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缺血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由于缺血而发生的坏死所致的脑软化,是神经内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有:昏迷、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此类病人需要特殊的护理与照顾。我院在2005年10~12月共收治缺血脑梗死病人5例,通过对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认为做好心理护理和基本的生活饮食及症状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减少并发症有很大帮助。

  • 标签: 缺血性 脑梗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缺血冠心病的最佳最经济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09年11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35例缺血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其中选取了常见的缺血冠心病选择96例有S—T段压低缺血心肌病人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ml加硝酸甘油注射液10mg治疗,根据心电图的改变将S—T段压低缺血冠心病设置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进行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治疗结束后,病人的临床症状都有所好转或症状消失,但治疗组的效果显著,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S—T段压低缺血心肌病有较好的疗效。结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加硝酸甘油注射液治疗S—T段压低缺血心肌病,药品价廉,效果可靠可行。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 硝酸甘油 S&mdash T段压低 缺血性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全方位护理对缺血肠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300例缺血肠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的护理意愿将300例患者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150例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150例患者经全方位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2.66%;对照组150例患者经常规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6.6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缺血肠病患者运用全方位护理,护理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提升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患者满意度 常规护理 全方位护理
  • 作者: 杨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阆中市人民医院四川阆中637400)【中图分类号】R47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75-01人的脑部是维系我们正常生活的首要保障因素,而缺血性脑卒中是较为普遍的脑部疾病,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生原因较为复杂,如粥动脉样硬化,即患者脑部血管组织硬化而导致脑动脉缺血。此类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据相关调查,由于缺血性脑卒中而致死的病患占据神经内科患者总例数的82%。所以,我们务必充分认知缺血性脑卒的发生原因,结合此类疾病的临床症状,降低此类疾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1什么是缺血性脑卒中?脑部疾病均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供血不充分,进而导致患者颈、椎动脉组织发生闭塞情况,会直接引发患者颅内组织供血不充分的问题。导致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情况也较为复杂,且此类病症并不会直接导致其他脏器病变,但会仍会出现一定头晕、偏瘫现象;病情发作后,此类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重度昏迷的症状,且不排除有直接致死现象。同时,此类疾病会导致大脑血管、皮质发生癫痫,为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总之,患有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情况,且脑梗死的严重程度也决定了此类疾病的严重度。2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生原因有哪些?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脑血栓或脑梗死更引发的脑部血管组织动脉硬化。此类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是因为中老年人会患有不同程度的“三高”(血压、血脂、血糖偏高)的情况,且诸多患者血管还伴随一定血管狭窄或堵塞。同时,诸多缺血性脑卒的患者的大脑组织纤维的发育不健全,某些患者还会伴随有多重综合症等症状。此外,某些患者可能患有心源性堵塞,而该病的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患者心脏功能组织较差,使患者心脏部位出现栓子掉落情况,引发患者血管组织斑块出现脱落,都会直接引发此类疾病。供血问题也会导致此类疾病频繁发生,而供血问题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血管组织过小或某一动脉过于狭窄,促使患者脑部重要组织部位出现血栓,进而导致患者脑部供血量达不到基本水平。患者脑动脉出现组织坏死、堵塞、神经细胞失活等情况,都会引发此类疾病而导致的并发症。进而促使患者脑部血液电解质压差失衡,且自由基代谢缓慢,使患者脑部血液无法供应至相应部位,出现永久性的神经损伤或神经坏死现象。在临床中多用“溶栓&r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氧性肝炎的生化、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认识。方法对17例缺血肝炎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缺血肝炎患者血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测值明显升高,总胆红素(TBIL)水平轻度升高。缺血肝炎的诱因主要为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后等。结论缺血肝炎患者生化改变多以ALT、AST、LDH为主,呈显著升高趋势,病因纠正后可快速下降。缺血肝炎死亡率较高,应提高临床认识,及早诊断与治疗。经积极治疗,存活患者的肝功能常能快速恢复。

