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级别B细胞淋巴(HGB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的变化,为其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18年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4例HGB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其免疫表型。结果HGBL的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细胞较大,核仁明显,可见"星空"现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B细胞标志阳性,bcl-2阳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高,c-myc高表达。结论HGBL侵袭性强,以多器官受累为主,分期晚,疗效差。结合病理组织学和基因检测确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非霍奇金淋巴(NHL)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是其最常见类型,尽管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获得了明显疗效,但仍有30%~40%的患者会发展为复发难治DLBCL。这类患者治疗方案有限且预后差,近年来有关复发难治DLBCL的治疗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文章就新型靶向药物及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复发 难治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患者男,72岁,因四肢、躯干红斑、结节、肿块2年,加重伴溃烂3月,于2009年3月9日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报告见皮肤真皮内大量淋巴细胞弥漫浸润,未侵及表皮,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细胞L26(+),Bcl-6(+),Mum-1(+),CD10弱(+),Ki-67(+)约9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

  • 标签: 淋巴瘤 皮肤 B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情况。方法:对80例DLBCL患者予以标本取材,标本进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生存及相关预后情况。结果:随访1~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5.2个月,总体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0.00%、75.00%、72.50%;免疫组化抗体指标GCB百分比最高(76.25%);单因素分析,GCB、Bcl-6表达为影响生存的因素。结论:DLBCL的患者,GCB、Bcl-6同预后存在关联,相关抗体测定为预后判定提供依据。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 分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头颈外科领域弥漫大 B 细胞淋巴(DLBCL)的诊治要点及经验教训,避免误诊、漏诊。方法:详细分析l 例悬雍垂弥漫大B细胞淋巴病例,结合该病例进行讨论。结果:术中冰冻结果暂排除恶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悬雍垂新生物,术后病理检查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建议患者进一步治疗。结论:悬雍垂淋巴及其少见,遇见悬雍垂诊断不明确的病变,我们可以结合影像学检查并可多次取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原发性淋巴样肉芽肿型大B细胞淋巴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原发性淋巴样肉芽肿患者1例为研究对象,运用SP法进行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并回顾性分析其资料。结果临床症状全身无力、体重减轻、发热;经胸腔镜肺活检结果显示,异形性大细胞和弥漫性淋巴细胞浸润,并可见血管坏死和受累;免疫表型CD30+、CD45+、EBV+、CD20++、ALK、CD68+、CD56以及CD15等均一。结论肺原发性淋巴样肉芽肿是比较罕见的一种B细胞淋巴,其发病与感染EBV有关,临床诊断难度大,应该注意与结节病、结核病以及Wegener肉芽肿等相鉴别,并将临床表现、形态学、影像学以及免疫表型等作为基本依据进行诊断,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肺原发性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大B细胞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AITL)并发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例AITL并发EBV阳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例1为混合淋巴(CL)患者,以低热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起病,右侧腋窝肿物活组织检查示AITL并发EBV阳性DLBCL,予以8个周期化疗后达不确定的完全缓解;后续应用西达本胺维持治疗,仍生存中。例2为不一致性淋巴(DL)患者,以皮下结节起病,后出现浅表淋巴结进行性肿大;皮下结节病理检查诊断为DLBCL,右腹股沟淋巴结病理检查诊断为AITL;接受7个周期化疗,因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而死亡。结论AITL合并EBV阳性DLBCL罕见,临床症状主要以AITL的表现为主,存在T细胞B细胞免疫表型特征,预后差,治疗方案主要依据预后较差的淋巴进行选择。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混合淋巴瘤 不一致性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 简介:患者男,75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乏力伴活动不利,时有麻木感.于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未见好转,症状呈渐进性加重,2个月前出现双侧听力、视力下降,原有症状明显加重,近日右下肢活动明显障碍,走偏明显.15d前摔倒,外院CT检查显示右顶叶占位病变.于2003年8月2日入我院治疗.

