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评估踝关节骨折预后方法.方法对10l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病例进行随访,得到可能影响预后因素及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根据量化数据建立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各影响因素与功能评分之间关系.结果根据所建方程,可对踝关节骨折预后进行估计,并发现影响预后主要因素依次:骨折类型、全身情况、手术延期情况、局部情况、年龄等.结论本研究建立最优化方程可作为相对可靠评估踝关节骨折预后方法.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预后 影响因素 多元线性相关 回归
  • 简介:动力髋加压螺钉(DHS)作为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技术现在临床已得到较为普遍应用,因为它具有使骨折端控制加压,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有较高成功率,我科对收治15例DHS失败患者进行了跟踪分析,我科认为DHS内固定效果与术前手术适应症选择术中操作有着密切关系,必须引起重视。

  • 标签: DHS 内固定失败 动力髋加压螺钉 原因分 股骨粗隆间骨折 预防
  • 简介: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数据三维重建模型对髋臼后柱形态特点进行解剖学测量,术中钢板成型及髋臼后柱解剖型钢板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11位成人患者(男72例,女39例)骨盆CT数据,测量股骨头直径(D);并分别通过CT断层扫描三维反求技术重建人体骨盆解剖结构模型,测量髋臼后柱钢板放置路径中髋臼后壁、近端、远端3段近似圆弧曲率半径(R。、心R,),以及反应三段圆弧相对位置关系髋臼后壁圆弧展角a;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股骨头直径(D):47.4±3.7mm;其中女性43.6±2.3mm,男性49.5±2.5mm。Rl:48.0±7.8mm;&:67.7±13.4mm;R3:9.8±0.4mm。α:51.4°±6.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反应髋臼后柱钢板路径中R1、R2、R3a与股骨头直径D性别均无相关性。R]体现出相对独立性,其尺寸变化范围不大;而&总体上随着Rl增大而增大(线性相关系数R=0.388),而髋臼后壁圆弧展角Q随着R1增大而降低(线性相关系数R=0.735)。结论髋臼后柱解剖结构存在很大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股骨头直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髋臼后壁形态决定了髋臼近端以及远端骨盆形态。新型髋臼后柱解剖钢板应用,能够与髋臼后柱相匹配,缩短术中钢板塑形时间。

  • 标签: 骨盆后柱 CT扫描 三维重建 解剖学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年龄〉65岁)NeerⅢ、Ⅳ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4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置换组)30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24例。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评分及Constant-Murley评分来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随访时间相仿,平均随访时间19.5个月(12~36个月)。内固定组手术时间(101±13)分钟、术中出血量(237.9±32.4)mL、Neer评分(82.5±3.2)、Constant-Murley评分(71.7±5.0);置换组手术时间(98±11)分钟、术中出血量(246.0±39.8)mL、Neer评分(82.9±4.5)、Constant-Murley评分(73.5±5.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随访Neer及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有1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肱骨头置换组有2例出现肩关节半脱位,通过三角巾悬吊后关节脱位均得到纠正。有1例四部分骨折患者,行内固定术后出现内固定松动、肱骨头坏死,改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近期临床疗效相似,对不可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宜行肱骨头置换术。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钢板 人工肱骨头置换 老年
  • 简介:目前功能连通(functionalconnectivity)已经发展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MRI)研究脑认知活动一个重要方法。我们采用时间相关方法,选取后扣带回(posteriorcingulatedcortex,PCC)感兴趣区(regionsofinterest,ROI),提取ROI所有体素平均时间信号,并与其他脑区血氧依赖磁共振(BOLD)信号进行相关,同时去除全局效应和头动误差,对14例志愿者计算和静息数据进行组内分析组间分析,研究逻辑计算任务下默认网络(defaultmodenetwork)改变情况。结果表明默认网络受到抑制,各脑区信号改变不一致,可能是由于逻辑计算状态下各脑区BOLD信号变化不同,与PCC时间相关性发生改变所致。

