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颌下腺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特点。方法:分离大鼠颌下腺,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ZO-1、Occludin、Claudin-3和Claudin-4等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Claudin-3表达于涎腺腺泡上皮及导管上皮,与Occludin及ZO-1共表达提示位于紧密连接处。Claudin-4只表达于导管,腺泡中不表达。结论:Claudin在鼠颌下腺中表达具组织特异性。

  • 标签: 紧密连接蛋白 颌下腺 大鼠
  • 简介:摘要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s,cldns)是构成紧密连接复合物的主要成分之一,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持上皮细胞的极性1。它的表达水平及分布情况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如家族性、伴发高尿钙和肾脏钙质沉着的低镁血症,鱼鳞病和肾囊肿有直接关系2-4,近年来发现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cldns在急性肾损伤中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紧密连接 Claudins 急性肾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大豆来源的蛋白酶抑制剂(BBI)是否能阻断脂多糖(LPS)对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下调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CCK8试剂盒检测LPS和BBI对HT-29细胞的毒性作用。用BBI预处理HT-29细胞6h,再用LPS刺激,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TLR4及MyDD8的表达;通过WesternBlot检测NF-κB的激活。结果LPS1000ng/mL和BBI1000μg/mL对HT-29细胞均无毒性作用。LPS可显著地上调HT-29细胞TLR4表达,且上调作用具有时间与剂量效应;能明显下调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其下调作用与LPS浓度成正比;能明显激活NF-κB,且具有剂量效应;LPS对HT-29细胞的这种作用可被BBI显著地抑制。结论通过抑制LPS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TLR4的表达和NF-κB的活化,BBI能显著地阻断LPS对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胰蛋白酶抑制剂 BBI 肠道上皮细胞 紧密连接蛋白 TLR4 NF-κ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花蒿花粉对鼻黏膜上皮细胞(HNEpC)紧密连接的损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NEpC,采用不同质量浓度黄花蒿花粉(0、20、40、80、100、160、200 μg/ml)分别干预细胞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p38丝裂原素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HNEpC前后,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信号通路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观察细胞紧密连接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不同质量浓度黄花蒿花粉干预6 h后,HNEpC增殖活性均增高(P值均<0.05);干预12 h后,20、40、80、100、160 μg/ml组的HNEpC增殖活性未见明显改变(P值均>0.05),200 μg/ml组降低(P<0.05);干预24 h后,20、40 μg/ml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未见明显改变(P值均>0.05),80、100、160、200 μg/ml组降低(P值均<0.05)。免疫荧光染色可见正常对照组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表达多,围绕细胞膜形成环状结构;而在高浓度黄花蒿花粉干预下,其表达水平下降,出现断裂、模糊,分布不均匀。Western Blot和qPCR实验结果表明,干预24 h后,黄花蒿花粉(40、80、100、160、200 μg/ml)干预组HNEpC Claudin-1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mRNA表达量分别为0.567±0.214、0.443±0.109、0.462±0.160、0.497±0.134、0.388±0.076比1.001±0.067,P值均<0.05),而Occludin蛋白及其mRNA仅在200 μg/ml黄花蒿花粉处理组降低(mRNA表达量为0.631±0.109比1.016±0.026,P<0.05),其他处理组均增高(mRNA表达量分别为1.258±0.134、1.827±0.1034、2.429±0.077、1.707±0.085、1.477±0.066比1.016±0.026,P值均<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100、160、200 μg/ml黄花蒿花粉干预24 h后,磷酸化p38MAPK(p-p38MAPK)表达增加。SB203580能够抑制黄花蒿花粉引起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下降(mRNA表达量为1.255±0.179比0.631±0.109,P<0.05),而对Claudin-1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黄花蒿花粉可能通过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破坏HNEpC的紧密连接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连接蛋白类 闭锁蛋白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 简介:SAP时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伤所致的肠道菌群易位是胰腺感染的关键诱因^[1],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引起肠道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肠道细菌易位所致^[2]。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维持上皮细胞屏障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炎症状态下多种炎症因子可以影响Occludin的表达^[3]。因此,本文观察ANP大鼠Oeeludin蛋白表达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明确SAP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变的机制。

