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Livinsurvivin表达情况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两者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正常胃黏膜及胃癌组织中Livinsurvivin的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Livinsurvivin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3%、63.8%,分别与正常胃黏膜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分化差、淋巴结转移者、临床分期高者Livin表达率增高,与对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性(rs=0.530,P〈0.01)。结论Livin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Livin可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分子靶点。

  • 标签: 胃肿瘤 凋亡抑制蛋白 LIVIN SURVIVIN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脑梗死患者应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57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7例为对照组,采用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1.93%,对照组该值为31.5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人员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程度远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可应用于脑梗死疾病诊断,为早期预防脑梗死提供较大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颈部血管 超声检查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应用意义可以指导临床科室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设定实验时间为2019.01.01——2019.12.31为起止,总结本院门诊常规治疗患者需送检微生物培养标本数量作为基本内容总计60例,并在脑外科病历中挑选需送检微生物培养标本数60例,前者被设为常规组、后者被设为实验组,由此分析常规治疗中所用耐药性监测技术与微生物检验工作的作用,分析临床应用意义。结果:在检测革兰阳性菌结果统计中发现,常规组的样本检出率为27.9%,而实验组的样本检出率为50.0%。常规组中样本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65.0%,实验组中样本革兰阴性菌检出率为97.5%。本次研究调查中共计可见有耐药性致病菌种类共计三十八类,其中致病菌类别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极高(100%),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极高(1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氨曲南耐药率极高(1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氨曲南耐药率高于80%。结论:临床微生物标本的检验工作中多使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并提升其使用精准性,有利于细菌病原体检出率提升,减少耐药菌株数量从而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并为临床用药提供保障。

  • 标签: 细菌耐药性 微生物检验 临床应用 检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的临床意义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月输血治疗的480例患者,在输血治疗前检验不规则抗体。结果:22例检出不规则抗体,其中14例特异性抗体,36.36%(8/22)属于Rh系统;女性不规则抗体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产前检测中开展免疫检验项目测定对于孕妇及胎儿形成的影响作用。方法:对在我院接受产前免疫检查的2584名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出孕妇有梅毒、乙肝、艾滋病等相关病毒感染的例数,并分析病毒对孕妇、胎儿健康的影响。结果:经分析,乙型肝炎病毒阳性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梅毒阳性与艾滋病阳性。医生告知孕妇及家属检查情况,并向其讲解病毒感染对胎儿的危害,影响孕妇新生儿的健康,征求孕妇及家属意见,建议孕妇进行治疗或终止妊娠等补救措施,预防出生缺陷。结论:在产前检测中行免疫检验项目测定可改善孕妇胎儿结局。

  • 标签: 产前检查 免疫检验项目 孕妇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孕前接受优生健康检查于优生优育中的意义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月在我院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 120对已婚夫妇,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 120对因个人原因未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 120对已婚夫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夫妇妊娠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跟踪随访,了解其新生儿的出生质量情况。结果 经过相关调查得知,观察组不仅妊娠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也优于对照组,(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前接受优生健康检查可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提高生育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4ml静脉血,在2个试管中分别保存,其中1个试管为对照组,另一个试管振荡溶血后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生化检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ALT、AST、LDH、UA、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ALPGL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造成直接影响,应该制定干预措施,预防标本溶血,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标本溶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受到溶血现象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70例为研究对象,采集4ml静脉血,在2个试管中分别保存,其中1个试管为对照组,另一个试管振荡溶血后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生化检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ALT、AST、LDH、UA、K+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ALPGL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造成直接影响,应该制定干预措施,预防标本溶血,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生化检验 标本溶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Th17Treg细胞在急性白血病(AL)化疗患者外周血中的关联及其预后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5例AL患者治疗前及化疗6个月后Treg、Th17占外周血T细胞的百分比,采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6个月后,19例缓解期患者的TregTh17细胞及血清中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均低于化疗前(P<0.05)。结论 AL患者化疗后缓解期体内Treg、Th17细胞相关因子明显高表达,因此Treg、Th17细胞相关因子可作为其预后及疗效判断的潜在指标。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Treg细胞 Th17细胞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加深,人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度也逐渐提升。垃圾分类对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也是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改善环境质量的必然要求。对此,本文对垃圾分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对垃圾分类的意义进行了探析。

