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众所周知,《老子》虽极富哲学思辩之“吊诡”,却又极重其“道”之能有所用,道德经五千言,强半在说治天下的方略大计。可知,道家学派在初兴之际,是和儒家学派一样积极入世的。当然,入世者亦将有如何入世的区别,而在学界不少人的心目中,《老子》所表述的政治思想,只是冰冷理性的体现,绝无温情仁爱的道德情感可言。于是,一种颇觉简单的结论便自然出现:道家初祖的治世术,是以客观的法则规律为依据的,不像儒家之创始者那样执着于亲情仁义的社会规范。这种结论宜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为《老子》之中确乎有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之类的论说,而且又明确说过“治国如用兵”的话,用兵打仗,你死我活,当时似乎还没有不许虐待俘虏的约法,既然如此,政治不就和战争一样是残酷无情的吗?初看去,这一切都来得振振有词,不容置疑。不过,倘若本着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原则

  • 标签: 《老子》 道德政治 圣人 儒学 道德情感 道德理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道德相对主义在为人们缓解与排除价值困惑的同时,到底给人的道德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学校道德教育应如何面对相对主义伦理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化使命?诸如此类的问题,都理应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

  • 标签: 学校道德教育 道德相对主义 价值困惑 道德生活 伦理观 为人
  • 简介:作为公民伦理规范的公民道德,依据公民行为的范围和性质以及来自于生活领域的分域看待,即公民道德本身的不同侧重,可以区分为“公民的道德”与“(公民)公共道德”的双重意蕴。而公共领域因其所具有的公共性、自由开放性、交往实践性和商谈伦理性等精神特质,不但成为公民公共道德的真实存在之域,更与公共道德的价值期许之间有着融洽的契合与互动。而由公民道德的形上关照到形下践行,同样需要我们在对话的场域中给出理性而合理的看待,即公民道德的践行和提升,需要制度与法律的支持和保障,需要来自公民道德教育的长期努力。需要公民在文化传统体认基础之上的道德自觉。

  • 标签: 公民道德 公共道德 公共领域 价值期许 践行维度
  • 简介:任何社会伦理道德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它们需要有其他文化因素的支持。如果我们弄清楚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与其他文化因素的关系,不仅可以深刻理解它们产生的原因,而且可以对症下药改善当前的社会道德状况。我国古代国家产生的途径、以家族为本位的政权结构、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社会分工、功利主义下的社会竞争、立法、宗教信仰是影响道德的主要因素,我们需要建立一个道德的科学,通过改变文化因素之间的关系,促进良好社会道德的形成。

  • 标签: 礼乐文明 伦理道德 文化原理
  • 简介:《老子》的“反道德主义”实质上是对华而不实的“伪”道德的反思和批判。道德教育的本质在顺“道”而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又如天地滋养万物而不自居,都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非取消道德教育,而是顺应自然不妄为,力戒华而不实的道德说教。《老子》的“反道德主义”启示我们以一种反思和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并改革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

  • 标签: 《老子》 “反道德主义” 道德教育
  • 简介:<正>江泽民总书记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近年来,教师道德建设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由于在以往的教师道德建设中偏重道德认知,忽视道德情感,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的要求,但许多教师却并没有把道德规范、准则加以内化,因而使教师道德建设收效不高,社会对此也不甚满意。道德心理学认为,道德离不开情感,道德的生命力在于情感,没有道德情感,没有人的内心体验,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道德行为。因此,培养道德情感,就成为当前加强教师道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素质的关键所在和重要课题。

  • 标签: 教师道德 道德内化 道德行为 道德心理学 职业信念 教师期望效应
  • 简介:长期以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更多地被认为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而学校道德教育(以下简称为道德教育或德育)也被认为是个体接受和遵循既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系统的过程.这种理解方式往往导致对道德个体性的遮蔽,窒息了个体德道学习的自觉能力,割裂了道德生长的整体精神空间.今天,学校道德教育的局限性已日益凸现.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对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我们实现道德教育向道德教化的转进,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 标签: 道德教育 局限 道德教化 创新
  • 简介:    二、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的相互作用机制    道德内化和道德养成不仅存在着上述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道德养成促进道德内化的作用机制  1.约束规范机制  约束规范机制是依靠个人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的外在约束来规范道德主体行为,道德养成是为了使得外在的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道德主体的内在素质

