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ferase,MGMT)是一种能将DNA上的加合物移除,并可修复损伤DNA的酶。其作用机制已逐渐被人们深入了解,但是MGMT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调控依然有较多有待探讨之处。本文就MGMT表达调控、MGMT表达的意义、MGMT在肿瘤中表达的检测以及MGMT与胶质瘤化疗的新进展这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MGMT 胶质瘤 表达调控 检测 化疗
  • 简介:目的探时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合神经导航、术中唤醒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描记、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手段,病变手术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6例,随访3个月~4年,29例患者术前症状明显缓解,4例肿瘤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多数呈相对良性,尤其是单纯位于颞叶者。癫痫部分性发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应结合神经导航等技术,在保障安全前提上尽可能全切;对癫痫患者应同时处理癫痫灶;对术后有残留或间变者可给予放疗和化疗;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手术预后相对良好。

  • 标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癫痫 皮质发育不良 神经导航 术中唤醒
  • 简介: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是1种特殊的内源性非编码RNA,由前体RNA的3′末端与5′末端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环状结构。主要通过可变剪接、转录调控、编码蛋白、抗病毒免疫反应、微小RNA(microRNA,miRNA)海绵作用等发挥作用。circRNA在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随着基因芯片的问世,circRNA有望成为1种诊断神经胶质瘤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也可为预防、靶向治疗神经胶质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环状RNA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体轴发育抑制因子(axisformationinhibitor,AXIN)在介导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373MG培养至对数生长,设为两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AXIN过表达组构建AXIN过表达质粒并转染,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特殊干预。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AXIN过表达质粒的表达效果。通过PI染色探究AXIN过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的氧化应激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水平进一步探究细胞凋亡的原因,通过Westernblotting进一步探究AXIN对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调控。【结果】AXIN过表达组AXIN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XIN过表达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XIN过表达组细胞内ROS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XIN过表达组caspase-9、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XIN过表达能够促进细胞凋亡,推测与上调caspase-9、caspase-3蛋白,增加ROS含量有关。

  • 标签: 体轴发育抑制因子过表达 神经胶质瘤细胞 凋亡相关蛋白
  • 简介:摘要视神经胶质瘤(ONG)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且相对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病理类型为低级别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其分为散发和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相关的ONG。由于ONG与视神经的紧密关系,在诊疗上存在其特殊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磁共振成像和CT等影像检查。ONG应与神经鞘脑膜瘤、视神经炎、视神经转移瘤等疾病相鉴别。患者初诊时,可以暂行随诊观察治疗,密切关注患者视力、视野改变;当病情进展时,才需干预。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ONG的首选手段,近年来新发现的分子靶向治疗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是ONG药物治疗的有力补充。当化疗不敏感或出现耐药时,可考虑放射治疗(放疗),但仅推荐对7岁以上患者进行。当患者视力损伤严重、眼明显影响外观或发生暴露性角膜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此外,由于NF-1患者存在肿瘤易患性,因此NF-1相关ONG患者的化疗方案和放疗时机与散发ONG患者存在不同,其化疗方案应考虑到药物引起继发性白血病的风险,放疗时机应在10岁以后。期待进一步的ONG临床研究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带来更多参考。

  • 标签: 视神经胶质瘤/诊断 视神经胶质瘤/治疗 综述
  • 简介:神经损伤后再生过程受到损伤微环境的调控。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作为损伤微环境的一员,对视神经损伤后再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视神经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调节轴突再生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对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作一综述。

  • 标签: 视神经损伤 星形细胞 再生 微环境
  • 简介:摘要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是异质性细胞群体,是肿瘤微环境中炎性细胞的主要成分。这些细胞在神经胶质瘤中部分源自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和循环单核细胞,并与神经胶质瘤的血管生成、免疫抑制、肿瘤进展和侵袭有关。文章综述了TAM通过各种途径促进神经胶质瘤发展的潜在机制,为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巨噬细胞 免疫抑制法 肿瘤侵润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细胞瘤(胶质瘤)是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侵袭性强,治疗敏感性差,预后不好。神经胶质细胞瘤的发生是体细胞中基因突变不断积累的结果,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以及细胞周期调节相关基因表达异常密切相关。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能够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检测肿瘤细胞的受体、生长因子、染色体、抑癌基因及癌基因等的变化,并根据以上检查了解肿瘤细胞的分化、生长速度、转移侵袭性、及对抗化疗和放疗的可能性等相关信息,在指导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神经胶质细胞瘤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瘤 分子病理学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神经外科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病例总数40例(2022年1月-2023年1月),随机数字分成对照组(传统开颅手术方法)和观察组(神经外科显微治疗),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总疗效率更高(P<0.05),手术用时、术后恢复时间更快(P<0.05),随访一年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神经外科显微手术方法治疗脑胶质瘤能提高切除率和疗效,降低复发率,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借鉴意义。