  • 标签: 缺血性肝炎 乳酸脱氢酶 转氨酶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肠病的护理要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至2012年确诊为缺血肠病的患者的心里护理、饮食、用药等观察。结果患者能积极配合,情绪稳定,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提高了病人对本病的认识,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 标签: 缺血性肠病 护理 用药 饮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缺氧缺血脑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合理喂养,宜少量多次逐渐增加奶量,吞咽功能障碍的可给鼻饲喂养或胃肠外营养保证热能供给。用药后注意观察其疗效及副作用。根据病情选择面罩或头罩吸氧。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缺血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回顾分析法,对两类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检查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进行缺血与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患者60岁以上比率约为57%,且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脑卒中病史比率分别为88%、16%、76%、4%;而缺血脑卒中患者60岁以上比率约为71%,患者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脏病、脑卒中病史比率分别为64%、10%、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类患者的多项检查指标也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与出血性脑卒中相比,缺血脑卒中危险因素包括肥胖、年龄在60岁以上以及脑卒中、心血管病史等,临床应注意结合病症类型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患者病症治疗与干预.关键词缺血脑卒中;出血性;危险因素;分析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34-01

  • 标签:
  • 作者: 王金晶 谷蒙蒙 蒋诗忆 音大为 王朋 孙文 刘新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 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脑血管病中心 神经内科,合肥 230001,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02,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脑血管病中心 神经内科,合肥 230001,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南区影像中心,合肥 230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病灶分布与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数据来自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患者243例,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为59岁;其中男性153例,女性90例。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标准,将患者分为PSD组和后非抑郁(non-PSD)组。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运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对PSD组和non-PSD组的临床基线特征进行对比。另外,采用基于体素的病灶行为学图谱(VLSM)的统计方法分析梗死病灶与PSD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纳入PSD组患者70例,非PSD组患者17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SD组和non-PSD组相比,除汉密尔顿焦虑评分(P=0.025)和抑郁评分(P<0.001)之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VLSM分析后,与PSD的发生相关的区域为前扣回(Z=-3.05, P<0.001)、左侧海马(Z=-3.15, P<0.001)、左侧舌叶(Z=-3.08, P<0.001);与PSD严重程度相关的区域为前扣回(Z=-3.64, P<0.001)、左侧海马(Z=-3.51, P<0.001)、左侧舌叶(Z=-4.18, P<0.001)、左侧距状裂皮层(Z=-3.65, 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部位可以预测PSD的发生。

  • 标签: 卒中 抑郁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整体护理在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2月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92例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均处于恢复期,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行各自护理后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肌功能评分(CSS)。结果 两组护理前,NIHSS与C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研究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与肌功能改善情况有显著差异。结论 整体护理应用于老年缺血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积极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整体护理 缺血性脑卒中 老年
  • 简介:NXY-059是一种已经证实能够减轻缺血残疾的自由基捕捉性神经保护剂。英国格拉斯哥西方医院急性单元和脑血管门诊部的Lees等对SAINTI试验的附加终点指标和敏感性分析进行分析以证实这些研究结果。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NXY-059 试验 亚组分 治疗 神经保护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治疗,采用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干预,观察其营养效果情况。方法:2021年5月--2022年4月为本次的观察时间,采用数字表法的方式将84例患者分为普通组和优化组,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优化组采用护理路径优化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普通组入院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和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53.59±4.27(分钟)、26.17±3.04(分),优化组分别为43.11±3.74(分钟)、19.77±3.15(分),(t=16.238,p=0.014),两组有差异。结论: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治疗,采用静脉溶栓护理路径优化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护理路径优化 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在非心源性缺血中二级预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非心源性缺血患者并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55例患者,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氯吡格雷组加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50mg/d。阿司匹林组加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75mg/d。随访1年内两组缺血复发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阿司匹林组复发率为15.5%,而氯吡格雷组复发率为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阿司匹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氯吡格雷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氯吡格雷在非心源性缺血中二级预防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脑梗死 二级预防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