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核T细胞斑点试验(T-SPOT)和降钙素原(PCT)分别鉴别诊断结核胸膜与细菌胸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结核胸膜与细菌胸膜的各41例患者分别作为本次研究的结核组和细菌组。分别应用T-SPOT技术检测结核胸膜以及PCT来诊断细菌胸膜,比较两组的PCT值以及外周血T-SPOT技术检测结果。结果结核组和细菌组的PCT均有所升高,但细菌组的PCT值升高更明显;T-SPOT在结核胸膜和细菌胸膜患者的对比中,灵敏度87.80%,特异度为90.24%,准确度为89.02%。结论T-SPOT和PCT鉴别诊断结核胸膜与细菌胸膜中,能够准确、快速的诊断及鉴别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T-SPOT PCT 结核性胸膜炎 细菌性胸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抗结核药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结核包裹胸膜的疗效。方法将46例初治结核包裹胸膜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正规抗结核加用丹参川芎嗪)与对照组(正规抗结核),分别治疗30天,做胸部CT前后对照观察。对比两组之间吸收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结核包裹胸膜比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

  • 标签: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包裹性胸膜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在结核胸膜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胸腔内用药辅助治疗,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结核胸膜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48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8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生理盐水+异烟肼针+丁胺卡那霉素针+地塞米松针,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生理盐水+异烟肼针+丁胺卡那霉素针+地塞米松针+山莨菪碱针+尿激酶,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8周后胸膜厚度、肺功能变化情况均显著更佳,对比于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核胸膜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生理盐水+异烟肼针+丁胺卡那霉素针+地塞米松针+山莨菪碱针+尿激酶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内用药辅助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核胸膜胸膜结核菌的高度变态反应时产生的胸膜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结核疾病。临床经过胸腔排液,化验检查,明确诊断抗结核治疗一般均有效。但是近几年我们发现胸水培养阳性的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治疗,效果在治疗前2月不佳,病情反复,发热不退,胸水难消失。方法采取回顾方法,观察病例为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30日我院呼吸科住院病人86例胸膜,经胸水结核菌培养阳性,其中全耐5例。耐3种14例。2种12例,耐1种15例敏感40例。治疗用药,开始用药均为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盐酸已胺丁醇,口服。丁胺卡钠静点,激素使用,最短1天5mg地塞米松,最长40天。结论胸水培养阳性的结核胸膜临床特点与胸水培养阴性点;发热不退或反复出现,持续时间长,达2月以上。使用激素不易控制发热,胸腔积液反复不易消退,胸膜易出现肥厚,包裹,粘连,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一般情况等药敏出来后调整用药后才好转。因此住院患者如果是胸膜病人。在治疗中发热无好转,或体温下降后又重新升高。应该考虑这个患者可能胸水培养阳性,有可能耐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胸膜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结核胸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52例,有效5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5%。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6例,好转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2.5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P<0.05)。结论对结核胸膜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不仅护理效果好,而且增加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结核胸膜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果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一般可做出诊断。结论胸腔穿刺抽液做常规检查、化学分析及细菌培养均是诊断的重要措施。结核胸膜的确诊需要在痰、胸腔积液或胸膜活检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诊断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强化治疗结核胸膜效果评价。 方法: 将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76 例结核胸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8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及胸腔穿刺引流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莫西沙星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89%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6.32%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 97.37% )远远高于对照组( 78.95%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莫西沙星强化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莫西沙星 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胸膜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61例结核胸膜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痊愈43例、有效16例、无效2例。结论结核胸膜早期采用合理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发生,改善预后。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胸膜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结核胸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研究。为这66例患者均使用抗痨药物、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疗法及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这66例患者,其体温在6天~20天左右均恢复正常,其胸腔积液在一周至3个月左右均被吸收,其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配合常规药物治疗结核胸膜疗效较好。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治疗方法 疗效
  • 简介:结核化疗期间发生类赫氏反应多有报告,结核胸膜化疗出现类赫氏反应则尚不多见。现就16例给核渗出胸膜化疗出现的类赫氏反应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院1980年以来收治结核渗出胸膜384例,其中16例化疗期间出现类赫氏反应。16例中,男5例,女11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右侧胸膜9例,左侧5例,双侧2例。中量胸水3例,大量胸水13例,伴有肺部结核4例。全部病例均为第一次患结核胸膜,并首次接受强化化疗。2治疗经过2.l化疗方案:H(异烟姘)+R(利福平)+E(2肢丁醇)+S(链霉素)10例,H+R+S+Z(毗嗓酸胺如例。2.2激素治疗:全部病例在化疗同时加用强的松

  • 标签: 类赫氏反应 结核性胸膜炎 渗出性胸膜炎 利福平 胸水吸收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 ]结核胸膜为呼吸内科、结核科常见病,规则化疗是治疗的基础。一旦确诊,即要及早、规范、足量、全程化疗;抽放胸腔积液是防治胸膜预后发生胸膜肥厚、粘连的关键,如果是少量胸腔积液,可不必进行抽液治疗,早期足量规范利用抗结核药物即可短时间内控制炎症并促进胸腔积液吸收,减少因穿刺造成的不良反应。胸腔积液量大必须及时清除胸腔积液,除了能减少胸膜并发症的发生外,同时还能迅速减轻中毒症状和压迫症状,缓解呼吸困难,还可排除胸液中的结核杆菌及代谢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利于体温的正常恢复和减轻胸膜的变态反应,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 标签: [ ] 结核性胸膜炎 干性 渗出性 疗效观察
  • 简介:近年来,随着肺结核病人的增多,结核胸膜病人也日益增多。而结核胸膜患者由于病程长,病情相对较轻,加之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有不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规则化疗或过早停药现象,常会导致治疗的失败。因此,要治愈结核胸膜患者,不但需要医生的正确诊断与合理的化疗方案,更需要患者遵医嘱规律全程用药。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健康教育 护理技术 教育内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结核胸膜患者治疗的安全及有效的护理策略,避免病情加重和反复,达到治愈的目的。方法我们对36例结核胸膜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在疾病知识、用药、营养、休息等给予健康指导与促进和对患者及家属给予的心理支持及干预。结果综合干预增加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有效的提高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无一例出现疾病的加重和反复,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结核胸膜为呼吸内科、结核科常见病,规则化疗是治疗的基础。一旦确诊,即要及早、规范、足量、全程化疗;抽放胸腔积液是防治胸膜预后发生胸膜肥厚、粘连的关键,如果是少量胸腔积液,可不必进行抽液治疗,早期足量规范利用抗结核药物即可短时间内控制炎症并促进胸腔积液吸收,减少因穿刺造成的不良反应。胸腔积液量大必须及时清除胸腔积液,除了能减少胸膜并发症的发生外,同时还能迅速减轻中毒症状和压迫症状,缓解呼吸困难,还可排除胸液中的结核杆菌及代谢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有利于体温的正常恢复和减轻胸膜的变态反应,从而促进炎症的消退。

  • 标签: 结核性胸膜炎 干性 渗出性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结核胸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结核胸膜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依从。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结核胸膜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依从,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结核性胸膜炎 临床疗效 治疗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