  • 标签: 大脑富有T细胞B细胞淋巴瘤 病理检查 诊断 切除术 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膜的血管内同时出现大B细胞淋巴者十分罕见,既往仅检索到1例报道。为加深对此类碰撞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该文报道1例脑膜合并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病例。患者为中年女性,因突发晕厥和肢体僵直入院,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右额叶脑膜。镜下在脑膜的血管内见大B细胞淋巴,免疫组织化学示脑膜细胞上皮细胞膜抗原、D2-40阳性;血管内细胞CD20、CD79α阳性。患者术后予以甲氨蝶呤化疗及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 简介: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可以采用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由于人们对美容要求的不断提升和减少全身系统化疗的不良反应的需求,目前,对于部分皮肤恶性肿瘤,其外科手术不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皮肤恶性肿瘤已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该文主要论述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基底细胞癌、皮肤B细胞淋巴的适应证、禁忌证、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 标签: 基底细胞 淋巴瘤 B细胞 皮肤 治疗
  • 简介:淋巴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从形态学上观察都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在WHO分类中,淋巴没有独立的类别.而是与淋巴细胞白血病一起归类于淋巴组织肿瘤(淋系肿瘤)中(见表1)Ⅲ。这一分类是基于淋巴细胞发育、迁移和功能表达等方面的认识。

  • 标签: 成熟B细胞淋巴瘤 复杂性:细胞形态学
  • 简介:摘要B细胞淋巴(BCL)是一类具有明显异质性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诊疗模式的不断改进,BCL患者的缓解率有所提高,但部分患者仍然会出现复发难治的现象。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是一种新疗法,目前CD19 CAR-T已被批准用于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的治疗。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上,多项研究报道了CAR-T治疗复发难治BCL的最新进展。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免疫疗法
  • 简介:1病案摘要患者,男,39岁.因左鼻塞1年伴双颈肿块1月入院.该患者于1年前无诱因下出现左侧鼻塞,未经处理.1月前双颈出现无痛性肿块而来我院就诊.

  • 标签: 鼻咽部 T细胞 盲肠 B细胞 恶性淋巴瘤 化疗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是具有独特生物学、病理和临床特征的B细胞恶性肿瘤,占非霍奇金淋巴5%~10%,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即为晚期。套细胞淋巴具有侵袭性淋巴的侵袭性和惰性淋巴的难治愈性特征,患者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新药研究的进展,患者生存期得到明显延长。

  • 标签: 淋巴瘤,膜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 简介:摘要套细胞淋巴(MCL)是一种独特亚型的B细胞淋巴,以淋巴结起病常见,可累及胃肠道、脾脏、骨髓,临床病程多呈侵袭性,预后较差,因此合适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第62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对MCL的诊疗进行了深入报道,提供了更多临床治疗干预的选择。

  • 标签: 淋巴瘤,膜细胞 治疗结果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18例非霍奇金淋巴患者应用美罗华,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取护理对策。结果18例患者中3例出现发热、寒颤,1例出现过敏反应,8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使用时应重视用药前患者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给药方法,用药过程严密观察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恰当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护理
  • 简介:摘要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PMBCL)是一种原发于纵隔的侵袭性大B细胞淋巴,由于其独特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世界卫生组织淋巴肿瘤分类将PMBCL重新分类为一个单独的实体。PMBCL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特征、影像学检查和临床特征等。当前针对PMBCL的治疗方案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是R-CHOP和R-EPOCH方案等。放疗对部分患者有益,但也可以导致远期毒性。新药的研发也在不断进行,包括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药物等,治疗后疗效判断和指导下一步的治疗策略主要依赖PET-CT。

  • 标签: 纵隔肿瘤 淋巴瘤,B细胞 诊断 免疫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例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IVLBC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2020年1-11月行皮肤组织病理确诊的4例IVLBC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4例患者年龄57~76岁,男2例,女2例。4例出现神经系统症状,3例发热,3例运动耐量下降、憋气,3例躯体凹陷性水肿。例1背部出现0.2 cm大小樱桃状血管样丘疹,例2左侧乳房及上腹部见毛细血管扩张。4例患者取材6处行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其中樱桃状血管、毛细血管扩张2处阳性,余4处正常皮肤中2处阳性。组织病理均提示真皮血管管腔内单一核细胞聚集,细胞较大,有异型性,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D20阳性。结论对于疑诊IVLBCL的患者,血管样皮损和毛细血管扩张处取材阳性率高,正常皮肤组织活检亦可辅助早期确诊IVLBCL。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樱桃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