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在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共76例,将分为两组,对照组先给予面罩加压给氧,麻醉师到场后给予气管内插管给氧;观察组给予通气。比较两种急救方法的作用与效果。结果观察组上升时间(143.2±40.0)s、置入时间(120.5±43.2)s,均低于对照组;一次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心肺复苏中,采用通气方法建立人工气,不仅快捷、方便,且可靠性较强,值得在急诊急救中,尤其在院前急救中,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喉罩通气 急诊 心肺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外科麻醉中的通气整体应用效果,总结可以改善脑外科麻醉病患临床指征的主要方法。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本院2013年04月-2015年04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60例脑外科病患,以随机法为主要手段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病患以气管插管为主要方案展开各项麻醉工作,同时实验组病患则以通气为主要方案展开各项麻醉工作。结果2组病患在临床指标、麻醉成功率之间明显表现出差异(P<0.05)。结论基于脑外科麻醉病患而言,以通气为主要方案展开各项麻醉工作能有效控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可推广。

  • 标签: 脑外科 麻醉 喉罩通气 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CPR)时早期盲插通气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患者460例,根据CPR时对患者建立人工气的不同措施将其分为3组,A组210例,常规CPR时即盲插通气;B组40例。常规CPR时即行气管内插管;C组210例,常规CPR时以球囊面罩装置通气,转送至急诊科再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延迟时间5~15min。结果:插管所需时间:A组10.4±7.5s;B组96±25.7s;C组52±27.5s;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一次插管成功率:A组盲探下插入全部1次成功,成功率100%;B组插管1次成功28例,2次成功9例,3次以上3例,一次插管成功率70%;C组插管1次成功200例,2次成功10例。一次插管成功率95.2%;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苏成功率:A组复苏成功41例,成功率19.5%;B组复苏成功1例,成功率2.5.%;C组复苏成功8例,成功率3.8%;A组与B、C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组与C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院前心肺复苏时,早期盲插通气具有操作快捷,可盲探插管且成功率高,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而早期气管插管需时长。一次插管成功率较低。不能提高CPR成功率。

  • 标签: 早期 喉罩 气管插管 心跳呼吸骤停 心肺复苏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LMA)全麻(GA)通气在妇产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20.5至2021.5进行妇产科麻醉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研究组(30例,全麻通气法)和对照组(30例,气管内插管通气法)。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血压水平(SBP、DBP)、心率(HR)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采用全麻通气方式,能够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降低麻醉风险。

  • 标签: 喉罩全麻通气 妇产科手术 气管内插管通气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妇产科麻醉中采用全麻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医院中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妇产科麻醉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气管内插管麻醉,而观察组则接受全麻通气。对比两组通气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通气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优于通气前(P<0.05),通气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上在妇产科麻醉中采用全麻通气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妇产科 麻醉 喉罩全麻通气 血流动力学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通气全麻在脑血管介入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与气管插管全麻比较方法选择50例脑血管介入栓塞手术,年龄在40—58岁,ASA分级在Ⅱ-Ⅳ,随机分为组(A)和气管插管组(B),每组25例,记录麻醉诱导时,插管时,插管后1-3分钟,股动脉插管时,动脉瘤栓塞时,拔管即刻,拔管后1-3分钟,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以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的早晚和拔管时,患者是否有呛咳、躁动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咽痛等。结果①在插管和拔管时B组MAP、HR与A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②B组患者的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高于A组③拔管期B组体动及呛咳的发生分别为5例和2例,明显高于A组;B组术后咽痛和恶心呕吐发生6例和3例,高于A组。④两组患者均无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结论刺激小,通气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快,定向力恢复好,较气管插管更适用于颅内动脉栓塞术。

  • 标签: 喉罩 全身麻醉 脑血管瘤 介入栓塞术
  •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气管表面麻醉后插管与通气对预防拔管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医院进行择期手术的病人7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气管表面麻醉后插管,试验组采取通气,对其之间预防拔管反应的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试验组拔管时的血压以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表面麻醉后插管与通气都可以有效预防拔管反应,同时通气预防效果更加明显,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预防拨管反应 气管表面麻醉后插管 喉罩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通气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青田县中医院院前救护时突发心跳骤停的7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组35例与气管插管组35例。组采取双管配合简易呼吸球囊通气进行现场急救通气,气管插管组采取气管插管配合简易呼吸球囊通气。对比两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并比较或气管插管一次置入成功率及置入次数。结果 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62.86%,气管插管组心肺复苏成功率为37.14%,组心肺复苏成功率要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χ2=4.629,P=0.031)。组一次置入成功率要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χ2=4.242,P=0.039),组置入次数明显少于气管插管组(t=3.207,P=0.002)。结论 在院前急救中应用通气技术,一次置入成功率较高,置入次数较少,且能够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 标签: 喉罩通气 气管插管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醉与气管插管通气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60例需要进行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按照通气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通气,观察组采用麻醉通气,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各时刻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中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麻醉通气能够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加快患者苏醒,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使用。

