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7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年一度的“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0日),都会提醒人们关注心理健康、关注生命质量。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疑是社会进步的一大表现。199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与我国卫生部等九个部门共同召开“中国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发表《中国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宣言》,倡议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2000年10月10日,我国开展了以“关爱我们的心灵”为口号,以“健康体魄+健康心灵=美好人生”为主题的“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一、世纪杀手面目狰狞——回顾与展望

  • 标签: 心理健康 精神卫生 世界精神卫生日 心理疾病 心理冲突 面目狰狞
  • 简介:采用国家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中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天津某高校3826名2013年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口学差异。结果:(1)大学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2)女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男生,但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自卑;(3)汉族学生比少数民族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焦虑;(4)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好于非独生子女;(5)理工类、文史类、文体艺术类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理工类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文体艺术类大学新生。

  • 标签: 大学新生 心理健康 问卷调查
  • 简介:本文论述禅的艺术疗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绘画、诗歌和音乐等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们对人心的清静、情绪的调节,特别是心理保健具有独特的功效。禅的艺术疗法,不仅使人的内心智慧得以开发,更重要的是能治疗"心病"和一些身心顽疾。它给中国人的日常行为生活和心理表现带来巨大的影响,并且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里价值极高的重要研究课题。

  • 标签: 艺术疗法 心理健康 古琴禅 美学价值
  • 简介:通过对本、专科新生的问卷调查,文章认为专科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本科生,自卑是专科生的主要心理困扰,专科女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男生,作者建议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 标签: 专科学校 新生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 心理普查
  • 简介: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心理疾病时时刻刻都在困扰着人们。它使一些人失去理智、道德,甚至还造成他们走上一条不归路。目前在一些国家,一些新的心理病症又开始流行,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 标签: 危害身心健康 心理病症 身心健康心理
  • 简介:<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世间万物在大自然的滋润下蓬勃,自由发展,我们又该怎样培育祖国的花朵?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呢?近些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努力探讨这个问题,并进行了诸方面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声势也日渐壮大。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地感到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就应当具备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意识,有充分的自信,健全的人格。而这一切的形成在于幼时的教

  • 标签: 随风潜入夜 真正的人 创造意识 儿童情绪 艰难困苦 周弘
  • 简介:为了调查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质状况,运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对某中学高中生进行随机取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心理健康素质状况整体良好,动力系统、认知风格、自我和归因风格分量表得分低于常模水平。(2)自身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素质有明显的影响,认知风格和归因风格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文科生比理科生在应对风格上得分高,独生子女在认知风格、人际和应对风格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3)环境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素质有明显的影响,父亲职业和文化水平在心理健康素质整体得分上差异显著,父母职业为非农民、受教育水平高的个体心理健康素质较好,家庭经济水平对个性素质、适应、自我和动力系统分量表影响大,家庭经济水平差的个体得分高。

  • 标签: 心理健康素质 高中生
  • 简介:价值观是个体深层的心理建构,是个性倾向性的核心,指导着个体的行为。他同时包含着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成分,与个体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本文在对价值观心理成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价值观主要是通过认知成分中的价值思维模式和价值认知内容对心理健康发生影响。文末从认知心理疗法的角度给出了对价值观进行调整的步骤。

  • 标签: 价值观 心理健康 思维模式 心理成分 认知成分 调整方法
  • 简介:本研究对443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在人生观这一概念中,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与个体的身心健康有较密切的联系。追求功利的人生目的与负性身心健康指标均呈正相关,与正性身心健康指标均呈负相关;自我完善与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这两个维度与身心健康指标的关系则相反。倾向于追求精神利益的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好于追求物质利益的学生。

  • 标签: 人生观 身心健康 人生目的 精神利益 物质利益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佛教文化从因缘法的视角阐释了自我的生成、存有与解脱,因缘的无常性,规定了自我不仅是五蕴合和的幻象,而且是烦恼的载体。如何了生死,得解脱,大乘佛教以破"我执"为切入点,在"无我"层面上思考自我的成长与完善,构造了完全不同于个体性自我思考框架的心智健康模式。具体表现为:在心理加工过程上注重"正知正见";在情绪体验的追求上表现为"慈悲喜舍";在日常行动的着力用心上表现为"功德圆满";在人我不二的关系上表现为"同修共度"。以这个理论分析为基础,本研究进一步编制了佛教信仰的心理功用问卷,测评了338名佛教信徒,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符合预期设想。通过理论分析和心理测验两个方面的研究,本研究认为自我建构逻辑原则在佛教因果框架下的系统性改变,是佛教文化促进心理功能优化的核心机制之一。