  • 标签: 功能连通 时间相关 感兴趣区 逻辑计算 默认网络
  • 简介:建立基于Access软件进行CT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整理我院开展CT介入治疗以来患者病案资料547份,并对有条件随访患者进行随访;利用Access软件建立进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在Access软件平台上成功建立了信息容量大CT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数据库,并能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录入,资料统计查询也能做到全面准确。基于Access软件CT介入治疗数据库功能强大,有利于医学信息快速存储统计查询。

  • 标签: CT 介入 穿刺活检 ACCESS 数据库 随访
  • 简介:当前,高性能计算极大地促进了众多领域发展,因此,探究高性能计算潜在运算能力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自由、开源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平台OpenFOAM,测试了一个多核计算集群在不同网格数计算节点数下并行计算时间,通过分析加速性能计算效率来探究其潜在运算能力。结果表明,多核并行计算很难达到理想线性加速性能,甚至当计算能力达到饱和时,加速性能反而下降。同时,随着网格数量增加,即计算规模增大,计算效率也越来越高。本研究对于实现基于OpenFOAM最佳多核并行计算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高性能计算 并行计算 网格数量 OPENFOAM 性能分析
  • 简介: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EMG,sEMG)是人体产生一种生物电信号,它蕴含信息丰富并且与肌肉活动运动状态之间存在着很大关联,可以用来识别运动意图利用肌电反馈评估肌肉功能状态。目前,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研究人员也逐渐将sEMG应用与虚拟现实相结合。本研究总结了肌电-计算机接口发展现状及其在虚拟现实中应用。最后,探讨了基于虚拟现实肌电-计算机接口目前存在技术难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表面肌电信号 运动意图 肌电-计算机接口 肌电反馈 虚拟现实
  • 简介: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是近10年间迅速发展起来一种新生物组织成像技术。文章介绍口腔OCT原理主要功能,阐述口腔OCT在离体口腔组织断层成像、在体口腔组织实时断层摄影、龋损牙体组织早期诊断、牙体修复窝沟封闭效果评估、监控龋病发展进程、口腔黏膜疾病无创诊断、口腔软组织癌前病变无创早期诊断中实际应用,并与其他影像设备诊断进行比较,展望OCT发展。

  • 标签: 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口腔 龋齿 早期诊断 椅旁操作
  • 简介: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患儿腹部检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DR腹部检查650例患儿,其中男性356例,女性294例,年龄12h~10岁。对其腹部平片质量及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在650张DR腹部平片中,有595张甲级片(占91.54%),55张乙级片(占8.46%),0张丙级片。病变显示情况:通过DR数字化调节,不典型小气液平影101例,急性假性肠梗阻87例;机械性肠梗阻35例。肠套叠21例;小肠疝气8例。消化道穿孔13例。食管裂孔疝2例。膈膨升48例。胃扩张5例。先天性脐膨出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9例。腹腔积液13例。腹膜炎2例。消化道异物151例。消化道畸形57例。脊柱发育畸形69例。泌尿生殖系异常影像5例。膈下区肺炎、盘状肺不张3例,膈下肋骨骨折9例。结论腹部DR平片是大部分腹部疾病首选检查方法,只要腹部摄片质量优良,诊断医师充分利用DR优势,认真仔细观察分析后,对腹部各脏器疾病尤其是空腔脏器疾病就能做出正确诊断,临床提供十分重要诊断依据。

  • 标签: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小儿腹部 婴幼儿 腹部疾病
  • 简介:自从1981年美国报道了首例艾滋病人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被认识并蔓延开来。近年来又以惊人速度迅猛增多,几乎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尤其是对于属职业暴露者医务人员,感染机会明显增大。特别是对于手术医生中骨科医生,因手术操作动作大,技术要求高,力量也相对大,骨折端锋利易刺破皮肤等因素,被感染机会也相应比普通医生增高了许多。虽然意外损伤感染率有报道0.33%,但是目前艾滋病无有效治疗方案,一旦感染,将给自己、家庭及社会造成巨大负担,所以治疗中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较为关键。

  • 标签: HIV感染者 手术医生 骨折病人 防护 艾滋病人 骨科医生
  • 简介:探讨各种生理指标与不同眩晕证型之间关系.观测年龄血压、生化等指标的变化.不同眩晕证型与年龄关系密切,肝阳上亢主要发生在年龄偏小患者,而痰浊内阻发生在年龄偏大组,肝阳上亢患者常见血压升高,肾精不足则主要是血压降低,观察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有助于不同眩晕证型临床诊断.为了观察不同眩晕证型与生理指标的变化,本研究对199例不同眩晕证型患者生理指标变化进行了组间分析.

