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吉州窑是宋元时代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和最富创造力的窑场,其工艺之独特、技法之多变、题材之丰富、格调之清新质朴,堪称空前绝后。黑釉瓷器作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其生产历史悠久,产地遍布南北,装饰多样,工艺精湛,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很高的科技艺术成就,在中国陶瓷史和社会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

  • 标签: 吉州窑 瓷器 黑釉 实践 策划 成功
  • 简介:1999年岗培工作特点。一、加速实施培训计划。全国教练员岗位培训班、培训人数不断增加,省市体委积极自办和加强区域协作开展培训。据初步统计:全国共举办各类各级教练员岗位培训班63个,培训2038名教练员。其中:国家级研讨班1个,7人;高级班19个,603人;中级班37个,1284人;初级班6个,144人。与去年相比,培训班增加28个,培训人数增加578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辽宁、吉林、山西、内蒙、甘肃及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中南协作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西南协作区举办了有关运动项目中、初级25个培训班,培训了981名教练员;有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改变以往只在一地办班的模式,采取按区域或结合大赛等,送教上门的组织形式,争取更多的教练员参加了培训(如射击、乒羽等管理中心)。

  • 标签: 1999年 岗培计划 2000年 教练员 岗位培训班 监督管理体制
  • 简介:作为博物馆藏品的类型之一,民族志藏品自十五六世纪以来,经历了从"珍宝"(curio)到"标本"(specimen)到"艺术"(art)的不断发展修正。民族志藏品架起的桥梁不仅实现了藏品观众在博物馆空间内的沟通,而且还实现了非西方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沟通,以及西方社会内部不同历史时期的认识论和知识体系的沟通。本文围绕这个主题,将民族志藏品置于整体的历史、社会与知识脉络中,探讨在社会发展和知识体系更迭的双重影响下,民族志藏品内涵认识论逻辑的演变发展。

  • 标签: 民族志藏品 珍宝 标本 艺术
  • 简介:江西是被人们称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好地方,但有关其先秦时期历史的文献记载却极为贫乏。要想复原江西先秦古史,必须借助地下出土的考古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全省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发现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古遗址、古墓葬近千处,出土各类文化遗物近万件,这些大量的古文化遗址和文化遗物,对于复原江西地区先秦古史,无疑有其重要意义。此文,拟将解放以来江西先秦考古资料作一综合概述,籍以为我国先秦史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不妥之处,望指正。

  • 标签: 文化遗物 吴城文化 新石器晚期 青铜文化 文化类型 几何印纹陶
  • 简介:李贺,中唐杰出诗人。唐时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今洛阳市宜阳县三乡)人,公元790年出生于昌谷,816年终老于昌谷,传世诗作243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唐诗坛上,李贺如一道炫目的闪电,划破了诗坛的夜空。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对晚唐及宋金元明清均产生了极大的影

  • 标签: 李贺 昌谷 唐朝 诗歌 人文景观
  • 简介:郑板桥《竹石图》张金栋高朝英郑板桥是清代中叶一位有作为的画家,他以“怪”而著称,著名画家徐悲鸿评其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①郑板桥(1693...

  • 标签: 郑板桥 省博物馆 诗书画 六分半书 题款 扬州八怪
  • 简介:在三峡巫山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除大量精美的器物外,还有形制多样的葬式、葬俗.是大自然留给华夏子孙可多得的宝贵资料,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和陈列的需要,必须对其整体切割搬迁.在切割装箱的工艺中采用了新型合成材料聚氨脂发泡剂,它重量轻,不受水源限制,顺利地完成了土坑墓整体切割搬迁的任务.

  • 标签: 土坑墓切割 搬迁 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
  • 简介:一、档案的形成分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档案和档案工作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夏、商时起,我国就有了档案。若以载体质地为标准,分别有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竹木档案等类型。《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先秦档案文献汇集,它载录的档案文献种类有典、谟、训、诰、誓、命、征等文种。

  • 标签: 档案工作 档案管理 档案种类 档案信息 文博档案资源
  • 简介:很多时候,我喜欢静静地把一枚银元摆在眼前,或者放在掌心——一枚民间俗称“袁大头”的民国银币。

  • 标签: 银元 收藏 民国银币 生活哲学
  • 简介:文物作为历史的本体是史者进入历史的一条路径,是主观历史和客观历史沟通的桥梁。因此,研究文物历史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物历史的关系非常密切,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而:文物历史事实、文物历史证据、文物历史情感、文物历史问题。

  • 标签: 文物 历史 事实 证据 情感
  • 简介:鳞施和珠襦是中国古代玉殓葬的两种重要形式。鳞施是专用殓葬玉,东周流行;珠襦在东周既为生服,亦作殓服,至汉代仍可见。鳞施仅用于男性高等级贵族,珠襦的使用则无性别限制。鳞施和珠襦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是春秋战国厚葬风俗的产物,是东周特有的玉殓葬方式,体现当时人们以珠、玉为贵的崇玉思想。

  • 标签: 珠襦 鳞施 东周 玉殓葬
  • 简介:在博物馆的实际工作中,陈列展览常常很多方面的工作是分不开的。在近几年来,我们有过几次结合主题型展览进行文物征集的经历。本文试就结合主题型展览搞好文物征集工作谈点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以就教于同行。

  • 标签: 博物馆 展览工作 文物征集 管理机制
  • 简介:笔者收藏有两件青铜拱桥形器,薄如翼片。一枚长104mm,宽20mm,重9.4g。弯折状两侧为虎头形,圆目张口,器体有菱形“田”字图案,弯脊上有一圆孔,孔下有一三角图案。该器物两面图案相同(图1)。另一枚长115mm,桥基宽约44mm,重12.2g。弯折的磬体上,有两侧对称的斜叶脉纹图案,弯脊上有一圆孔。该器物素背(图2)。

  • 标签: 桥形币 名称 图案 器物
  • 简介: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江苏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善书画,同文征明、唐寅、仇英被合称为“明四家”,是明代文人画中影响较大的一人。沈周选帅北宋董巨,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于吴镇。继承传统,博众家所

  • 标签: 庐山高 明四家 黄公望 启南 吴镇 画中
  • 简介:<正>陆贽在《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其二《请两税以布帛为额不计钱数》中提到:“经费之大,其流有三.军食一也,军衣二也,内外官月俸及诸色资课,三也.”由此可见军衣消费在唐代财政支出中的重要地位.由于文献记载缺乏,我们很难知道唐代军队衣装的实际情况,但是敦煌文书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通过研究这些文书,或许我们能够增加对唐代军衣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具体地了解到唐代服饰的某些侧面,而这正是本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 标签: 敦煌文书 唐代服饰 衣物 军队 重要地位 士兵
  • 简介:文化层自然层王建新1830年至1833年,英国地质学家查尔斯·赖尔(CharlesLyell)发表了《地质学原理》一书,引发了科学界和思想界的一场革命。对地质地层学原理的阐述,是他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之一,他揭示了地球表面的自然堆积从早至晚相因层积的...

  • 标签: 文化层 自然层 层堆积 全新世 环境与气候 考古学文化
  • 简介:我们的祖先对于金属的认识和应用是相当早的。据传说,曾黄帝大战过的蚩尤是第一个冶炼金属并且用来以制造兵器的人;黄帝也曾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我们的祖先就对铜有了一定认识。古文相传夏禹铸“九鼎”,虽未得到可靠的实物证据,但夏代已有铜器是没有问题时。

  • 标签: 铁质文物保护 文物修复 保存条件 腐蚀性 潮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