  • 标签: 佛教信仰 自我建构 心智健康 心理功用
  • 简介:文章首先探讨了心理测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咨询中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科研中的作用;其次,探讨了心理测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后续相关研究能有所帮助。

  • 标签: 心理测量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的急剧社会文化变迁对众多个体心理产生了强烈冲击,形成了文化震荡.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其心理健康。研究表明,由于不同个体的经历和应付方式不同,其对文化震荡的承受能力也不同。因此,深入研究文化震荡的形成及其对不同个体的影响,充分挖掘各种文化有益于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宝贵遗产,建立个体心理健康防卫、救护机制和社会安定预警机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 标签: 文化震荡 应付方式 心理健康
  • 简介: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这就要求组织中的青年员工有竞争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素质,而这些要求往往与自信、外向、乐观、进取、坚强、灵活、守信等健康人格特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组织中青年员工的健康人格特征是组织目标实现的保证和组织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组织的领导者必须针对青年员工人格发展偏差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遵循健康人格的标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塑造青年员工的健康人格。

  • 标签: 领导者 青年员工 健康人格 塑造工作 焦虑 自我中心
  • 简介: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自我分量表》对44063份小学五年级到大学阶段我国青少年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自我得分从小学五年到高中一年下降明显,高中阶段变化不大,高三到大学阶段略有上升。构成整体自我的各维度、因子也大多具有相同的年级变化特点。

  • 标签: 青少年 心理健康素质 自我
  • 简介:独生子女政策是我国现在和今后若干年内奉行的基本国策,现有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倾向较强,在社会化过程中,独生子女得到的关注较多,从而发展出较强的自我关注倾向,表现为: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这样的孩子将来一旦步入社会,便会无所适从。作...

  • 标签: 小学生心理健康 健康教 多角度 青年教师 康教育 独生子女
  • 简介: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有同样的感受:孩子太喜欢看动画片了。小到只有几个月的婴儿,大到十几岁的青少年,许多孩子痴迷于动画片,有时甚至可以为看动画片而放弃其他一切活动。有不少家长为此大伤脑筋,怕因此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也有的家长只要孩子不吵闹就听之任之。这两种做法都缺少其合理性。其实,动画片对孩子许多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关键在于我们要正确理解孩子喜欢动画片的原因,才能积极正确地加以引导。

  • 标签: 动画片 健康 身心发育 青少年心理 家长 婴儿
  • 简介:Gross的情绪调节理论指出,在情绪发生过程中的情绪调节主要有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和反应调整五个方面。其中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前发生,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反应调整是在情景反应形成之后发生,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同时Gross还提出了两种最常用的情绪调节策略一人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并分析了它们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标签: 情绪调节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心理健康
  • 简介:对陕西地区1299名城乡初中生进行分层整体取样调查,结果表明:(1)初中生心理健康素质在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自我和归因风格方面城乡差异显著;(2)在适应、人际素质、动力系统、自我和归因风格方面初二得分高于初一和初三,年级差异显著;(3)在动力系统和归因风格方面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认知风格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 标签: 初中生 心理健康素质 城乡差异
  • 简介:本文详细阐明了心理健康素质的操作定义,介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构建和内容,特别是调查表初步编制的过程和结果,并对调查表的各类心理测量学指标和量表编制的理念进行了详细讨论。

  • 标签: 心理健康素质 调查表 编制 编制理念
  • 简介:<正>只生不养人们常常有个错误的育儿理念,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灾无病,能吃能睡,身体健壮,就是好孩子。根本就没有考虑孩子的心里到底有什么需求。把孩子交给父母、保姆、幼儿园就万事大吉;只想到有孩子的乐趣,没有尽到父母养育孩子的职责。总是以工作太忙和社交太多而没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致使孩子形成孤独的心理。时间越长,这种心理问题越严重。尤其要牺牲一点社交时

  • 标签: 家庭问题 心理变态 亲子关系 民主型家庭 萨提亚 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