  • 标签: 生理指标 证型 指标变化 临床诊断 年龄 血压
  • 简介:目的通过功能富集与网络分析方法,对肝癌浸润相关候选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系统探究肝癌浸润发病机制,并为后续实验提供一些有意义信息。方法首先,从与肝癌相关公共数据库Liverome下载与肝癌浸润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278个相关候选基因。然后,通过ToppFun、STRING、NetworkAnalyzer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涉及278个与肝癌浸润相关候选基因进行系统分析。最后,通过网络映射分析方法,对与肝癌浸润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关键基因(HubGene)筛选,并通过iHOP在线软件,以及Pubmed文献检索方法对这些基因进行文献挖掘分析。结果通过对与肝癌浸润相关候选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细胞周期与增殖、细胞迁移与黏附、细胞骨架、血管形成等生物过程,而且这些基因共表达于肝癌与肝癌转移上调和下调等基因功能。对相关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周期与增殖、能量供给、赖氨酸降解等生物通路,对肝癌浸润发生、发展发挥调控作用。除此之外,通过网络分析方法,找到PLK1、AURKB、CDC20、CDK4、MCM3等20个处于网络关键节点基因(HubGene)。之后,通过文献检索方式,对关键基因进行与肝癌浸润相关功能验证,发现并预测CDC20、CDCA8、NUP37、ZWINT基因与肝癌浸润过程存在关联但作用机制尚未被挖掘。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能够有效分析肝癌浸润相关基因,并可以从分子水平系统探究其发病机制,临床诊疗及后续实验提供一些有价值信息。

  • 标签: 肝癌 浸润生长 生物信息学 生物工程 生物通路
  • 简介:目的观察尿激酶两种不同应用方法针对血液透析用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预防及治疗方法效果观察。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0年1月~12月行半永久性双腔导管置管血液透析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6岁。随机分为2组。共行血液透析2210例次。观察组采用100kU尿激酶加入100mL0.9%NaCl溶液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比较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透析前导管抽吸不畅事件[28例次(2.5%)]及透析过程中护理干预次数[51例次(4.5%)]明显少于对照组[110例次(10.2%),221例次(20.5%)],观察组在透析过程中血流量[(241.6±55.2)mL/min]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208.0±52.7)mL/min]。结论尿激酶预防滴注法对于半永久性双腔导管尖部血栓及纤维蛋白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尿激酶肝素混合液封管法。

  • 标签: 半永久性双腔导管 血液透析 尿激酶滴注法 纤维蛋白鞘 尖部血栓 导管堵塞
  • 简介:目的通过SCT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模型对骶髂关节形态特点进行解剖学测量,新型骶髂关节前方弧形解剖锁定钢板设计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集68位成人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骨盆SCT数据测量,测量骶髂关节弧形板放置路径中骶髂关节线(AB、BC)及AB与BC夹角、骶髂耳状面的连线(DE、DF)及DE及DF夹角,重建人体骨盆解剖结构模型;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骶髂关节线男性AB:(24.65±6.37)mm、BC:(28.64±8.18)mm1133.18°,女性AB:(19.54±4.58)mm、BC:(31.29±8.84)mm2131.38°;男性DE:(22.26±4.82)mm、DF:(19.08±3.39)mm163°女性:DE:(18.94±5.20)mm、DF:(21.27±3.65)mm263.3°;平卧位时骶骨侧部呈与水平面平行,这种关系减少了CT影像测量与实体测量误差。结论骶髂关节解剖结构存在很大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骶髂关节线及性别具有的相关性,与左右无明显相关性,骶髂关节形态决定骨盆形态及承受力稳定性作用。新型弧形锁定解剖钢板应用,能够与骶髂关节相匹配,缩短术中钢板塑行时间,增加力学稳定性。

