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输血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输血患者72例,使用随机法进行平均分组,各36例。基础组接受常规输血检验质量管理,实验组接受优化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输血质量控制评分。结果 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输血质量控制评分均显著优于基础组(P

  • 标签: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00例输血患者分成两组,分别50例。对照组输血前没有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观察组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比较两组的输血反应,分析观察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比较两组输血不良反应,观察组10.0%明显低于对照组34.0%,差异明显(P<0.05)。分析观察组检验结果,5例患者不规则抗体为阳性。结论 对输血患者实施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测,提升了输血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输血前 不规则抗体检验 输血安全
  • 简介: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渗透,临床输血医学近年来成为医学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并作为检验专业学生专业课学习,教学任务日渐增多。如何进行检验本科生临床输血学的教学,笔者结合四年的教学实践,对这门学科从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 标签: 临床输血学 检验专业学生 专业课学习 高新技术 临床医学 分支学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研究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我院需输血治疗的 84 例患者,时间为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质量控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质量控制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输血期间反应发生率为 7.1% ,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输血反应,数据差异明显( P<0.05 );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医患纠纷,对照组患者引发的护患纠纷例数多于观察组( P<0.05 )。结论 输血治疗患者,为确保输血安全性,提高输血质量,可加强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以此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 标签: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医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疑难血型定型和困难配血、寻求解决其共性问题。方法微卡式血型正反定型、微卡式抗体筛查、微卡式抗人球蛋白、微卡式配血,吸收和放散试验鉴别红细胞抗原和血浆抗体。结果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占0.29%,配血次侧不相容占2.6%,通过吸收和放散试验使14例正反定型不符、13例次侧不合达到合型和相容。结论选择合适的吸收、放散试验可以使正反定型不合和配血不相容达到合型和相容。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正反定型 抗体筛查 相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检验流程环节的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300例输血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输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输血各环节质量进行控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8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传染病0例、对照组2例.上述结果中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检验流程环节质量的控制,能有效避免输血检验流程中的错误,保障患者的安全。降低了临床传染病发生率和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临治

  • 标签: 输血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输血检验常见问题和原因,并提出避免问题出现的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进行输血检验出现问题的200份病历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常见的问题,并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探索。结果输血检验中常见的问题有输血同意书漏签(14.0%)或项目填写不完整(13.0%)、输血指征不明确(11.5%)、输血前无传染病检测记录(11.%)、病程中无输血反应记录(12.5%)、病程中无输血记录(13.5%)、输血过程中护理记录不规范(12.0%)、输血后缺乏疗效评价(12.5%)等问题;造成输血检验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到位(26.0%)、医护人员缺乏对输血检验的全面了解(28.0%)、需要记录的信息了解不全面(31.5%)以及其他原因(14.5%)。结论输血检验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有完备的检验和熟练的操作,才能够保障输血检验的准确执行。输血检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较多,多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操作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需要引起重视。

  • 标签: 输血检验 常见问题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市某院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30例,对其输血检验中使用凝聚胺技术和传统技术,并对检验结果出分析对照。结果与盐水介质、木瓜醇等传统的配血试验技术相比,凝聚胺技术灵敏度相对较高,并能迅速检测出血液中的IgG抗体。结论凝聚胺技术与常规的配血技术相比,其灵敏度更高,反应速度更快,操作程序更简便,为临床输血中出现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作出更有效地预防,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输血检验 凝聚胺技术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检验检验不规则抗体阳性率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104例住院输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仅对研究组施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分析其阳性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输血检验之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阳性率占据15.38%;研究组阳性患者中抗-M占据25%,抗-D占据12.5%,抗-C占据25%,抗-E占据25%,其他非特异性抗体占据12.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3%(P<0.05)。结论:在临床输血检验检验不规则抗体,可对其阳性情况进行有效判断和甄别,同时针对阳性患者配血也可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预后的安全性。

  • 标签: 输血检验 不规则抗体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对降低检验差错事故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纳入对象为输血患者(n=80),均为我院2019.12~2021.6月收治。回顾病例,以是否采取优化输血检验流程作为分组依据,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40例对照组用常规输血检验,40例实验组采用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就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输血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少(P

  • 标签: 输血检验流程优化 检验差错事故 输血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检验检验不规则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2月-2023.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输血患者,输血前全部患者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以及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情况。结果:不规则抗体阳性共19例,男性患者阳性率低于女性(P<0.05);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分布主要为抗-M、抗-D、抗-C、抗-E及其他抗体。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够保证输血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应用。

  • 标签: 临床输血 不规则抗体 检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分析于行输血检验过程中如何开展质量控制,并对安全性输血问题加以讨论。方法通过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行输血检验的病患300人进行分析。对病患予以随机分组,形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输血检验病患行血液标本搜集,实施输血检验。观察组病患通过输血检验方式,对实际结果予以质量控制。结果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输血安全事件出现的几率为5.33%,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中的33.33%。结论开展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对检验结果具有积极影响。另外加强质量控制也可提升输血安全性。

  • 标签: 血型实验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使临床用血和输血的安全性得到保障。方法对2013年—2014年在我院临床治疗中申请输血病人的血液标本资料100例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检验出使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中有13例不合,6例出现假阳性,7例出现DAT阳性,1例青霉素试验阳性。实施相应措施对质量的控制期间(2013至2014年),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没有出现输血安全事故,例如,职业暴露、输血传染病和配血问题。结论能够有效提高输血质量和输血安全的有效措施就是在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中使用相应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输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