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骨髓来源的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治疗价值,小鼠BMSCs为研究观察这些前体细胞群的生物学性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模型。本研究从转基因小鼠骨髓中早期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鉴定。把Twist2-ere小鼠与含有Cre报告子的小鼠(如Z/EG和Ai9)杂交,可分别表达EGFP和番茄红荧光蛋白,其中的Cre可切除终止子序列。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小鼠骨髓 分离培养 转基因 BMSCS EGFP
  • 简介:摘要儿童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虽不是很高,但因治疗手段有限,往往预后较差,易导致心源性猝死,成为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和再生医学的迅速发展,干细胞移植已被证实可以促进心肌细胞再生,改善心肌重构,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达到从根源上予以治疗的目的。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多潜能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再生、组织修复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开始应用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文就充质干细胞在儿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心血管疾病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骨髓充质干细胞(BMSC)同种异体移植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再生,从而提高预构皮瓣存活率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并标记新西兰大白兔的BMSC。在实验兔腹部两侧构建预构皮瓣,两侧皮瓣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股血管周围经皮注射已标记的BMSC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后第7天追踪观察BMSC移植后的成活情况,术后第14天掀起以股动静脉为轴心血管的岛状皮瓣,分别对两组的岛状皮瓣进行BrdU/vWF的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对岛状皮瓣中的VEGF进行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岛状皮瓣形成后第7天,观察两组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BMSC异体移植后成活良好;实验组皮瓣内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皮瓣内BrdU标记阳性细胞胞浆内有vWF信号;将预构皮瓣制成岛状皮瓣后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3.1±2.6)%、(51.5±7.5)%,P〈0.05。结论异体移植BMSC可促进预构皮瓣的血管再生,提高预构皮瓣存活率。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预构皮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高效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ICR小鼠骨髓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方法,初步研究其相关生物学特性。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情况;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诱导细胞定向分化为成脂细胞、成骨细胞,以检测细胞多向诱导分化能力。结果:利用该方法纯化的BMSCs形态均一,多为梭形。第3代BMSCs进行流式检测CD29、CD44均呈阳性表达,表达率分别为97%、90%;CD34、CD45呈阴性表达;且能够成功诱导分化成成骨细胞、成脂细胞。结论: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可以高效分离、纯化ICR小鼠的BMSCs,生物学特性稳定。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ICR小鼠 全骨髓贴壁法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多糖注射液对鼠骨髓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SC,用活细胞计数法(CCK-8)检测黄芪多糖注射液促进大鼠MSC的增殖作用;在给大鼠体内肌注黄芪多糖注射液的第3、4天腹腔注射5-溴尿嘧啶核苷(Brdu),免疫组化检测MSC细胞的Brdu标记阳性率。结果三种高浓度的药液对MSC的增殖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停药后3~5d,黄芪多糖组Brdu标记阳性细胞率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黄芪多糖注射液具有促进MSC增殖的作用。

  • 标签: 黄芪多糖注射液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细胞黏附分子-1(ICAM-1)是一种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配体。有研究表明ICAM-1在缺血局部发生炎症反应产生的各种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大量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复杂疾病,实质上是血管内皮细胞对损伤因子的一系列炎症和纤维增生反应,而不是一种简单的脂质沉积疾病。