  • 标签: OCCLUDIN 紧密连接蛋白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细胞间 肠上皮 表达变化
  • 简介:摘要紧密连接细胞之间的黏附结构中重要的一种,紧密连接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诊断治疗指标。本文对紧密连接蛋白与妇科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紧密连接蛋白 妇科肿瘤 细胞黏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松解时机对梗阻小肠黏膜紧密连接的影响。方法选择60条犬制作低位小肠梗阻模型,将其分为对照组、肠梗阻72h组、肠梗阻120h组及其相应的手术松解组,对各组小肠粘膜紧密连接的变化情况、Claudin2表达进行观察。结果肠梗阻72h梗阻近段粘膜紧密连接呈缩短、模糊状,与对照组比较,梗阻1、2组粘膜无论是近段、远段Claudin2表达均有显著下降(P<0.05);松解梗阻后紧密连接修复,较之于梗阻72h有上调(P<0.05);肠梗阻120h紧密连接消失,松解梗阻后并未恢复。结论肠梗阻造成的粘膜紧密连接损坏程度与肠梗阻时间呈密切相关,对肠梗阻的尽早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术松解时机 梗阻 肠黏膜紧密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基因(fnBA)敲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的影响,并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方法将野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8325与HMEC-1按100︰1比例共培养,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时HMEC-1紧密连接成份ZO-1和Claudin-5 mRNA的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共培养不同时间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表达。构建fnBA基因敲除突变菌株NCTC8325ΔfnbA,以野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NCTC8325为阳性对照,观察突变株NCTC8325ΔfnbA与HMEC-1共培养120 min后紧密连接蛋白ZO-1和Claudin-5的变化。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与HMEC-1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紧密连接蛋白ZO-1、Claudin-5 mRNA的表达在30 min、120 min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ZO-1:t = 4.104、P = 0.015,Claudin-5 mRNA:t = 2.802、P = 0.049;120 min时与对照组比较:ZO-1:t = 3.478、P = 0.025,Claudin-5 mRNA:t = 1.802、P = 0.261],但60 min时ZO-1、Claudin-5 mRNA的表达有一过性升高。与金黄色葡萄球菌NCTC8325共培养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在30 min时ZO-1和Claudin-5两种紧密连接蛋白较对照组表达显著下降(t = 33.6、59.03,P均< 0.001),120 min时ZO-1和Claudin-5两种紧密连接蛋白较对照组表达亦显著下降(t = 31.8、60.75,P均< 0.001);Western blot与免疫组组织化学结果一致。与突变菌株NCTC8325ΔfnbA共培养30 min、60 min和120 min后,在30 min和60 min时ZO-1、Claudin-5蛋白的表达与NCTC832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在120 min时ZO-1和Claudin-5蛋白的表达较NCTC8325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O-1:t = 14.89、P < 0.001,Claudin-5:t = 7.008、P = 0.002)。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能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破坏HMEC-1紧密连接屏障,且其表面蛋白FnBPA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基因敲除 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白A基因 紧密连接 闭锁小带蛋白1 紧密连接整合膜蛋白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验性胃癌前病变与胃粘膜上皮紧密连接的关系。方法利用化学致癌剂MNNG诱变形成实验性胃癌前病变的动物模型,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与比较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胃粘膜病理形态,透视电镜观察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胃粘膜上皮紧密连接处的间隙变化。结果胃癌前病变的不同时程、不同病理阶段胃粘膜异型增生的病理形态学各异,且动物模型上皮细胞间隙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粘膜上皮损伤是胃癌前病变的重要病理学特征,缩小上皮细胞间隙对于逆转胃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胃粘膜上皮 肠化生 异型增生 紧密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腹痛及症状持续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收集26例IBS-D患者和26例健康对照的回盲部组织标本,记录肠易激综合征(IBS)症状持续时间、腹痛评分及每周排便的次数。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0只,采用结直肠扩张联合束缚应激的方法构建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采用腹部收缩反射(AWR)评估大鼠敏感性,记录造模成功后1 h内大鼠排便颗粒数。分别采用蛋白印迹和免疫荧光法检测E-cadherin、β-catenin及Claudin-2的表达和分布,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间隙改变。结果IBS-D患者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5和P=0.005),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免疫荧光观察和透射电镜可见IBS-D患者细胞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结构破坏;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的腹痛评分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3,P=0.017和r=-0.407,P=0.039),β-catenin低表达与IBS-D腹痛持续时间呈负相关(r=-0.458,P=0.019)。内脏高敏感大鼠肠黏膜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4和P=0.003),而Claudin-2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E-cadherin、β-catenin低表达与IBS大鼠的内脏高敏感呈负相关(r=-0.639,P=0.047和r=-0.888,P=0.001)。结论IBS-D患者和内脏高敏感大鼠的回盲部黏附连接紧密连接的微观结构和蛋白表达发生改变,E-cadherin、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其与IBS-D患者腹痛评分相关,和大鼠内脏高敏感相关,β-catenin更与IBS-D患者腹痛持续时间相关。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β-catenin改变可能在IBS内脏高敏感及肠黏膜屏障障碍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紧密连接部 黏附连接
  • 简介:摘要紧密连接是组成肠粘膜机械屏障上皮细胞的重要结构,研究表明肠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在炎症性肠病时表达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紧密连接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因此恢复紧密连接蛋白的正常表达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一个新方向。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紧密连接蛋白 肠粘膜屏障
  • 简介:目的研究ANP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及与胰腺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0只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假手术(SO)组和ANP3、6、12、24h组。以5%胆酸钠逆行性胰胆管注射诱导ANP大鼠动物模型,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价,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法及Western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其mRNA表达。结果occludin蛋白沿脑血管线性表达。ANP3h组蛋白表达量从SO组的0.49±0.08下降到0.35±0.09;occludinmRNA表达从1.50±0.30减少到1.01±0.18(P〈0.05)。ANP6h组达最低值,分别为0.26±0.07和0.93±0.19。ANP12、24h组occludin蛋白和mRNA表达量又较ANP6h组增加(P〈0.05),但仍低于SO组(P〈0.05)。occludin蛋白及mRNA表达与胰腺组织损害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8和-0.536,P〈0.05)。结论在ANP进程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其mRNA均呈下调趋势,且与胰腺病变程度呈负相关。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血脑屏障 连接蛋白类 OCCLUDIN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血清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Cla-1)水平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5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PTC组和良性甲状腺结节(benign thyroid nodule,BTN)组,统计分析组血清Cla-1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TC患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在PTC(n=225)和BTN(n=120)中血清Cla-1水平中位值为14.03(10.30,20.40) ng/mL。Wilcoxon符号秩检验显示血清Cla-1水平在PTC和BTN中的中位值[17.90(14.00,22.93) ng/mL比9.40(8.15,11.20)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血清Cla-1水平的升高,甲状腺结节中PTC患病率逐渐增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诊断PTC最佳的临界值为13.02 ng/mL,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9.2%,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0.944,P<0.01,95%CI 0.922~0.96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Cla-1水平升高将增加PTC的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OR=4.334,95%CI 1.662~11.303,P=0.003)。血清Cla-1水平与性别、年龄、PTC累及部位、癌灶数目与直径、甲状腺外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la-1水平可能是预测PTC风险的指标之一,并与体内PTC肿瘤细胞总量有关,而与肿瘤侵袭性行为无关。