  • 标签: 神经外科 脑胶质瘤 显微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迫切需要一种生物标志物能够在重度神经元丢失出现之前检测到疾病的病理变化,以促进疾病的早期干预。神经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 NODDI)是一种新型的扩散MRI多室生物物理模型,能够量化神经的密度与纤维分散程度,特异性地反映脑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目前,该技术已用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本文就NODDI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影像学参考。

  • 标签: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亨廷顿病 神经突密度 方向离散度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本组1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预后均良好,均无癫痫再发作及肿瘤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后较好,术中神经导航、皮层脑电图、术中超声等多种技术手段,是外科手术全切治疗的关键。

  • 标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癫痫 外科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微小RNA-613(microRNA-613)在许多特异性肿瘤中表达异常,特别是在神经胶质瘤中,其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4(CDK14)-Wnt信号通路、性别决定区Y-box9(SOX9)、AKT信号通路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参与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和血管成长。为深入了解microRNA-613在神经胶质瘤中的潜在功能,该文章重点讨论microRNA-613的几种特殊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microRNA-613在神经胶质瘤的诊断和治疗前景。

  • 标签: MicroRNA-613 神经胶质瘤 信号传导
  • 简介:目的探讨在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及功能磁共振辅助下,局限性脑干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局限性脑干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病变均位于脑干,在术前功能磁共振、术中导航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下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胶质瘤Ⅰ-Ⅱ级7例,Ⅲ-Ⅳ级11例。肿瘤位于脑桥14例,位于延髓3例,位于中脑1例。肿瘤近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6例。术后9例患者较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好转,6例患者较术前无明显好转,3例患者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平均随访26个月,随访期内2例位于脑桥的Ⅳ级胶质瘤患者肿瘤分别于术后8个月及14个月时复发。结论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导航及功能磁共振辅助能明显提高局限性脑干胶质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切除率,有助于安全并最大限度的切除脑干胶质瘤,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脑干胶质瘤 显微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视神经是视觉传入中枢的唯一通路,主要细胞成分包括神经节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AS)是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神经)的神经胶质细胞,生理状况下起着支持神经细胞、清除代谢产物的功能。由于影响因素的差异,AS活化可以分为具有神经毒性的A1型AS活化和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A2型AS活化。因此管理AS活化途径对视神经损伤后减少视神经元凋亡以及促进神经轴突再生有着潜在的价值。本文将从AS的基本生理功能出发,围绕这2种不同类型的AS活化,对其活化机制、诱导因素以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视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

  • 标签: 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神经节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 视神经损伤 神经退行性病变
  • 简介:摘要神经胶质瘤是一种恶性的颅内肿瘤,其来源于神经上皮细胞的癌变所致,也是最常见和病死率最高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生、转移与肿瘤血管的新生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关于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但是关于病人的预后依然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所在,研究者一直尝试从分子角度对胶质瘤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提供胶质瘤的诊断标志物和特异治疗靶点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但是成效并不显著。在此,本文将针对神经胶质瘤的临床治疗及其预后进行总结性的归纳和综述,为神经胶质瘤的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神经上皮 辅助治疗 基因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7岁,肿瘤位于大脑半球6例,脑干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癫癎,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显微手术全切5例,大部切除3例,放、化疗4例.随访3个月~5年,7例症状明显缓解,1例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呈相对良性过程,癫癎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应手术全切;对有术后残留或间变者可给予放、化疗,预后相对良好.

  • 标签: 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临床特征 影像学检查 显微神经外科 癫痫
  • 简介:摘要:在原发性恶性脑肿瘤中,神经胶质瘤的发病率最高,但传统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预后差。因此,通过分子靶点基因水平对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干预则有可能成为新的方法。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参与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等多种细胞进程,且在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iR-454作为miRNA家族中的成员,也被证实了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免疫逃避机制密切相关。本文就miR-454在神经胶质瘤中的发生和发展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微小RNA 神经胶质瘤 miR-454 靶基因
  • 简介:摘要2021年第5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的胶质神经元和神经元肿瘤部分引入更多分子遗传学标准;新增了胶质细胞瘤样特征和核簇的弥漫性胶质神经元肿瘤、黏液样胶质神经元肿瘤、多结节空泡状神经元肿瘤;废弃了间变性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副神经节瘤归入颅神经及椎旁神经肿瘤。本文对以上变更作简要解读。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