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对儿童乳牙龋齿实施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21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96例乳牙龋齿患儿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表法将患儿均分成2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患儿接受创伤性修复治疗;对比2组患儿的疗效、疼痛评分、治疗时间。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7.92%(47/48)相比较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9.58%(43/48)更高,其比对差异显著(P

  • 标签: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 儿童乳牙龋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使用鼻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使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36例,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18例,使用常规方法治疗)和实验组(18例,使用鼻内镜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实验组的鼻窦炎症状消失时间、窦口开放良好时间、VAS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治疗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有效减轻其症状,缓解其疼痛,提升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镜治疗 VAS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吉替尼靶向治疗在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46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分析,给予口服吉替尼治疗,观察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  46例NSCLC患者无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3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28.26%,疾病控制率78.26%。治疗前,患者凝血指标PT(16.23±1.24)s、APTT(41.34±6.35)s、TT(18.72±4.64)s、FIB(5.17±1.16)g/L、D-D(0.56±0.14)mg/L;治疗后,患者凝血指标PT(19.02±1.72)s、APTT(35.76±5.21)s、TT(16.22±3.11)s、FIB(6.86±1.67)g/L、D-D(0.89±0.31)mg/L;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吉替尼靶向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延长NSCLC患者生存期,但凝血功能异常程度也会加深,可能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药物 非小细胞肺癌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下咽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较高,发生位置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就诊时患者多已达晚期。手术治疗会使患者失去喉功能,术后生命质量较差。放疗、化疗等手术治疗的联合应用可提高患者保喉率,并获得与手术治疗相近的生存率。靶向治疗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已获得了更好的疗效,免疫治疗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治疗的应用也取得很大进展,为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 标签: 下咽肿瘤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综合疗法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全部肺癌患者的80%~85%。针对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最常见的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人群靶向药物的研发显著提高了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期。近些年研究者们发现了NSCLC中除EGFR及ALK外越来越多的非常见基因突变,如c-ros原癌基因1(ROS1)、BRAF V600E、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络氨酸激酶1(NTRK1)、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间充质上皮转移因子(MET)、原癌基因(RET)、EGFR 20外显子插入以及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G12C突变等。针对这些非常见突变的多种靶向药物得以研发并投入临床应用,其中很多药物已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建议在初诊时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尤其是非鳞NSCLC患者进行可以涵盖非常见突变的基因检测,对于非常见突变患者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非常见突变 分子靶向治疗 基因检测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循环肿瘤DNA(ctDNA)以其无创检测、克服肿瘤异质性等优点,已成为无创液体活检最为常用的分析指标。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约85%为小细胞肺癌(NSCLC)。放射治疗在NSCLC各个分期中应用广泛,其直接杀死肿瘤细胞根治癌症的同时,间接增加ctDNA释放,提高液体活检准确性。因此ctDNA在NSCLC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将对ctDNA用于NSCLC放疗患者诊断、预后评估、复发监测以及疗效预测各领域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循环肿瘤DNA 癌,非小细胞肺 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免疫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时间起始于2019年12月,终止于2021年12月,针对该阶段我院收治的晚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研究例数定于70例。依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小组区分,施治期间予以放化疗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常规组,予以免疫方法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研究重点为两种模式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34(97.14%),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免疫方法治疗 放化疗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吉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方法:该次研究从2020年8月开始,至2021年8月为止,通过电脑操作选择上述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160例作为入组成员,将其进行了两个组别的区分,分别为使用托瑞米芬治疗进行的对照组共80例,以及使用吉替尼进行治疗的观察组共8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生存指标。结果:观察组所获得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肺癌进展以及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出现肺癌的患者在通过吉替尼的治疗以后,能够获得更加接近理想状态的治疗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应该得到临床实际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吉非替尼 托瑞米芬 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子宫肌瘤(UF)采取不同剂量米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起始时间、截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2月、2022年3月,纳入研究64例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将患者等分为两组,即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单组样本量一致,均为32例。