  • 标签: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治疗前后 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脑梗死 ICAM-1 细胞黏附分子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损伤(PNI)是一种重要的临床并发症,给患者带来长期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且目前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尽管显微外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些因为外力致周围神经缺损或断裂的患者可通过手术或神经移植进行修复,但由于神经细胞再生能力弱,手术操作又可能对受损神经再次造成牵拉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未必能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PNI的方法迫在眉睫。充质干细胞具备特殊的分化潜能,能在体外与体内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特别是能分化为神经细胞,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总结充质干细胞在神经损伤修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功能及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周围神经损伤 组织工程
  • 简介:本研究探索充质干细胞(MSC)输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通过体外培养兔骨髓穿刺液获得充质干细胞。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饮食组6只(对照),给予普通饲料饲养;高脂饮食组12只,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MSC注射组12只,高胆固醇高脂饲料喂养后静脉注射5×10^7MSC。分别于实验前,实验第5周,第9周和第13周测体重和空腹血脂水平。实验第13周时处死所有动物,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主动脉外膜滋养血管。结果表明,MSC注射组与高脂饮食组相比,主动脉窦斑块面积显著增大(斑块面积占血管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3.35±3.51)%和(11.39±3.08)%,P〈0.05),整体主动脉斑块形成明显增多(斑块面积占主动脉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76.64±12.70)%和(57.61±9.00)%,P〈0.05)。MSC注射组兔主动脉外膜滋养血管增生明显,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结论:异基因MSC输注促进高脂血症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采用MSC或包含MSC的细胞进行细胞治疗时应采取策略,减少MSC促进斑块形成的作用。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治疗 内皮 间充质干细胞 滋养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概括分析人脐带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接受我院易吉银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病患共计10例,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运用常规免疫抑制疗法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同时,进行人脐带间质充血干细胞治疗,为病患提供心理疏导、输注护理等服务,记录输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措施。结果:10例病患均接受人脐带充质干细胞治疗,输注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所有病患住院时间为30日-60日(45.32±5.24)。结论:想要提高人脐带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效果,需做好输注准备工作,合理把控输注的速度,实时观察病患的生命体征。

  • 标签: 人脐带间质充干细胞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ALCL发生在淋巴结和皮肤中,是一种极为罕见的NHL类型 。无痛性颈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是大多数ALCL的首发症状 ,其中免疫组化示ALK阳性者多为男性患者,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文献报道该类肿瘤对化疗敏感。手术切除标本+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是ALCL的主要诊断方法。本文报道1例以肺为原发表现的ALCL,查阅相关文献,总结ALCL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温热刺激对炎症状态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状态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培养好的HUVECs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温热刺激5次组(5次组)、温热刺激9次组(9次组)和温热刺激13次组(13次组),分别接种至五个相同培养条件的培养皿中。空白组为正常HUVECs,不予任何刺激;模型组加入脂多糖(LPS)作为炎症状态模型对照;5次组、9次组和13次组均先进行重复温热刺激,将恒温箱调至43 ℃,将5次组、9次组和13次组放入其中,持续温热刺激4 min后取出,置于自然环境静置1 min后进行重复温热刺激,3组均接受对应次数的温热刺激。5组HUVECs9(空白组入组后即刻,模型组、5次组、9次组和13次组均于加入LPS后置于37 ℃、5% CO2的恒温细胞培养箱中培养1 h)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免疫荧光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5组HUVECs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水平。结果干预后,模型组、5次组和13次组细胞活力的OD值显著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次组细胞活力的OD值明显高于模型组、5次组和13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模型组、5次组、9次组和13次组的NF-κB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9次组NF-κB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模型组ICAM-1和VCAM-1的OD值显著增加,5次组、9次组和13次组ICAM-1和VCAM-1的OD值却显著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次组、9次组、13次组的ICAM-1和VCAM-1的OD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9次组ICAM-1的OD值为(43.00±12.96),与5次组的(205.89±10.56)和13次组的(109.87±8.86)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温热刺激既可以保护炎症状态下HUVECs,也可降低炎症状态下HUVECs的黏附分子的表达。

