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药品安全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因此,加强药品测定方法的研究,对确保药品安全意义重大。药品测定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测定药品有关物质时具有较高精准度,优点突出,被广泛应用在药品物质测定中。本文对药品有关物质测定中HPLC操作要点进行探讨,为提高测定质量提供参考。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品 有关物质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用HPLC法测定多潘立酮片的有关物质及含量。方法色谱柱C18;流动相1.0%醋酸胺溶液-甲醇(30∶70);检测波长288nm。测定含量法外标法,测定有关物质不用校正因子自身对照法。结果有关物质浓度范围0.592μg~1.707μg•mL-1,含量测定浓度范围50.26~148.60μg•mL-1范围内和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为1.3%(n=5)符合系统试用性试验。有关物质各杂质峰与主峰之间的分离度符合药典要求。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专属性强,灵敏度强,适合此片剂的有关物质及含量的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多潘立酮 片剂 有关物质 含量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在药物有关物质分析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液相色谱联合质谱具有非常高的分离能力,同时具有非常高的分辨率,在药物分析中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主要从串联四级杆质谱仪、四极离子阱质谱仪以及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几个方面对液相色谱联合质谱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

  • 标签: 液相色谱 质谱 药物分析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生物药材技术的发展,药物种类增多,对药物行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质量优劣的有效方式,但传统分析方法检查新药物存在较多的局限,质量控制效果不佳,因此需寻求更有效的检验方式提升药物质量控制效果,满足现代生物药制质量控制的更高要求。

  • 标签: 药物质量控制 分析方法 验证原则 项目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制剂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使用DiamonsilC18(2)色谱柱(250mm×4.6mm,5?m)色谱柱,以0.0lmol/L磷酸盐缓冲液(pH=2.15)-甲醇(955)为流动相,柱温为30℃,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210nm。结果乙酰半胱氨酸在0.2~2.0m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乙酰半胱氨酸颗粒的平均回收率(n=6)为103.31%;有关物质检查中,供试品单个杂质峰的峰面积占乙酰半胱氨酸主峰面积比例均低于1.5%,符合国家药典的标准。结论结果显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 标签: 乙酰半胱氨酸 HPLC 有关物质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采用CAPCELLPAKC18MG(S-5)4.6mm×250mm色谱柱,UV检测器,检测波长284nm,进样量20μl,柱温30℃;流动相A,0.05mol/L乙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至3.5),流动相B乙腈,进行梯度洗脱。盐酸去甲乌药碱峰理论板数8487,与相邻杂质之间分离度5.57。最低定量限0.02%。重复性试验总杂质含量0.07%~0.09%。本方法快速、灵敏、并有良好的重现性,可用于盐酸去甲乌药碱有关物质测定。

  • 标签: 盐酸去甲乌药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关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测定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有关物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InertsilODS-2C8-3色谱柱;以甲醇-乙腈(3367)为流动相A,以0.01mol·L-1磷酸氢二钾溶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6.5)-流动相A(9010)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25nm;柱温40℃。结果该方法能检测出所有已知杂质和降解产生的未知杂质,各杂质峰与喹硫平峰的分离度良好,且各杂质之间也能很好的分离。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中有关物质的测定。

  • 标签: 富马酸喹硫平缓释片 有关物质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喹硫平治疗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精神病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阿片类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疗效理想,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应用。

  • 标签: 喹硫平 阿片类物质 精神障碍 临床 疗效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期
  • 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学与生物学实验室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要求》,这是我国首次出台实验室强制性放射卫生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诊断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住院患者的住院年龄,讨论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住院年龄发展趋势。

  • 标签: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发病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硫酸沙丁胺醇粉雾剂中有关物质检查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SB-C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庚烷磺酸钠溶液取庚烷磺酸钠2.87g与磷酸二氢钾2.5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用磷酸溶液(1→2)调节pH值至3.65–乙腈(78∶22);柱温35℃;流速1.5mL?min-1;检测波长220nm。结果在本文色谱条件下硫酸沙丁胺醇主峰与各杂质峰分离良好,硫酸沙丁胺醇在浓度10~30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检出限为1.0ng。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该制剂的有关物质控制。

  • 标签: 硫酸沙丁胺醇 有关物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中的应用。方法将11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评价两组患儿注入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中的应用从提高抢救率、减少药物浪费、避免院内感染、降低经济成本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对PS注射患儿积极有效抢救,提高抢救率,减少药物浪费,优化操作流程,避免院内感染,降低经济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留置气泡注射技术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PLC法对依诺沙星及其制剂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选用AgilentHCC18色谱柱,磷酸溶液-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9nm。结果依诺沙星浓度在0.26~26.13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出浓度为3.78ng/mL,最小定量浓度为12.56ng/mL。结论HPLC法测定依诺沙星及其制剂的有关物质,简便、灵敏。