  • 标签: 骶髂关节 SCT扫描 三维重建 解剖学
  • 简介:目的建立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活体动物模型,探索出适合手术方式,后续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依据15套干燥犬寰枢椎标本解剖学参数,设计并制造人工寰齿关节;18只正常成年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体置换组Harms钢板融合内固定组,建立犬人工寰齿关节置换以及相关对照组动物模型,通过一般情况观察及影像学检查比较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实验动物恢复情况。结果人工寰齿关节置换手术操作简便、不易造成副损伤。术后X线片三维CT可见假体位置正确,螺钉均位于预先设计好钉道内,无假体松动脊髓受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恢复时间与传统Harms钢板融合内固定术相似,同时具有保留寰枢椎运动功能显著优势。结论我们所设计非限制型人工寰齿关节能够从结构功能上对寰枢椎进行仿生,达到了兼顾寰枢椎稳定性运动功能双重目的,寰枢椎疾患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符合颈椎非融合技术发展趋势。

  • 标签: 寰枢椎 人工寰齿关节 动物模型 非融合
  • 简介:通过比较脑肿瘤患者正常人脑脊液二维凝胶电泳图谱(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DE),并对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以寻找肿瘤特异脑脊液蛋白.以脑肿瘤患者正常人脑脊液研究对象,采用固相pH梯度(immobilizedpHgradient,IPG)2DE分离总蛋白质,凝胶经银染显后,用ImageMaster2D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比较分析、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得到肿瘤患者脑脊液蛋白点924个,正常脑组织蛋白点607个,匹配512个,匹配率分别为55.4%84.3%,去冗余后发现,有35个蛋白点只在脑肿瘤患者脑脊液图谱中出现.肿瘤患者脑脊液正常对照脑脊液双向电泳图谱有明显差别,但是本实验尚未对这些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所以未找出肿瘤特异蛋白.

  • 标签: 脑肿瘤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脑脊液
  • 简介:Nkx2.5,Mef2c,Gata4/5/6,Tbx5Hand1等基因作为脊椎动物心脏发育相关基因调控网络核心基因,对脊椎动物心脏发育起核心调控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小鼠心脏发育相关核心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Nkx2.5,Mef2c,Gata4,Gata6,Tbx5Hand1等核心转录因子之间相互调控关系,得到小鼠心脏发育核心基因调控网络(GRNs)。与文献中总结小鼠GRNs作比较,发现Nkx2.5在小鼠心脏发育基因调控网络中核心地位没有改变,并且Nkx2.5在网络中主要扮演了调控者角色,它直接调控很多转录因子。Gata4是另一个主要起调控者作用转录因子。另外小鼠Mef2cHand1处于被多个转录因子调控地位。变化比较大是Tbx5所涉及调控网络,主要有两点:Nkx2.5对Tbx5表达有没有调控作用以及Tbx5对自身表达有没有调控作用。研究表明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具体实验研究有一定方向性指导意义。

  • 标签: 小鼠 心脏发育 基因调控网络 生物信息学 转录因子
  • 简介:尿毒症病人常合并多种心电图异常。此种现象出现,与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有关,与透析前后电解质紊乱亦有直接关系。为了加深认识,本文分析104例次尿毒症患者心电图变化及相关因素。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2年以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病人104例次,男24例,女20例,年龄28~74岁,平均51岁。透析时间每周4~12小时,平均10小时。其中醋酸盐透析者29例次,碳酸氢盐透析者75例次。压力超滤58例次,容量超滤46例次。1.2 临床表现  症状:有症状者83例次(79%),表现为心悸52例次(50%),胸闷62例次(60%),以及不同程度呼吸困难28例次(27%)。  体征:血压增高46例次(44%),血压降低6例次(8%),心界扩大52例次(50%),听诊心率快36例次(35%),心率慢4例次(3.9%),心律不齐60例次(58%),心音消失1例次(0.9%);肺部可闻及湿口罗音8例次(7.6%),可闻及干口罗音10例次(9.6%)。

  • 标签: 心电图 尿毒症 病人 相关因素分析 心血管并发症 透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