  • 标签: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温热刺激 炎症状态 细胞活力
  • 作者: 张娟娟 陈耐寒 左荣霞 张迎红 宋建新 沈涛 杨同华 撒亚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01
  • 出处:《白血病·淋巴瘤》 2020年第08期
  • 机构: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云南省临床病毒学重点实验室 650032,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 650504,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 650032,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650032,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血液科 65003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液、外周血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骨髓充质干细胞(BM-MSC)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50例AML患者的骨髓液、外周血各50份,其中初诊17例、完全缓解(CR)26例、部分缓解(PR)+未缓解(NR)7例;取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的骨髓液各50份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IF蛋白在各样本中的水平,分析AML患者MIF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从42份AML患者骨髓液样本成功分离培养BM-MSC,选取其中适合的样本进行实验,分为BM-MSC对照组(未处理的BM-MSC)、重组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hMIF)组、rhMIF+ISO-1组,用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IL-8蛋白和mRNA在各组BM-MSC中的表达水平。结果AML组骨髓液、血浆中的MIF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4.9±7.7)ng/ml和(60.5±12.1)ng/ml,对照组分别为(5.3±2.6)ng/ml和(2.0±1.1)ng/ml,两组骨髓液、血浆及AML组骨髓液与血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6.71、33.97、17.58,均P<0.01);AML患者初诊组、PR+NR组骨髓液和血浆中MIF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C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年龄≥60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30×109/L、骨髓原始粒细胞比例>0.50患者骨髓液和血浆中MIF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均P<0.05),而不同性别患者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BM-MSC检测结果显示,在基因和蛋白水平,rhMIF均促进BM-MSC表达IL-8,该过程可被MIF抑制剂ISO-1抑制(均P<0.01)。结论MIF在AML患者骨髓液、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随疾病进展而升高;rhMIF可促进BM-MSC表达IL-8。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间质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通过对皮卡汀尼导轨和燕尾式导轨连接结构的分析,提出瞄准镜与枪械连接结构应具有的特点,即结合瞄具方便快捷、瞄具位置可调、具有自动补偿磨损机制和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并据此提出新的枪-瞄连接结构设计方案.同时,应用瞄准原理分析枪械上瞄准镜座的高低、方向及前后位置对射击精度和瞄准镜分划刻制的影响.

  • 标签: 枪械 瞄准镜 连接结构 位置 射击精度
  • 简介:自1977年到1991年8月共实施胫骨延长术271例.发生迟延连接15例,不连接3例.共18倒,占6.6%。其中1982年以前发生11例.占20.8%(11/53).1999年后降至3.2%(7/218)。发生原因多为各种因素叠加所致。截骨失误及位置偏低、延长速度及频率掌握不当、断端发生成角及延长架结构不稳是妨碍骨生长的主要原因.应用双臂立柱式骨延长器.行保留内骨膜截骨.以1mm/d分6次完成延长的速度.骨生长快,痛苦小.未再发生迟延连接

  • 标签: 胫骨干延长术 迟延连接 迟延不连接 原因分析 双臂立柱式骨延长器
  • 简介:目的探索缺氧状况下MSC对内皮细胞自噬的诱导以及对早期凋亡率的影响。方法构建HCAEC与MSC间接共培养模型,实验分组:共培养组:MSC与HCAEC共培养;单独培养组:HCAEC单独培养;对照组:HCAEC使用与共培养组相同的培养基进行单独培养。上述各组分别予常氧(5%CO2,95%空气)和缺氧(1%O2,5%CO2,94%N2)培养24h,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HCAEC细胞LC3蛋白和Beclin-1蛋白的表达量,RT-qPCR检测各组HCAEC细胞LC3基因和Beclin-1基因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CAEC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共培养组与单独培养组相比、以及缺氧组与常氧组相比,LC3蛋白和Beclin-1蛋白表达量均有升高(P〈0.05)。各组LC3基因和Beclin-1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检测到明显差异(P〉0.05)。缺氧组中共培养组的早期凋亡率为(8.86%±1.48%),明显低于单独培养组(15.23%±2.56%)和对照组(14.49%±3.31%)(P〈0.05)。结论MSC可以诱导HCAEC产生自噬,并在缺氧状况下改善HCAEC的生存状况,减少早期凋亡率。

  • 标签: 缺氧 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共培养 自噬 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自体骨髓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1例ARCOⅢB股骨头坏死患者,手术过程中局部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充质干细胞1×10^7个,随访观察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变。结果治疗过程顺利,术后无感染及过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9个月,患者髋关节疼痛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髋关节临床症状Harris评分分值由治疗前的63分提高到治疗后的76分,髋关节活动度Harris评分由治疗前分值2.5分提高至4.2分。CT扫描显示损伤局部出现重建性骨修复,低密度区范围缩小,密度增高。ARCO分期由ⅢB改善至ⅢA。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本次探索为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间充质干细胞 肝细胞生长因子
  • 简介:自1996年被保时捷选为指定原厂灌装与保养推荐用油的美孚1号,双方合作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不仅是量产车,在保时捷美孚1号超级杯赛车、国际保时捷卡雷拉杯赛车,以及保时捷RSSpyder等在内的多项顶级赛事赛车,也均采用美孚1号作为抗磨损专用润滑油。

  • 标签: 保时捷 合作 TM 专用润滑油 赛车 抗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