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自发性跟腱损伤的发生越来越多。特别是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群众体育的普及,发病率有逐步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自2002年12月~2008年1月,我科收治6例自发性跟腱断裂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并结合己丁糖处理,术后功能恢复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自发性跟腱断裂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患者生活质量 跟腱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超短波辅助治疗跟腱断裂跟腱愈合的影响。方法将80只新西兰白兔切断跟腱,制造模型,均行Kessler法缝合,并石膏超踝膝固定4周后拆除。随机分为高压氧组(A组)、超短波组(B组)、高压氧联合超短波组(C组)、对照组(D组),每组20只。A组、C组术后即刻行高压氧治疗,前3天每天2次,后4天每天1次,共治疗7 d。B组、C组术后每天给予超短波治疗,共6 d,D组不予治疗。术后分别于4周、8周各组分别处死10只白兔,取跟腱组织行生物力学检测(最大拉伸长度和最大抗拉力)、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方差分析比较术后4周和8周生物力学检测结果的组间差异,并采用LSD-t检验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术后4周A组、B组、C组跟腱平均最大抗拉力和平均最大拉伸长度与D组相比显著升高[最大抗拉力:(276.20±8.16)N vs(278.10±7.92)N vs(309.90±9.78)N vs(259.50±4.99)N;最大拉伸长度:(4.62±0.14)mm vs(4.67±0.16)mm vs(5.05±0.17)mm vs(4.18±0.32)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大抗拉力:t=5.519、6.280、14.513,P均<0.001;最大拉伸长度:t=3.934、4.136、7.563,P=0.001、<0.001、<0.001),且C组更优于A组及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大抗拉力:t=8.366、7.989,P均<0.001;最大拉伸长度:t=6.164、5.190,P均<0.001)。术后8周A组、B组、C组跟腱平均最大抗拉力和平均最大拉伸长度与D组相比显著升高[最大抗拉力:(354.60±5.68)N vs(355.30±9.62)N vs(390.70±7.48)N vs(339.60±5.60)N;最大拉伸长度:(4.88±0.18)mm vs(5.10±0.16)mm vs(5.38±0.15)mm vs(4.46±0.23)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大抗拉力:t=5.946、4.461、17.286,P均<0.001;最大拉伸长度:t=4.578、7.327、10.628,P均<0.001),且C组更优于A组及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大抗拉力:t=12.150、9.187,P均<0.001;最大拉伸长度:t=6.600、3.925,P<0.001、=0.001)。组织学观察结果:C组发现大量成纤维细胞在跟腱断端附近增生,并有少量炎性细胞。A组和B组中虽然可见大量成纤维细胞,但较C组少,且炎性细胞数量较多。D组镜下炎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其他3组,成纤维细胞生长情况明显落后于其他3组,且排列杂乱,并见较多肉芽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术后可见Ⅰ型胶原纤维呈现阳性表达,且C组Ⅰ型胶原纤维表达数目最为丰富,B组略多于A组,D组最少。结论高压氧联合超短波可促进跟腱断裂跟腱愈合生物学性能,促进Ⅰ型胶原纤维合成。

  • 标签: 跟腱断裂 辅助治疗 高压氧 超短波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微创缝合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实验数据是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截取的,对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实行经皮微创缝合法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对其进行随访后,患者的优良率为(98.33%),术后出现感染患者例数为1例,无其余并发症,治疗后,60例患者VAS分数对比治疗前更低,P<0.05。结论:对急性跟腱断裂患者实施经皮微创缝合法治疗后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疼痛程度。