  • 标签: HPLC法 依诺沙星 制剂 有关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物质依赖住院患者的治疗障碍因素和睡眠质量。方法选取42例物质依赖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25条目的治疗障碍评定问卷对其进行治疗障碍因素调查,同时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其进行睡眠质量调查。结果物质依赖住院患者的治疗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负面的社会支持、害怕治疗、个人因素、时间与日常工作冲突、治疗机构难获得、治疗场所难进入等,其中以患者个人因素最为常见,构成比为85.7%;患者的睡眠质量总评分为(9.30±3.26)分,其中睡眠质量良好者3例(7.1%),睡眠质量一般者8例(19.0%),睡眠质量差者31例(73.8%)。结论物质依赖住院患者的治疗障碍因素有很多,睡眠质量较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物质依赖住院患者 治疗障碍因素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丧失的疾病状态,也包括神经细胞的死亡。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影响到世界范围2-3千万人口。随着近年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认识到神经炎症是其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抗原物质激活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引起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造成信号转导通路发生紊乱,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因此,寻找抑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过度炎症反应、抑制前炎症因子的过表达,可能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天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明确,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符合当前的医疗市场要求,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炎症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抗炎天然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剂量为100mg/kg。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存活率分别为96.55%、80.65%,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79,P>0.05);nCPAP或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0.73±19.47)h、(77.34±19.69)h,治疗组通气时间缩短(t=9.13,P<0.05),机械通气所占比例分别为24.14%、54.84%,机械通气比例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5);合并症发生亦明显降低,除肺出血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熊去氧胆酸片中熊去氧胆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使用Kroma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以乙腈-0.025mol?L-1磷酸溶液(体积比4555,用20%氢氧化钠调PH至2.5±0.3)为流动相;流速为1.2mL/min,检测波长为205nm,柱温为30℃。结果熊去氧胆酸片中熊去氧胆酸及有关物质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试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RSD<2%),平均回收率为98.5%~100.4%。结论RP-HPLC应用于熊去氧胆酸中熊去氧胆酸及相关物质含量的测定具有简便、灵敏度高、准确性强的优势,能有效控制熊去氧胆酸片的质量。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熊去氧胆酸片 胆酸 胆石酸 鹅去氧胆酸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用GC法测定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含量和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1701型色谱柱(30m×0.53mm×5um),以高纯氮气作为载气,将待检测样品配制成10mg/ml的溶液(二氯甲烷溶解),各成分在色谱柱中分离进入FID检测器检测;柱温220℃;检测器温度300℃;进样量2ul。用百分面积法计算主含量和杂质含量。结果TMBA峰与溴代杂质峰的分离度良好,相邻峰之间分离度良好。在1-12ug/ml的浓度范围内3,4,5-三甲氧基苯甲醛和溴代杂质峰面积与浓度形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试验中溴代杂质百分含量RSD为0.01﹪,TMBA含量的RSD为2.0%;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11.4%,106.0%;5-Br杂质定量限低于0.02﹪;耐用性试验中在色谱条件发生变化或样品处理条件发生变化检测的主峰含量和溴代杂质的相对标准偏差≤15.0﹪。结论该方法选择性好、精密度高、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高、定量限低,耐用性高。

  • 标签: 3 4 5-三甲氧基苯甲醛 溴代杂质 气相色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对临床指标及P的影响物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及海医附院普外科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行腹腔镜术和开腹术各39例,观察两组术后临床指标,两组术前和术后第3天、第10天抽取外周静脉血5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P物质。结果腹腔镜术后排气时间、应用镇痛剂数、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好于传统处理组(P<0.01);两组患者随着术后时间延长,P物质的水平均升高,腹腔镜组P物质的水平升高幅度大;两组3天、10天P物质的水平与术前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同组3天与10天P物质的水平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3天、10天P物质的水平两组对应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结论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综合指标优,P物质可作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判定其恢复情况的指征。

  • 标签: 结直肠癌 P物质 临床指标 腹腔镜
  • 简介:摘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对于能量摄入不足的患儿,尤其是早产儿或病情危重的患儿经外周静脉输入脂肪乳、氨基酸等静脉高营养物质是为患儿提供能量的主要途径之一。这些高营养物质的外渗经常会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要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液体渗漏,应立即更换换输液部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组织的毒性作用,避免给患儿增加更多的痛苦。

  • 标签: 新生儿 脂肪乳 外渗 护理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