  • 标签: 良性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乳头状癌 鉴别诊断 紧密连接蛋白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3(claudin-3)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转移、预后关系。方法选择三门县人民医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集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并进行claudin-3检测,分析claudin-3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claudin-3阳性率(83.33%)高于癌旁组织(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32,P<0.01);低分化组claudin-3阳性率(100.00%)高于中分化(85.71%)及高分化组(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09,P<0.01);有淋巴转移claudin-3阳性率(97.30%)高于无淋巴转移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82,P<0.01);生存年限<3年患者的claudin-3阳性率(91.11%)高于生存年限≥3年的患者(72.73%)(χ2=4.633,P<0.05)。结论claudin-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均有一定的关系,且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紧密连接蛋白 细胞分化 肿瘤转移 淋巴转移 存活率 预后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角膜是兼具屈光功能和屏障功能的透明组织。角膜上皮是抵御病原微生物侵袭角膜的第一道屏障。生理状态下,角膜上皮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道具有选择性通透功能的屏障。角膜上皮屏障损伤会破坏上皮完整性,引发一系列眼表疾病,严重可致失明。紧密连接位于角膜上皮细胞间接触面的最顶端,在建立和维持角膜上皮屏障功能中发挥关键作用。既往研究发现角膜上皮紧密连接损伤是许多眼表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一环。了解角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基本特征及功能,关注破坏紧密连接的危险因素,明确紧密连接在各类眼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将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治疗眼表疾病。