  • 标签: 垃圾分类 节能减排 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B超检测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对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意义。方法:B超检测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与其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分组对比研究。结果:B超检测出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与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B超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有助于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从而对于临床诊断及预防由于食道静脉曲张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B超 脾静脉内径 脾脏厚度 食道静脉曲张 门静脉内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临床上产前检查免疫检测项目的价值作用。方法:选取接受我院产前检查的共计80例孕妇作为研究主体,选取时间均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将其平均划分为参照组(40例,常规产前检验)与实验组(40例,产前检查+免疫检验),分析两组孕妇的免疫检验指标阳性检出概率与高危妊娠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免疫检验指标阳性检出概率高达20.00%,相较于参照组2.5%明显偏高,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差异;实验组高危妊娠发生概率达到5.00%,相较于参照组20.00%明显偏低,两组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孕妇接受产前免疫检验,能了解孕妇自身是否有高位妊娠的影响因素,以便对孕妇提供可靠的治疗干预举措,使高危妊娠发生概率降低,保障孕妇生育效果。

  • 标签: 产前检查 免疫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有效性意义。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计52例作为扩张型心肌病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均在同期采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核素心室造影显像法,对比两组图像特征与心功能参数。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表现为室壁变薄、左室心腔扩大、左室增大,在静息状态下,放射性分布有所改善。核素心室造影显像法显示左室收缩、增大,相位呈现出不均匀分布。在心功能参数上,扩张型心肌病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该种方式无创、准确性高,这一检查方式值得在疑似患者群体中推广。

  • 标签: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 有效性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扩张型心肌病治疗中的有效性意义。方法:将2019年2月~2020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计52例作为扩张型心肌病组,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2例作为对照组,针对两组,均在同期采用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核素心室造影显像法,对比两组图像特征与心功能参数。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组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表现为室壁变薄、左室心腔扩大、左室增大,在静息状态下,放射性分布有所改善。核素心室造影显像法显示左室收缩、增大,相位呈现出不均匀分布。在心功能参数上,扩张型心肌病组与对照组也存在明显差异,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在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该种方式无创、准确性高,这一检查方式值得在疑似患者群体中推广。

  • 标签: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扩张型心肌病治疗 有效性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临床生化检验中发生溶血现象对相关项目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临床生化检验人员,采集血液样本,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待用,观察组进行人工溶血,对照组不做人工溶血,确保正常待检验,对比两组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可以看出,观察组碱性磷酸酶明显更低,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均明显更高,P<0.05;对比两组的尿素氮、肌酐、葡萄糖、血尿酸,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中发生溶血现象,会影响碱性磷酸、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总胆固醇,因此应做好这方面的预防以及处理工作。

  • 标签: 溶血现象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 影响
  • 简介:传染病一般随感染性免疫的增强,病原体被抑制、消灭得以缓解、痊愈,甚至终生免疫。但梅毒则不尽然,具多次潜伏、复发的慢性进行性病程,且有重叠、再染的现象。近代免疫学揭示的本病免疫特征,提高对这一古老性病的认识临床监控水平。

  • 标签: 梅毒 免疫 性病 临床意义 进行性 痊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胃癌的临床分期及其重要意义。方法:对参与研究的 76例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实施不同的诊断措施,即对照组( 38例)与观察组( 38例)分别落实超声内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更高,且统计价值表征 P< 0.05出现。结论:采用超声造影实施胃癌治疗前分期诊断,对于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价值。

  • 标签: [ ] 胃癌 临床分期 超声内镜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对比提出有效的、针对性的预防策略。方法:在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 70例,将其视作研究对象,并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各有 35例。对实验组患者施行临床溶血模拟检测,余下 3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不施行任何检测。对 2组患者标本的临床检验数据施行对比,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结果:相比对照组,施行临床溶血模拟的实验组患者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天冬氨酸转移酶、白蛋白以及总蛋白明显更低,且对比后,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 p<0.05) ;相比对照组,施行临床溶血模拟的实验组患者的血尿酸、肌酐、三酰甘油、尿素氮以及高密度脂蛋白并无明显变化,且对比后,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探究溶血现象在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从中找出影响因素,还能够在此基础上基础有效的解决对策,以达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 标签: 生化检验 溶血现象 有效对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出血患者进行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AT)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2020年期间在我科室进行分娩并并发产后出血的产妇6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我科室分娩的无产后并发症健康产妇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在孕晚期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D-D、FbgAT检测,然后对比两组产妇的D-D、FbgAT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产后出血 D-二聚体 D-D 纤维蛋白原 Fbg 抗凝血酶 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