  • 标签: 公民道德建设 养成道德 内化未成年
  • 简介:[4]  评价激励机制不但能使道德主体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道德内化促进道德养成的作用机制  道德内化是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的过程,监督机制是养成道德主体良好品德、加速道德内化的有效机制

  • 标签: 公民道德建设 养成道德 内化未成年
  • 简介:2008年2月25日,卢武铉正式卸任。当天早上,夫妇乘着高速列车回到老家庆尚南道金海市进永邑峰下村定居,履行了总统先前的承诺:远离政治,做一个普通百姓。至此,卢武铉个人的道德形象十分优美,这让他在贪腐文化盛行的韩国政坛如鹤立鸡群,卓尔不凡。而他本人,也恰恰凭借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傲视群僚。

  • 标签: 道德形象 高速列车 普通百姓 卢武铉 优越感 定居
  • 简介:因为公务员、教师、学生、医生等星期天都放假,上帝决定:这个星期天,道德也放假一天。上帝想看看,道德放假人们是否还会正常生活。于是,他决定到人间微服私访。恰巧有个少年骑着自行车从楼群里窜了出来,上帝跟在他身后想考察一下他今天的表现。

  • 标签: 道德 休假 公务员 自行车 星期
  • 简介:只是因为穷人的不仁没有暴露出来而已,那么不仁的不仅是富人,因而惯性思维的中国记者就对索罗斯提出这样的问题

  • 标签: 大于道德 规则大于
  • 简介:道德信念是坚定的道德认知,它是在已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概念的基础的上产生的,同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的一种道德认知。它是“情”和“理”的合金。当一个人坚信自己的道德观念正确,并使这种道德观念伴随着内心体验成为自己的行为指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它是一个人认为自己必须

  • 标签: 道德认知 道德信念 道德观念 道德行为 行为指南 道德概念
  • 简介:当今在市场经济大潮和新旧体制转换中,人们的各种思想、价值观念不但相互撞击,而且少数人对传统美德发生了对抗,不少地方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不断上升,老人赡养、婚姻、住房、非正常死亡等涉老案件时有发生。为了赌博、吸毒、儿子杀死母亲、孙子杀死祖父,邻居杀死五保老人,也见于报端。案例一,1998年12月23日黄昏,饿了四天四夜的王花蕊死于西安市北门外街头,她就是当地一副县长的母亲。案例二,2000年夏,北京丰台区嘉园小区,年过八旬独居的蔡宝林老人,死于家中数月。

  • 标签: 案件 老年人合法权益 少数人 赡养 侵犯 案例
  • 简介:本刊编辑部于2007年4月21日晚举办了一场关于王海明教授《新伦理学》的研讨会。吴然教授首先谈了该著的几点创新之处,接下来与会师生分别从哲学、文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对该著的相关内容进行了研讨。北大哲学系伊雷、郗戈、贾祺,法学院艾佳慧、王元朋、蔡桂生,中文系胡淼森、陈帅锋、张春田,社会学系胡飞飞,经济学院刘念,历史学系庄小霞等同学就"异化"、"道德与法"等问题进行了专题发言和热烈讨论,经济学院王曙光副教授、香港平衡论研究中心李继兴研究员、哲学系访问学者谭德礼和吴蓉副教授等参加了讨论会。这里选发三篇发言摘要,供广大同学讨论。

  • 标签: 道德主体 小霞 哲学系 吴然 历史学系 王海明
  • 简介:<正>马克思认为,货币不是物,而是价值形式。因此,一般地说,金钱和价值一样,是生产关系的特种物的形式。人们如何对待金钱,如何处理同金钱的关系,人们的金钱道德观念怎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恩格斯《反杜林论》第91页)因此,我们可以说,金钱和道德都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金钱道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决定资本家活着就是为了获取金钱,获取金钱就是资本家的道德。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占有。作为金钱所有者的资本家,要继续存在,他就要不断地进行价值增殖,要求占有越来越多的金钱,否则就会被其他资本家吃掉。因此,追求越来越多

  • 标签: 资产阶级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经济状况 道德观念 人与人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简介:不出所料,《女大学生之死》在北京的首映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忘不了社会,忘不了改良这人生的文学家,电影家,不甘心只逗人笑笑,不甘心只图迎合观众,媚悦观众。他们切望影片拍得好看,观众爱看,而又有意义。这种可贵的努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 标签: 卫生局副局长 社会责任心 医疗技术 卫生系统 鉴定委员会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