两组患者均予以米司酮治疗,给药剂量有所不同,观察组采取小剂量治疗(12.5mg/d),对照组采取大剂量治疗(25.0mg/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经过治疗后,两组的UF体积、FSH、LH、P以及E2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小剂量米司酮治疗有着更为确切的疗效,与大剂量米司酮治疗相比较,对激素水平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妇产科医师较常使用米司酮,此药为炔诺酮衍生物之一,对早孕激素有抵抗作用,且效果突出,能够较好亲和子宫内膜中的孕酮受体,此外,也可以亲和糖皮质激素受体,能够用于不同孕期患者,且疗效良好,运用该药物辅助引产时,取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本文是针对妇产科疾病的药物治疗中,米司酮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机制 疗效 妇产科 研究进展 米非司酮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采用姑息切除疗法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62名老年小细胞癌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随机分到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1)。对照组为实施肺叶切除术患者,研究组为实施姑息切除术患者。对比术后半年,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半年,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肺叶切除术 姑息切除疗术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探讨司酮治疗早期稽留流产疗效。方法:首先将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的孕早期流产分为正常妊娠和稽留流产,然后随机挑选各30位病人,分为对照组正常妊娠和稽留流产观察组,接受了米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米司酮治疗,人们已经观察到两组病人的临床行为,并且记录并分析了这些数据。已显示痊愈效果、出胎、出血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该药物治疗对稽留流产效果较好,对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米非司酮 孕早期 稽留流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尿失禁定义为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使得尿液不自主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压力性尿失禁最为常见,指咳嗽、打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时出现的尿液不自主流出,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其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随着人们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发病机制认识的提高,治疗方法越来越多。SUI一线治疗为保守手术治疗,但因保守手术治疗方式多样,疗效和患者依从性不一,目前尚无一个集疗效、安全性、患者依从性等优点于一身的保守治疗方式。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逐渐向多样化、个体化、高效化、微创化发展,本文对不同治疗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女性 非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21年1-12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3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优质组采用综合护理,比较具体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SBP、DBP及平均除颤次数比较,其中常规组患者SBP、DBP中试验组整体情况较优,试验组平均除颤次数1.5±0.3次,常规组平均除颤次数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患者情况明显改善,住院后好转。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综合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慢性肾脏病(透析治疗)患者开展饮食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方式纳入淮安市中医院2021年3月-2022年8月内76例慢性肾脏病(透析治疗)患者,规范实施分组操作(每组38例)后展开研究。结果:相较对照组而言,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较好(P<0.05)。结论:对慢性肾脏病(透析治疗)患者开展饮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并改善其预后。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非透析治疗 饮食护理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伐沙班用于老年瓣膜性房颤的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7月本科接诊老年瓣膜性房颤病人(n=102)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51人,前者用利伐沙班,后者行常规治疗。对比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关于不良事件,试验组的发生率3.92%,和对照组15.69%相比更低(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8.14%,和对照组88.24%相比更高(P<0.05)。结论:老年瓣膜性房颤用利伐沙班,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非瓣膜性房颤 不良事件 利伐沙班 疗效
  • 简介:摘要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三者间具有协同作用,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其联合放疗或放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显示出较好的近期、远期疗效,安全可靠。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免疫治疗 化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倾向评分匹配方法,比较晚期扁桃体鳞状细胞癌(鳞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经病理证实、无远处转移的324例晚期扁桃体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01例,女23例,年龄28~76(58.5±11.4)岁。324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患者102例,手术治疗患者222例。采用Kaplan-Meier、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倾向评分匹配方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疾病特异性生存率(disease-specific survival,DSS)、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结果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治疗组较手术治疗组患者存在预后优势,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校正风险比(adjusted Hazard Ratio,aHR)为0.92,95% 置信区间(CI)为0.60~1.42;DSS:aHR为0.71,95%CI为0.43~1.20;DFS:aHR为0.82,95%CI为0.53~1.28]。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手术治疗组与手术治疗组各有102例,2组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aHR为0.85,95%CI为0.51~1.40;DSS:aHR为0.62,95%CI为0.35~1.11;DFS:aHR为0.80,95%CI为0.49~1.33)。结论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晚期扁桃体鳞癌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而非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扁桃体肿瘤 癌,鳞状细胞 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