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护理中的风险问题与防范策略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儿科门诊收治的186例患者,对其中出现护理投诉的42例总结分析,指出护理中的潜在风险,并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结果护理风险分析中,可发现风险问题表现在护理记录类、服务质量类、意外情况以及护理差错等方面,投诉率分别为14.29%(6/42)、33.33%(14/42)、30.95%(13/42)、21.43%(9/42),是护理投诉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儿科护理中,有较多潜在性风险因素存在,需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使儿科护理质量得以提高。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水平有着极大的提升,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韧性概念的引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儿科护理中的,韧性概念的应用效果未能达到预期,需要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入进行研究和探索,将韧性概念有效融入儿科护理当中,为儿科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韧性概念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风险管理在我院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09月至2013年08月在我院就诊的189名儿童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选择2013年09月到2014年08月收治的203例患者儿童为试验组,根据患儿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管理,研究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结果试验组儿童家属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发生医患纠纷的现象明显的降低,实验组和对照组间具有差异。结论风险管理能有效的改善患儿及家长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提高,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危害及经济损失,提高患儿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促进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在儿科护理体格检查的影响。方法将住院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28例和对照组172例,均于体格检查前后行常规健康教育、安慰、鼓励、规范护理及管理等措施,同时对干预组选择患儿喜欢、熟悉的个体化音乐进行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配合情况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比对照组配合程度大大提高(采用两本率比较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音乐干预能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及家长满意度,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音乐干预 护理体格检查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视,对儿科护理工作要求极高,儿科护患纠纷多发。因此,儿科护士务必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业务能力,强化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善于沟通,努力改进护患关系,为广大患儿及家长提供优质的护理。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的主要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80例,按照治疗方式划分,对照组40例疗法为布地奈德悬液雾化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匹多莫德,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果为80.0%,观察组为95.0%,且观察组再感染次数与病程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采用匹多莫德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儿科 呼吸系统 反复感染 治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科病房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家长的各种资料,分析其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患儿家长的主要心理特点有恐惧与缺少安全感、紧张与焦虑、、怀疑与不信任;医护人员的态度、操作技能、家属对疾病了解程度、医院的收费制度直接影响患儿家长的情绪,而且患儿病情重、患儿年龄小、家长受教育程度低、晚婚晚育、离异的家属易产生不良心理。结论儿科病房患儿家长心理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影响因素复杂,护理人员应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

  • 标签: 儿科 患儿家长 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中医治疗痛经具有很大的优势,中医对痛经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上进行了辩证,并依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了治疗方法,在选用药物时多采用辛散一类药物,温经活血,使精气通达,畅行于人体经络之中,濡养经络、肌肉、四肢,是患者解除不通、不荣所导致的痛经。

  • 标签: 中医 痛经 治疗
  • 简介:摘要探索与逻辑思维相一致的中医辨证分析方法,以改变中医辨证分析长期受传统“思辨”思想影响,导致辨证分析思路不清,逻辑紊乱,因果颠倒的现象。

  • 标签: 思辨 元素分类 辨证方法
  • 简介:摘要本研究具体综述了中医药临床对于斑秃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斑秃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斑秃 治法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按摩对亚健康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间我院推拿科收治的100例骨质增生及生理曲度变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方式,研究组患者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按摩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并且在记忆力减退和睡眠障碍治疗方面相比于对照组,其治疗效果良好,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亚健康状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中医按摩具有较高的疗效,可以有效的改善骨质增生患者的临床亚健康状态。

  • 标签: 中医按摩 亚健康 骨质增生
  • 简介:摘要从明清时代,小儿推拿形成独立的体系,本文结合近代医家的论述及笔者多年临床经验,从推拿;穴位疗法;技术操作流程适应证;禁忌证等辩证影响小儿推拿疗效的因素,为儿科医生更好的掌握该疗法,扩大其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小儿推拿的临床疗效显著,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 标签: 推拿 穴位疗法 适应证 禁忌证 儿童
  • 简介:摘要护生的临床带教是儿科教学工作的一部分,高度重视护生的带教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做好带教工作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素质,培养了其工作的主动性,同时也提高了我科临床带教质量。

  • 标签: 临床带教 儿科 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模式引入儿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儿科实习的81名护理本科学生按照实习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0例),进行前后对照研究。对照组实习护生使用传统的带教法进行带教,观察组实习护生使用临床路径带教法进行带教。对两组学生的操作考核和理论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习前两组实习成绩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实习结束后,观察组实习学生考核成绩、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模式引入儿科临床护理实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满意度。此带教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教学 临床路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儿科实施院内感染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来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78例,以随机投掷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行一般管理措施,研究组36例在一般管理中增加感染管理控制,对比两组间院内感染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腹泻相比于对照组均得到减少,总感染率随之下降,P<0.05。结论对儿科实施感染管理控制后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比例。

  • 标签: 儿科 院内感染 管理控制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案例教学法用于儿科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准备案例、讲解讨论案例、总结案例,引导学员紧紧围绕案例展开讨论。结果通过案例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创新能力、循证能力,案例教学使护生明白临床实践的复杂程度,培养学习兴趣与动力。加深护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获得护理临床知识。结论案例教学法用于儿科护生临床实习教学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案列教学 儿科临床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科住院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临床用药指导提供细菌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住院的6251例临床确诊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入选病例采集标本包括痰液、血液、尿液、大便、伤口分泌物、脑脊液等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6251例儿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现状。结果1.病原学检测阳性的病例共1023例(检出阳性率16.3%),1023例儿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占37.30%,革兰阴性菌占37.30%,真菌占11.72%。结论革兰氏阴性菌是儿科住院患者的主要感染病原菌,需加强注意。

  • 标签: 儿科 住院 感染病原菌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45例儿科患者,其接受循证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另外,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接诊的44例儿科患者,其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患者家属满意度及焦虑评分,并做统计处理。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情况下,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焦虑评分对比,差异均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指导护理工作,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儿科护理 实践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科护士职业倦怠情况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对泉州市某两家医院89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工作倦怠现象调查。结果值夜班护士在情感衰竭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在工作态度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护士在成就感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科护士存在中度工作倦怠现象,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新生儿科护士工作倦怠现象,适当增加护士的人员配置,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加强护士培养力度,加强护士心理调适能力的培养,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压力,掌握应对压力的技巧,提高护士待遇,从而有效改善新生儿科护士的工作倦怠现象。

  • 标签: 新生儿科 护士 工作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护理中的体会。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急诊科的患儿,随机分为100例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和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家属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2)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家属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为2%、1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人性化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护士工作差错,对提高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

  • 标签: 人性化 护理 急诊 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