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壬基酚(4-NP)对大鼠胚胎毒性的时间-效应关系。方法采用全胚胎培养模型,对9.5d龄大鼠胚胎分别染毒4-NP(50mg/L)6、16、26、48h,观察体外培养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4-NP对器官形成期的早期大鼠胚胎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早期暴露6h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染毒16h即可影响大鼠胚胎的生长发育,染毒26h和48h对胚胎生长发育和形态分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光镜下发现只有染毒26h以上才出现卵黄囊及大鼠胚胎的鳃弓、心脏等处组织结构的改变。结论体外实验条件下,较高剂量的4-NP对大鼠胚胎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4-NP的毒性作用为慢性毒性作用。

  • 标签: 大鼠胚胎 染毒 对-壬基酚 NP 早期 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8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给予综合性护理。结果治疗一个月后,所有患者通过B超检查,90.9%患者(80/88)碎石全部排出,其余9.1%的患者(8/88)排石不够理想,通过多次碎石或者改用其他方式治疗,结石均排出。结论通过将综合护理应用在泌尿系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患者中,其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平稳的度过围术期,减轻患者的痛苦与症状,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体外冲击波碎石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患者的效果较为确切,与此同时加强相应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肩周炎患者总满意率。本文将综述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护理方法。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肩周炎 效果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非洛地平固体分散体制备与体外溶度的考察方法。方法将PVPk以及Lutrol、Tween80作为制备载体,应用溶融法、溶剂法、溶剂蒸发-沉积法对分洛地平进行制备,观察不同载体对固体分散的影响。结果不同方法制备非洛地平,药物溶出度较高以及溶出速度较快的依次为Tween80、LutrolF68、PVPk。结论对非洛地平固定分散体进行制备可将体外溶出度提高,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固定分散法将溶出提高。

  • 标签: 非洛地平 固体分散片 体外溶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两种方法对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 病人凝血指标的影响,确保 CRRT 顺利进展,使患者得以更好地生存。 方法: 将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 CRRT 治疗的 48 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 ( 采用生理盐水冲洗 ) 和观察组 ( 免冲洗 ), 通过酶联免疫分析 (ELISA) 测定两组病人的凝血酶原片段 1+2(PF1+2) 和 β- 血小板球蛋白 (β-TG) 的变化。 结果: 两组 PF1+2 和 β-TG 的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时间均在 5h 以上 , 初步推断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在 5h 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 , 对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影响不大 , 但超过 5h 时 , 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例数明显少于免冲洗病人。 结论: 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预防 5h 以上 CRRT 体外循环管路的凝血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crrt 患者 体外循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定位在体外震波碎石(ESWL)中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效果。方法2006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对18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经B超定位,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结果泌尿系结石1896例,定位准确率100%、结石一次粉碎率90.6%、二次粉碎率98.2%。结石总排尽率96.6%。结论采用B超定位进行体外震波碎石,安全有效、准确率高、副作用小、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是ESWL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一项重要检查手段。

  • 标签: B 超定位 泌尿系结石 体外震波碎石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分析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开瓶稳定性。方法:以朗道质控品为检测样本,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总蛋白试剂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验试剂盒和肌酐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开瓶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在开瓶时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总蛋白( TP )、肌酐( Cre )与谷丙转氨酶( ALT )的误差指标的相对偏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结论:不同类型的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开瓶稳定性存在差异。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开瓶以后需要尽快使用,在每次检测实施前都需要重新校准。

  • 标签: 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 总蛋白 肌酐 谷丙转氨酶
  • 简介:摘要目的恶性肿瘤患者体外高频热疗护理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1000例恶性肿瘤行体外高频热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均完成,未发生烫伤和硬结仅有5例皮肤发红,经临床处理后均治愈。结论体外高频热疗是一种无创、无痛、非介入性治疗,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皮下脂肪硬结、烫伤等不良反应,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从而保证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恶性肿瘤 体外高频热疗 护理 观察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来源于胚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存在于机体的骨髓、脾脏、脐带、羊水等不同组织中。近年来,人们对MSCs体外免疫特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表明,MSCs具有较小的免疫原性,在免疫反应中可逃避免疫识别,主要通过细胞因子的分泌、直接接触和抑制T细胞对抗原的免疫反应等途径发挥作用。本文就MSCs的体外免疫学特性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标签: 间质干细胞 脐带 免疫 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体外模型,评估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滤过效果及稳定性。方法在体外建立下腔静脉模型,在不同管径、不同大小栓子及不同位置上分别评价滤器的稳定性及对栓子的捕获能力,并与Recovery可回收滤器进行对比。用牛血管重复实验,观察新型滤器滤过效果及稳定性。结果在体外下腔静脉模型中,新型可回收滤器对直径为2、3、5mm的栓子滤过率分别为91.50%、96.50%和99.50%,管径为21、28mm时滤过率为别为98.00%、93.67%,水平及垂直条件下栓子滤过率为94.33%、97.33%,总体滤过率为95.83%。Recovery可回收滤器在以上条件下的滤过率分别为81.00%,91.00%,95.00%;92.33%,85.67%及87.67%,90.33%,总体滤过率为89.00%。用牛血管取代硅胶管后,新型滤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滤过率分别为88.50%,94.00%,98.00%;94.67%,92.33%及91.33%,95.67%,总体滤过率为93.50%。在实验过程中,两种滤器均未发现明显移位及偏斜现象。结论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滤过效果及稳定性可靠,体外实验滤过效果优于Recovery滤器。

  • 标签: 腔静脉滤器 动物实验 体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两种方法对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病人凝血指标的影响,确保CRRT顺利进展,使患者得以更好地生存。方法将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CRRT治疗的4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和观察组(免冲洗),通过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两组病人的凝血酶原片段1+2(PF1+2)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的变化。结果两组PF1+2和β-TG的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时间均在5h以上,初步推断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在5h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对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影响不大,但超过5h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例数明显少于免冲洗病人。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预防5h以上CRRT体外循环管路的凝血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crrt患者 体外循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两种方法对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病人凝血指标的影响,确保CRRT顺利进展,使患者得以更好地生存。方法将有高危出血风险行无抗凝CRRT治疗的48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和观察组(免冲洗),通过酶联免疫分析(ELISA)测定两组病人的凝血酶原片段1+2(PF1+2)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的变化。结果两组PF1+2和β-TG的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时间均在5h以上,初步推断生理盐水冲洗与免冲洗在5h内均能顺利完成治疗,对体外循环管路凝血影响不大,但超过5h时,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的病人因压力高限报警下机例数明显少于免冲洗病人。结论采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预防5h以上CRRT体外循环管路的凝血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crrt患者 体外循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分析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开瓶稳定性。方法以朗道质控品为检测样本,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总蛋白试剂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验试剂盒和肌酐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开瓶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在开瓶时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总蛋白(TP)、肌酐(Cre)与谷丙转氨酶(ALT)的误差指标的相对偏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结论不同类型的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的开瓶稳定性存在差异。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开瓶以后需要尽快使用,在每次检测实施前都需要重新校准。

  • 标签: 生化类体外诊断试剂 总蛋白 肌酐 谷丙转氨酶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患有肌腱炎的患者,采取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方式,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且接受治疗的76例肌腱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38例,分别采取局部类固醇药物类注射以及体外冲击波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后1、6、12个月的NRS以及UCL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个月NRS评分差距较小(P>0.05);治疗后6个月以及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患者的UCL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急性期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优质手术护理配合在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20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优质手术护理配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评分36.25±2.05、37.91±2.37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总满意率为98.68%明显高于对照组89.38%(P

  • 标签: 心理干预 胸腔镜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