  • 标签: 经皮微创缝合法 急性跟腱断裂 治疗效果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跟腱断裂吻合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跟腱断裂术后患者80例(80足),分为常规治疗组38例(38足)和高压氧综合治疗组42例(42足),对照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的效果。结果高压氧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对照比较,高压氧综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跟腱断裂吻合术后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高压氧 跟腱 创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跟腱断裂术后感染。方法采用金黄膏、冲合膏、生肌膏分期外敷及VSD负压引流。结果经治疗伤口愈合,随访1年半伤口未见再次破溃。结论外敷中药可有效控制跟腱断裂吻合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 标签: 感染 跟腱断裂 中药 VSD 病例报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nirafix技术联合髂胫束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术式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应用Inirafix系统联合移植自体髂胫束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结果术后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诊6—12个月,Thompson征阴性,双、单足提踵试验阴性,无跟腱断裂、跟区皮肤破溃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陈旧性跟腱断裂重建术中Inirafix固定疗效可靠,髂胫束能有效替代跟腱,恢复踝关节功能。

  • 标签: 髂胫束移植 陈旧性跟腱断裂 Inirafix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方法采用V-Y腱成形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并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手术病例共计14例,1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2-10年,平均5.2年,疗效优10例(83.3%),良2例(16.7%),优良率达100%。结论V-Y腱成形术疗效佳,可以作为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优选术式。

  • 标签: 腱成形术 陈旧性跟腱断裂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修复陈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对15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采用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修复术。结果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7个月~7年的随访,跟腱无再次断裂。根据Amer/Lindholm跟腱修复疗效标准:优1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V—Y肌腱瓣+跖肌腱转位是修复陈旧跟腱断裂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跟腱断裂 修复 V—Y肌腱瓣 跖肌腱转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导针引导微创小切口缝合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分析。方法:甄选2020年3月~2021年7月在本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跟腱断裂患者60例,根据抽签法随机分组,分为2个小组,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为30例。实验组采用导针引导微创小切口缝合,常规组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不同治疗措施干预后患者关节功能和围手术期指标情况。结果:在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方面,实验组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中,应用导针引导微创小口缝合方法治疗,提高患者的跟腱能力,值得推荐使用。

  • 标签: 导针引导微创小切口缝合 急性闭合性 跟腱断裂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急性跟腱断裂的患者,采取纵行W形切口配合术后早期加速康复干预价值。方法:纳入急性跟腱断裂的2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实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两组均是应用纵行W形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康复护理,实验组采取早期加速康复护理,对比各组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足踝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纵行W形切口结合术后早期加速康复干预急性跟腱断裂具有良好的效果,加快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 标签: 纵行W形切口 早期加速康复 急性跟腱断裂
  • 简介:摘要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常造成患者踝部疼痛和提踵无力,非手术治疗的再断裂率高并造成踝部跖屈力量下降,而开放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再断裂率、增加踝部跖屈强度,但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具有手术切口相对较小等优点,而锚钉的使用会使跟腱术后即刻得到较强的连接稳固性。笔者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双锚钉半Kessler锁定"桥接"法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跟腱 外科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断端距离小于1 cm的跟腱断裂者手术与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9年3月治疗跟腱断裂患者14例,在被动跖屈的情况下影像学检查提示跟腱断裂断端距离均<1 cm。根据治疗方法,将14例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手术治疗组8例,男7例,女1例;年龄(36.3±6.4)岁;首次断裂术后至再断裂时间为3~213周;身高(174.9±8.7)cm;体重(75.5±13.9)kg;体重指数(24.5±2.7)kg/m2;断端最短距离为(4.9±2.5)mm。保守治疗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0.0±9.0)岁;首次断裂术后至再断裂时间为4~60周;身高(173.8±3.5)cm;体重(77.5±7.4)kg;体重指数(25.7±2.5)kg/m2;断端最短距离(5.7±2.1)mm。末次随访时采用跟腱断裂评分(Achilles tendon rupture score, ATR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和足踝能力评分(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 FAAM)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4例患者再次跟腱断裂治疗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7~92.2个月,平均39.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及末次随访行B超或MR检查,确认跟腱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手术治疗组ATRS评分、VAS评分、FAAM-ADL评分、FAAM-Sports分别为(85.4±13.5)分、0(0,1.0)分、(86.9±8.3)分、(76.3±15.4)分;保守治疗组ATRS评分、VAS评分、FAAM-ADL评分、FAAM-Sports分别为(82.8±5.7)分、0.5(0,1.3)分、(88.1±8.3)分、(77.2±15.0)分。两组VAS评分、FAAM-ADL评分、FAAM-Sport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手术治疗组8例患者中,7例ATRS评分为81~96分,1例为55分,满意率为87.5%(7/8);保守治疗组6例患者中,5例ATRS评分为81~91分,1例为74分,满意率为83.3%(5/6)。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跟腱均未发生再断裂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跟腱断端距离较小的跟腱断裂,保守治疗通过延长石膏托固定和禁止负重时间,达到了与手术治疗接近的疗效。

