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税亩是春秋时期的一次重要的税收制度变革,对当时以及后来的社会都产生了非同小可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以来,史学界对税亩的性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有些学者赞同把税亩当作是一次社会改革,有的学者对这种观点产生疑问。下文是对

  • 标签:
  • 简介: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好莱坞被逐渐"清除"了国人的视野。时过20多年后,随着中美建交,好莱坞电影从"中美电影周"等电影文化交流活动开始进入到了中国的放映市场,整个8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引进历程充分体现出中美两国电影从文化到市场的博弈过程。理解好莱坞电影传播的策略和方法,是为了更好地思考当下,好莱坞对于我们今天中国的电影海外市场的推广和营销,甚至文化影响力的拓展都提供了一个参考的维度。

  • 标签: 80年代中国 好莱坞电影 引进片
  • 简介:60年代期,周恩来在八字方针提出和制定的过程中,强调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主张,将我国的国民经济从极度的困境中挽救出来,为贯彻和落实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八字方针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 标签: 周恩来 60年代 国民经济 调整
  • 简介: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订单资源几乎枯竭的情况下,苏霍伊公司开始将苏-27M重新包装,命名为苏-35,推向国际市场,发动机也相应被改称为AL-35F。企业改制此时俄罗斯航空军工已经改革为联合体体制,各主要单位都被整合为联合航空制造公司(UAC)。

  • 标签: 苏-35 年代 航空制造 苏霍伊公司 国际市场 企业改制
  • 简介:20世纪晚清宪政与40年代国民党宪政这两次失败的宪政改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都由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变化促成改革的启动;严重的民族危机成为改革的直接原因;都有国内多种利益集团向改革者提出挑战.两次宪政改革都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曲折性,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而且两次宪政改革的统治阶层都是既保守又无能.

  • 标签: 晚清宪政 国民党宪政 相似点比较 启示
  • 简介:瑞银集团当代艺术收藏展“移动的地平线——瑞银集团艺术珍藏:1960年代至今”于2008年9月29日至11月4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美术馆作为中国国家级艺术殿堂是本次展览的合作伙伴,举办此次展览,表示国家美术机构对于具有实力的企业美术收藏的倡导和支持。本次艺术展是继瑞银集团于今年6月和7月在上海成功地举办“为了明天的记忆”艺术收藏展之后移师北京的又一更大规模的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和瑞银集团的首度合作,也是第一次举办国际企业的收藏展。

  • 标签: 艺术收藏 瑞银集团 60年代 地平线 中国美术馆 合作伙伴
  • 简介:干部匮乏是20世纪50年代期新区基层建政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川北区为例,中共川北区委采取上级训练输送与下级自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在依靠南下干部的同时,着力培养地下党干部、民主人士干部以及乡村干部,使干部匮乏的状况得以迅速缓解,为该区政治经济秩序的恢复奠定了组织基础。在此过程中,川北区干部呈现出地方化的特征,这反映了整个新区地方干部群体的转型与发展趋向。与地方化趋向相伴随的,则是地方干部对于国家政权向心力的强化。

  • 标签: 新解放区 干部培养 南下干部 地方化 川北区
  • 简介:二十世纪至今,中国古典小说意境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并表现为两种状态:1900年至1948年为第一阶段,前期延续了晚清的发展态势并开始出现转型倾向,但在新文化运动之后受研究思路与时代氛围的影响,表现为急剧衰落的趋势;1949年至今,受特定时代氛围的影响,古典小说意境研究经历了近30年的沉寂后于1977年开始复苏并有诸多论述问世,但又存在着"泛化"现象。总体而言,虽然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古典小说意境范畴仍缺乏科学严谨的系统性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 标签: 中国古典小说 意境研究 两个阶段 两种状态
  • 简介: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神学的历史就是教会不断在思考的历史。一九七九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里程碑,他写下中国人民的命运转折的辉煌;也写下中国基督教会生命复活的见证,复活后的中国教会思考什么?百废待兴的中国教会想作什么?中国基督徒面对国家、社会、世界的变革,怎样呈现自己?中国教会的领袖在讨论什么?中国教会神学思考有何新的发展?……本文就中国教会恢复活动不久的八十年

  • 标签: 国教会 八十年代 基督徒 中国人民 道成肉身 神学思想
  • 简介:20世纪60年代期,中共中央对50年代后期统战工作中出现的失误进行了纠正和调整,浙江省委在贯彻中央精神的前提下,结合本省实际,采取积极措施,有步骤、有层次地对本省的统战工作进行了调整,取得了比较可观的成就.但是,由于这个阶段的调整工作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开展进行的,因此,调整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 标签: 浙江 统战工作 知识分子 民主党派 调整
  • 简介:在清末沪杭甬铁路的建设过程中,施工方为节省建桥费用而堵塞了松江境内的屠家村港,并直接在原河道上建造路基。1921年江浙地区发生了严重水灾,地方官绅遂将矛头指向沪杭甬铁路,认为该路阻碍水流,要求铁路部门"拆坝筑桥",恢复原有河道,同时增加沿线涵洞。双方为此在北京政府交通部、上海沪杭甬铁路管理局以及浙江省长公署等部门间展开了两年多时间的交涉,最终基本实现了改建目标。在综合相关文献资料和研究论著的基础上,通过铁路工程技术方法的分析,可以发现近代铁路建设并不足以成为导致太湖流域水患的关键性因素,但铁路作为开凿江南运河后最大规模的人造工程,仍初步改变了明清以来形成的流域水文环境。

  • 标签: 铁路建设 沪杭甬铁路 太湖流域水利 地方表达
  • 简介:联庄会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河北省沦陷区的联庄会是日伪拼凑的乡村“群众自卫组织”,是“乡村协同体”建设的重要形式.实质上河北沦陷区联庄会是日伪对付中共领导的敌后人民抗日战争而精心组建的伪组织.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为指导,对联庄会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争取工作.探讨河北省沦陷区联庄会的建立和主要活动,以及中共争取联庄会的斗争,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华北沦陷区日伪统治和华北沦陷区抗日活动的研究.

  • 标签: 抗日战争 河北省 沦陷区 联庄会
  • 简介:周恩来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在20世纪20、30年代,他曾四次莅临潮汕。尤其是在1925年秋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胜利后,他受命主持东江地区的行政工作,在重视政权建设和物质建设的同时,为潮汕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周恩来 主政东江 重视教育
  • 简介: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社会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变化,最突出就是消费文化崛起,随着美国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社会财富增加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生活的产生,为消费文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新中产阶级的兴起及其引起生活方式的变革,更替了传统的消费价值观;大众传媒的兴起对转变人们的消费理念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标签: 消费文化 美国 20年代 现代化 闲暇生活 新中产阶级
  • 简介: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电影史的草创时期,也是北京电影市场的重要发展时期。本文从当时新式电影院的营建、改造,电影放映、电影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电影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等角度描述20世纪20年代北京电影市场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对北京社会的影响。

  • 标签: 20世纪20年代 北京 电影市场 新式影院
  • 简介: 本文①讨论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知识分子中西文明观的变化过程。以出使西方的知识分子为代表的首度接触西方的中国人,最早实现了中西文明异质性的认识。从“华夷”到“中西”,对于中西文明的指称不仅是一种称呼上的转变,更代表了那一时代中国人从绝对的中国中心到逐渐接受西方文明的根本转变。在此过程中,来华外国人通过报刊、杂志展开了大量西方文明的介绍和对中国文化的批判,他们对于中国人形成新的中西文明观也起到了不容质疑的影响。

  • 标签: 晚清 中西文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