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丧失的疾病状态,也包括神经细胞的死亡。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影响到世界范围2-3千万人口。随着近年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认识到神经炎症是其重要病理特征之一。抗原物质激活脑内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引起过度的免疫炎症反应,造成信号转导通路发生紊乱,导致神经细胞死亡。因此,寻找抑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过度炎症反应、抑制前炎症因子的过表达,可能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天然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明确,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符合当前的医疗市场要求,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炎症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抗炎天然活性物质
  • 简介:补体系统的非正常激活会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痴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高效、低毒、专一的补体抑制剂。国内外已完成部分天然产物的筛选,发现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某些多糖、黄酮、甾类和萜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补体活性。本文对天然产物类补体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已发现活性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以及体内外药理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天然产物类补体抑制剂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补体抑制剂 天然产物 化学结构 药理活性 临床应用
  • 简介: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已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筛选出大量的植物病毒活性物质.其中从植物中筛选并提取的抗病毒物质所占比例较大,有的已经形成产品,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微生物源抗病毒物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抗病毒型农用抗生素的研制已成为研究热点,而且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关于天然物质抑植物病毒的机理还不完全清楚,但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抑植物病毒的机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抑制病毒的侵染、对植物病毒增殖过程中的干扰和抑制作用、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反应等.

  • 标签: 天然物质 植物病毒 防效 作用机理
  • 简介: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由科技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为庾石山研究员和于德泉院士。实验室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人选3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 活性物质 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探讨绿脓杆菌活性物质的筛选与相关成分。方法先分析了绿脓杆菌治疗的主要药物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材料与方法对于拮抗绿脓杆菌的筛选与培养、菌株的重复筛选的技术要求。结果经RDP研究与拮抗绿脓杆菌分离菌形态研究,结果显示,B1506菌株同源性达到了100%,其余4种同源性为99%。且B1506与B1505为不动杆菌属,其余3项为假单胞菌属。结论本实验通过多点采集的方法采集各类土壤样品,作为筛选抑菌活性物质产生菌的来源。经过优化的方法在筛选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操作简单,结果灵敏准确。

  • 标签: 抗绿脓杆菌 活性物质 筛选 成分
  • 简介:9月4日,韩国韩医学研究院蔡圣旭博士的研究小组表示,通过动物实验发现了豆科植物的一种提取物,能缩小皮肤皱纹的长度27.6%,能减少皮肤表皮层厚度55.6%,能减少诱发皮肤皱纹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产生数量46.5%。

  • 标签: 抗皮肤衰老 豆科植物 天然物质 韩国 基质金属蛋白酶 皮肤皱纹
  • 简介:天然药物中寻找高效低毒的HIV/AIDS活性化合物和先导化合物是国内外新药研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之一,也应该是我国近期创制新药的一条捷径.来源于动植物、海洋生物、微生物以及人体等中的许多天然化合物具有HIV活性.本文仅对天然来源的多肽和蛋白类化合物HIV的研究简要综述.

  • 标签: 抗HIV活性 多肽 蛋白类化合物 艾滋病 抗菌肽 L-氨基酸氧化酶
  • 简介: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天然催熟保鲜剂,它可使水果提前成熟,但又可使水果保持较长的新鲜期。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一个科研小组发现的这种物质叫做溶血磷脂乙醇胺,它广泛地存在于一些动植物体内,其中鸡蛋黄和大豆中含量较高。研究发现,它能阻止一种破坏水果表皮的酶发生作用,因而具有保鲜作用。

  • 标签: 天然物质 保鲜剂 催熟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美国科学家 溶血磷脂
  • 简介:我国目前已经开展栽培的大型经济海藻主要包括:褐藻的海带、裙带菜和羊栖菜;红藻的坛紫菜、条斑紫菜、龙须菜、细基江蓠、红毛菜和麒麟菜等。中国居民熟知的海藻一般指海带、紫菜、裙带菜等。从海藻中提取的生理活性物质不仅可以用于研制海洋药物,而且可用于开发功能性保健食品和海洋生物化工产品,其中以海藻初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为最多。以海藻多糖、海藻蛋白质、海藻脂质与维生素以及海藻色素为例可以很好地介绍海藻的生理活性物质

  • 标签: 海藻 生理活性物质 代谢产物
  • 简介:摘要 目的:富集制备白及活性部位,测定其活性。方法:以聚酰胺柱色谱乙醇梯度洗脱法富集白及活性成分,并采用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测定其活性。结果:白及醇提取物与聚酰胺按重量比1:4混合,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混悬物装柱,20%乙醇洗脱去杂,收集40%乙醇洗脱物,减压干燥得白及药效部位。该药效部位可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IL-6和TNF-α表达,表现出较好活性。结论:聚酰胺柱色谱法对白及活性成分具有较好富集作用,所制备的药效部位具有较强的活性,这为今后白及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 标签: 白及 聚酰胺 抗炎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效部位
  • 简介:文章从竹荪多糖的提取,竹荪活性物质的免疫活性、抗氧化、抗肿瘤、抑菌活性等方面阐述竹荪活性物质功能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展望。

  • 标签: 竹荪 活性 研究进展
  • 简介:铅酸蓄电池循环寿命性能衰退通常由正极板性能降低所造成的,正极板的失效与正极活性物质的软化、正极板栅腐蚀和膨胀,以及正极板栅与活性物质界面纯化有关。讨论了正极活性物质的失效模式。

  • 标签: 铅酸蓄电池 正极活性物质 失效模式.
  • 简介: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表明,樱桃具有降尿酸、痛风、炎镇痛、改善睡眠质量、延缓衰老等功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樱桃及其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现将樱桃及其活性物质成分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樱桃 樱桃活性物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现代临床实践表明,从药用植物和海洋生物等天然产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如萜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挥发油类和多肽类等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于天然来源的抗肿瘤活性肽种类以及天然抗肿瘤多肽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然产物 抗肿瘤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菝葜鞣质肺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菝葜临床用于治疗肿瘤疾患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细胞计数仪测定给药后肺癌细胞的死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WestrnBlot检测Bcl-2、Bax及CyclinD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菝葜鞣质可升高肺癌细胞死亡率、诱导细胞凋亡并使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Bcl-2、CyclinD2表达水平下降,Bax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菝葜鞣质具有肺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及CyclinD2的表达促进A549细胞凋亡并使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 标签: 菝葜 鞣质 肺癌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咽鼓管黏膜由呼吸道黏膜延续而来,其内存在一种类似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复合物,在维持咽鼓管生理功能相对稳定中发挥特定的作用。一方面,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通过降低咽鼓管管腔内气液界面表面张力及改善咽鼓管黏液的黏弹性以降低咽鼓管的开放压;另一方面,表面活性蛋白属于c型凝集素家族成员,在局部促进微生物清除、减轻炎症反应及提高咽鼓管免疫功能方面亦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但该功能目前研究尚不成熟,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表面活性物质调压作用和免疫作用,尤其是作用于咽鼓管黏膜机制方面的进展研究,以期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咽鼓管 表面张力 肺表面活性物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