  • 标签: 上皮,角膜 紧密连接部 角膜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紧密连接(TJ)蛋白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cludi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感染科收治接受住院治疗的64例感染性腹泻患者作为感染性腹泻组,根据腹泻持续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性腹泻(<14 d)27例、持续性感染性腹泻(14~29 d)21例、慢性感染性腹泻(≥30 d)16例;根据脱水程度分为轻度脱水26例、中度脱水24例、重度脱水14例;另选取同期非感染性腹泻患者70例作为非感染性腹泻组及门诊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感染性腹泻组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粪便中TJ蛋白ZO-1、Occludin水平。结果64例感染性腹泻组患者粪便中共分离出72株病原菌,以肠炎沙门菌为主,共18株占25.00%。三组受试者中,对照组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最高,其次为非感染性腹泻组,感染性腹泻组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腹泻组患者不同腹泻持续时间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组患者、持续性感染性腹泻组患者、慢性感染性腹泻组患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腹泻组患者不同脱水程度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比较,轻度脱水组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最高,其次为中度脱水组,重度脱水组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中ZO-1、Occludin水平降低,且其水平变化与感染性腹泻患者腹泻持续时间及脱水程度有关。

  • 标签: 粪便微生物 感染性腹泻 紧密连接蛋白 闭锁小带蛋白 闭锁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在镧活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致脉络丛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改变中的作用研究。方法于2020年10月,采用永生化大鼠脉络丛上皮细胞(Z310细胞)体外模拟血脑脊液屏障,分为对照组和0.125、0.25、0.5 mmol/L氯化镧处理组。不同浓度氯化镧处理Z310细胞24 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MMP9、闭合蛋白(occludin)和胞质附着蛋白1(ZO-1)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MP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occludin、ZO-1和Nrf2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化镧处理组Z310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连接变少,死亡细胞细胞碎片逐渐增多。0.25、0.5 mmol/L氯化镧处理组细胞内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TIMP1及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0.25、0.5 mmol/L氯化镧处理组细胞内ROS产生水平明显增加(P<0.05),0.125、0.25、0.5 mmol/L氯化镧处理组细胞内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镧可能通过下调Nrf2表达造成细胞内ROS水平增加,从而活化MMP9致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表达水平下降。

  • 标签: 氯化镧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活性氧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细胞间紧密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6基因对结肠癌小鼠模型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购自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分采用随机对照组原则分为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通过腹腔注射氧化偶氮甲烷(AOM)的方式诱导结肠癌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10只)和claudin-6组(10只)。其中claudin-6尾静脉注射claudin-6过表达质粒,每周1次,连续4周。模型组注射等量的阴性对照(NC)质粒,对照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干预后将小鼠拉颈处死取出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癌组织,分别检测瘤体的体积和质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建立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中claudin-6蛋白的表达,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claudin-6 mRNA的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claudin-6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结肠癌组织为血管生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以评估组差异,两两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干预后claudin-6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分别为(0.63±0.18) cm3和(0.57±0.15) g,均显著降低并低于对照组的(1.61±0.29) cm3和(1.46±0.34) g(t=6.754、8.6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模型组结肠癌组织中mRNA(1.98±0.21)和claudin-6蛋白(1.27±0.1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68±0.46和3.95±0.31,t=12.357、15.674,P<0.05),claudin-6组的mRNA(3.58±0.32)和claudin-6蛋白(2.46±0.27)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1.98±0.21和1.27±0.17,t=5.647、6.358,P<0.05)。模型组的MVD水平(27.64±5.32)显著高于对照组(7.43±1.74,t=4.847,P<0.05),claudin-6组MVD水平(16.99±4.14)显著高于对照组(7.43±1.74,t=8.47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过表达claudin-6具有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血管生成的作用,提示claudin-6在结肠癌中的抑癌作用。

  • 标签: 结肠癌 紧密连接 紧密连接蛋白-6 微血管
  • 简介:摘要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一般认为DKD是遗传因素与各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详细的细胞分子生物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发现,亚细胞器及其相互作用在细胞生物学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内质网及其紧密连接,即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AM)异常在DKD肾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及作者研究结果,简要介绍线粒体、内质网、MAM在D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