绍了“人类表演学”这门在西方乃至世界各地迅速发展了二十年的新型人文交叉学科,其主要创始人理查·谢克纳更早的学术成就“环境戏剧”也被同仁介绍了进来,两个概念都引起了相当多的关注。

  • 标签: 环境戏剧 西方理论 人类表演学 西方经验 交叉学科 学术成就
  • 简介:唐代学者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示意要把士大夫画家和画工从艺术地位和艺术修养上分别开来,这引起了文人士大夫画家的共鸣。宋代学者刘学箕公开把中国画从技法上分为“士人画”和“工匠画”,把画家分为“画士”和“画工”。北宋文人苏轼又进一步把中国画分为“文人画”和“画工画”。元明清时期,“画工艺术”便等同于“工匠艺术”,这

  • 标签: 《历代名画记》 论画 张彦远 中国画艺术 中国绘画史 北宋文人
  • 简介:面具是人类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起源于人类装扮、装饰的行为和文化,从狩猎时代即见端倪。巫术、图腾、纹身绘面、猎头人祭等都是面具文化的基因与深层原因。从原始宗教到原始戏剧,面具是其中的过渡桥梁;面具是最早的“舞台之墙”。是最早的“演员矛盾”发生源。中国是面具文化大国,岩画、彩陶、考古物、文献,史不绝载;活态面具文化形象百出。在活态的面具文化中,萨满面具、巫傩面具、藏戏脸谱与面具、戏曲脸谱,构成一部活的面具史。面具的审美价值令人回味无穷。

  • 标签: 面具 活态 审美价值
  • 简介: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进行着书写形式的转换,而这种转换的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艺术观念在起变化。中国汉字的产生最早是为了实用,就是不包含任何书法概念的日常书写,书法的出现是伴随着日常书写的发展而逐渐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

  • 标签: 书写形式 书法创作 当代 手卷 尺牍 回归
  • 简介:<正>一服饰艺术的最高美化标准,是个富于实践操作性的理论问题,如果从现象来推论,世界级模特在时装发布会上的形象应该具有权威性了,她们人是最标致的,服装又出自大师们惨淡经营之中。这些“典型”代表着人类对主体形象的完美理解。

  • 标签: 服饰艺术 主体形象 服装 时装发布 模特 操作性
  • 简介:当我们欣赏原始艺术、民间艺术或儿童绘画的时候,往往有一种粗犷、奇诡和神秘的感觉,但最突出的莫过于稚拙。现代艺术中,毕加索吸收民间剪纸,米罗借鉴儿童绘画,卢梭更是标榜为“稚拙画派”。尽管各自的精神内涵不同,但原始的稚拙感成了某些现代艺术美感的重要形态。稚拙美的产生是历史的、逻辑的必然发展。当美术史发展到今天,前人的写实艺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者艺术效果表现出“圆熟”的时候,后人无法超越,或根本不屑于超越(这种超越同时也是为了追求个性),从而便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其相对的逆反中开辟新的道路,这是艺术史“物极必返”的辩证发展,也是艺术本身“返朴归真”的发展必然。

  • 标签: 儿童绘画 现代艺术 艺术色彩 牧牛图 民间剪纸 艺术形式
  • 简介:<正>“竹枝歌”是一音乐概念,经刘禹锡据此仿作“竹枝词”,自唐以来,“竹枝词”便成了文学诗体的概念。然而,由于“竹枝词”脱胎于“竹枝歌”,原本同属一体,因此,文学概念的“竹枝词”与音乐有着密切关联。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唐朝的

  • 标签: 竹枝词 竹枝歌 刘禹锡 民歌 鄂西南 音乐概念
  • 简介:<正>运动造型人类感觉是通过感受外部世界空间、时间的运动而产生的。如果没有空间、时间和运动,就没有物质世界,也不存在人的本身。正如列宁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说的,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外就什么也没有了,而运动着的物质也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恩格斯在开始构思

  • 标签: 电影造型 经验批判主义 唯物主义 世界空间 物质世界 恩格斯
  • 简介:在学术界众多的音乐美学思想中,自律与他律是始终存在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都有相应的支持者。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中国从先秦到现在,对于音乐美学的学术讨论一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律与他律始终保持着两种相对立的观点。想要清楚理解自律与他律还必须了解'音乐有没有内容?'有些人认为音乐是无内容的,比如哲学家卢梭、康德、黑格尔等,如果从音乐的本质出发,音乐本身是以乐音的运动形式存在的,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

  • 标签: 音乐美学 他律论 自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