  • 标签: 喉罩通气 气管插管通气 麻醉 乳腺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58例使用的患者,对其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使用的158例患者中,全麻152例手术有胃肠道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小儿手术麻醉等等;用于紧急心肺复苏6例;选用3号31例,4号127例,1次成功置入131例,第2次成功置入15例,第3次用中指引导置入6例、用喉镜置入4例,2例放弃;放置时间平均为2.59h,发生漏气现象4例。结论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广泛,也可用于急症困难气的应用已大于气管插管,而且的应用使困难插管比例下降,的临床应用给麻醉管理带来了新的选择和新的思路。为气管理提供了新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 标签: 喉罩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通气不良的价值。方法择期行下肢血管手术和泌尿系碎石手术患者272例,拟于全麻下完成。年龄25~78岁,ASA分级Ⅰ或Ⅱ级,体重40~85 kg,机械通气时间30~120 min。使用超声测量颏下舌距(TT)、颏下舌骨距离(DSHB)、颏下会厌距离(DSEM)和颏下声门距离(DSAC)。依据说明书选择型号。记录以下情况的发生:首次置入失败;机械通气期间套囊周围漏气;气峰压>20 cmH2O;超声诊断胃进气。出现1种及以上情况者为通气不良。根据是否出现通气不良,将患者分为通气正常组(N组)和通气不良组(P组)。绘制超声测量颏下软组织距离预测通气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其95%可信区间(CI)、灵敏度、特异度及临界值。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预测通气不良的AUC(95%CI)分别为:0.866(0.813~0.919)、0.755(0.683~0.827)、0.835(0.772~0.899)及0.705(0.628~0.782)(P<0.05或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T≥6.140 cm、DSHB≥1.145 cm、DSEM≥2.175 cm和DSAC≥1.075 cm均为通气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超声测量TT、DSHB、DSEM及DSAC可预测通气不良的发生。

  • 标签: 超声检查 喉面罩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在小儿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1年手术的小儿患者,其中45例采用通气麻醉的患儿作为治疗组,另外3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结果两种麻醉方式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儿麻醉诱导时间及清醒时间均较短,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麻醉后患儿生命体征均较平稳(Bp、HR、Sp02),对照组Sp02下降明显,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比较,通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可控性强,安全性高,效果好。

  • 标签: 喉罩通气 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MA)在院前急救中建立紧急通气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8例院前急救患者,都应用(LMA)盲插技术开放气,其中35例为呼吸心脏骤停,其中20例复苏成功,3例为哮喘持续状态引起的呼吸衰竭,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能有效地用于院前急救,能大大降低急救患者的病死率,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 标签: 喉罩 院前急救 心肺复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全麻在老年患者短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60例ASAⅠ~Ⅲ级择期老年短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L组(组)、T组(气管插管组)、C组(硬脊联合阻滞组),每组20例。监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L组和T组同时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结果(1)T组围诱导期与T0比较心率和血压有统计学差异(P<0.05);(2)L组与T组组间比较,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不适减少。(3)C组注药前后比较,心率和血压有显著差异(P<0.05);且术后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1)L组较对照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小、苏醒快、围拔管期不良反应少、术后并发症少。(2)通气在老年患者短小手术中应用是可行的,更适合于老年患者短小手术。

  • 标签: 喉罩 老年患者 短小手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气全麻下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行通气全麻下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06例,分别从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三个阶段对患者实施全面性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置入成功率为100%。检查中发生痉挛1例,检查后发生咽喉不适3例,恶心、咳嗽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结论加强通气全麻下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的护理可保证检查的顺利完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喉罩通气 全麻 无痛电子气管镜检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患者临床麻醉过程中采取全麻通气干预方式的麻醉安全性。方法:该文调查指标源自于 2018年 03月 --2020年 04月本医院妇产科收入且行麻醉的 68例患者项目研究内容,开展组别分组方法为随机抽签方式,各个组别纳入 34例,试验组选用全麻通气干预方式,参照组选用气管插管全麻通气干预方式,评估各个组别麻醉不良反应总共统计值、满意麻醉干预效果总共统计值。结果:试验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共统计值评比参照组具体项目计算结果减少( P<0.05);试验组满意麻醉干预效果总共统计值评比参照组具体项目计算结果增多( P<0.05)。结论:在妇产科患者临床麻醉过程中选择全麻通气干预方式展示较高麻醉安全性。

  • 标签: 妇产科 喉罩全麻通气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