  • 标签: 跟腱 腱损伤 外科手术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究路径化康复功能训练措施对部队训练跟腱断裂的恢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解放军第101医院收治的80例部队训练导致的跟腱断裂患者的恢复效果.按照康复训练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训练措施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路径化康复功能训练措施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康复8周后,记录2组患者康复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对2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和患者的康复满意度进行分析,记录并观察2组患者患侧峰力矩体质量比,踝关节活动角度和峰力矩比的变化情况,对2组患者的患者峰力矩和总做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恢复优良率、康复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患侧峰力矩体质量比,踝关节活动角度,峰力矩比,峰力矩和总做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化康复功能训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跟腱断裂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跟腱断裂 路径化 功能训练
  • 简介:目的: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治疗已成为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难题,通过研究拇长屈肌腱转位治疗有症状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拇长屈肌健转位治疗的18例有症状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男15例,女3例;年龄16-62岁,平均49.4岁;受伤到接受手术治疗时间为4w至7个月,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且均为单侧损伤:左侧8例,右侧10例;MRI显示跟腱断端距离为4.8~10.0cm。手术均采用拇长屈肌腱转位挤压螺钉固定重建跟腱;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并按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3个月,平均16.8个月。术后踝关节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AOFAS踝与后足评分由术前(51.73±9.42)分提高至术后(91.02±5.96)分(P〈0.05)。Arner-Lindholm疗效评价,优14例,良4例,差0例,优良率100%。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伤及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跟腱再次断裂发生,踝关节跖屈、背伸功能较好,拇趾活动无不良影响。结论:拇长屈肌腱转位重建跟腱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能够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症状,恢复患足的功能,具有疗效确切、手术安全、简单易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在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时推广应用,尤其是对于对活动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

  • 标签: 肌腱转位 陈旧损伤 跟腱断裂
  • 简介:摘要总结1例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后护理关键是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筋膜切开减压护理。

  • 标签: 跟腱断裂修补术 骨筋膜室综合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及Bunnell缝合法治疗远端新鲜跟腱断裂的术后疗效。方法分析16例采用带线锚钉结合Krackow及Bunnell缝合法治疗的新鲜跟腱断裂的治疗过程及及预后。结果术后疗效优13例,良2例,其中1例跟腱与皮肤有黏连。随访期内无跟腱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带线锚钉结合结合Krackow及Bunnell缝合法治疗新鲜跟腱断裂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跟腱断裂 带线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式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手术治疗的14例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1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39.1岁(18~63岁)。跟腱断裂部位位于跟骨结节止点上方2~6 cm,平均3 cm,均为体部断裂。术中在新式3D打印导板辅助下完成跟腱断端缝合修复,术后联合康复科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记录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平均为2.5 cm(2.0~3.5 cm);手术时间为30~60 min,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20 mL,平均15 mL。14例患者术后获13~1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1例患者切口边缘表皮发黑坏死,经伤口换药后愈合。随访期间无排线反应、腓肠神经损伤及跟腱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为98分(93~99分),优13例,良1例;根据Arner-Lindholm法评定疗效:优12例,良1例,差1例。结论新式3D打印导板辅助微创治疗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具有切口微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及手术操作可重复性强等优点。

  • 标签: 跟腱 断裂 外科手术,微创性 导板 3D打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