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及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45例临床诊断DCM患者,按NYHA心功能标准分级,A组(心功能Ⅰ~Ⅱ级)l6例,B组(Ⅲ~Ⅳ级)29例;检测各组HRV时域指标、QT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检测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CM患者HRV各项时域指标显著降低(P<0.05~<0.001),QTd显著增加(P<0.001);且随着心功能恶化,HRV时域指标下降,QTd增加越趋明显(P均<0.001);HRV各时域指标与QTd及LVDd呈显著负相关(P<0.001),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P<0.001);QTd与LVEF及LVDd也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HRV和QTd变化与DCM患者的心功能恶化是一致的,对预测DCM患者预后有较高价值,是一种简单的无创评定方法.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心率变异性 QT离散度 心功能 HRV DCM
  • 简介: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血清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超声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NT-proBNP明显升高,B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A组NT—proBNP高于B组(P〈0.05);A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B组[(83.6±3.7)%VS(21.8±6.5)%,P〈0.05];NT-proBNP与心室起搏比例呈正相关(r=0.736,P〈0.05),与LVEF无相关性(r=-0.112,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可随心室起搏比例增高而升高,心室起搏比例增高对患者的心功能可产生负面影响。

  • 标签: 病窦综合征 室间隔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利钠肽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与小剂量利尿剂联用治疗缺血性心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因心肌缺血导致心舒张功能不全的心衰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52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第3、第7天的显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4.7%、97.2%,对照组分别为69.2%、80.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副反应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灯盏花素并小剂量利尿剂治疗缺血性心舒张功能不全疗效可靠,且副反应少于对照组,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灯盏花素 小剂量 利尿剂 联合治疗 疗效 副反应
  • 简介:目的评价L-精氨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维生素C治疗组和L-精氨酸治疗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用药3周后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和脂蛋白(a)[Lp(a)]的浓度.结果治疗3周后,L-精氨酸治疗组N0高于对照组(P<0.05),ET-1、CRP、Lp(a)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L-精氨酸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内皮功能 L-精氨酸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C-反应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PAF)患者左心功能、心脏结构特点及与脑钠肽(BNP)、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西安市第九医院确诊的高血压合并PAF组(即PAF组70例)、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组70例)、同时期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70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三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质量指数(LVMI)、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检测血清BNP和ET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PAF组的LAD、LVESD、LVEDd、IVSTd、LVPWTd、LVMI显著的高于高血压组、对照组(P〈0.05),PAF组的LVEF显著的低于高血压组、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LAD、LVESD、IVSTd、LVPWTd、LVMI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LVEF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研究对象的SV、C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伴PAF患者血浆BNP、ET水平与LAD、LVESD、LVEDd、IVSTd、LVPWTd、LVMI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与患者的LVEF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与SV、CO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PAF患者的左心功能下降、发生较为明显的心肌重构,且与患者血浆BNP、ET关系密切.

  • 标签: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左心功能 左心结构 B型钠尿肽 内皮素
  • 简介: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前、后左心房及左心室的大小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2年12月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术前及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诊,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房内径术后明显减小,并在随访中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达到平衡。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短期内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经导管封堵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后左心室及左心房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及左心房大小恢复平衡。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能恢复到正常。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气囊封堵 超声心动图 心脏重构
  • 简介: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老年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不全患者室壁运动积分指数(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不全患者(LVEF为32±8%)30例,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60mg/d,分3次服用,对照组仅使用常规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曲美他嗪治疗后VMI显著下降(下降22.61%).LVEF显著升高(升高18.98%),心脏指数(CI)显著升高(升高13.29%);对照组分别下降8.21%,4.94%。升高2.70%(P均〈0.01)。心率×收缩压乘积、周围血管阻力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改善老年心肌梗塞后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VMI和LVEF。

  • 标签: 曲美他嗪 心肌梗塞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分析和比较应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老年人和青年人房室结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仅患有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36例和青年组(14~45岁)40例,均为行慢径消融术成功病例,对比消融前后和两组间的房室结功能参数,分析和比较这两组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房室结电生理特点的异同.结果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两组病例消融后较消融前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及最长A2H2间期均缩短,而老年组的心动过速周长、消融前后窦性心率周长及消融后房室结前传文氏周期均较青年组延长.结论老年人的房室结前传电生理特性较青年人为差,而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慢径有效消融后,房室结电生理特性的变化规律不受年龄因素影响.

  • 标签: 电生理学 房室结 心动过速 房室结折返性
  • 简介:X综合征病人出现ST段压低前的短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英]/PonidowskiP……//Am.ofCardiol.-1996.77-942-947典型心绞痛,运动试验阳性、冠脉造影正常者诊断为X综合征。其发生机理曾被认为主要是冠脉储备功能下降,新近研...

  • 标签: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X综合征 ST段压低 心率变异 频谱分析 能谱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CHF患者(NYHA心功能Ⅱ~Ⅳ级)76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的利尿、强心、扩血管治疗;试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mg,每日1次口服,连用12周。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NYHA分级、心率、心胸比例、超声心动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较常规治疗对照组心胸比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下降[(0.58±0.05):(0.62±0.09),(56.1±9.4)mm:(60.0±8.7)mm,P均〈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升高[(0.50±0.09):(0.42±0.12),P〈0.05],血清BNP水平显著降低[(676.8±226.3)mg/L:(878.6±119.8)mg/L,P〈0.051。且血清BNP的降低程度与LVEF呈负相关(r=-0.920,P〈0.01)。结论:厄贝沙坦结合常规抗心衰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的过度激活,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而BNP水平与心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治疗CHF的监测指标之一。

  • 标签: 厄贝沙坦 利钠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 简介:目的分析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测量右心室容积和右心室射血分数(rightventricularejectionfraction,RVEF)的可行性,及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TDE)所测量的右心室容积、RVEF、右心室面积及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ightventricularfractionalareachange,RVFAC)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85例行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采集其右心室全容积图像,同时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相关数值。将超声心动图图像导入Tomtec4DCardioView工作站,手动调节图像并描记心内膜边界后,软件分析自动得到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ightventricularend-diastolicvolume,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ightventricularend-systolicvolume,RVESV)、RVEF;手动计算右心室搏出容量(rightventricularstrokevolume,RVSV)。对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值与二维超声测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得的RVEDV、RVESV、RVSV较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值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测得的R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两种方法所测RVEDV、RVESV、RVSV及RVEF相关性良好(r=0.79、0.82、0.68、0.64,P〈0.05);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EDV、RVESV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测右心室舒张末期面积、右心室收缩末期面积相关性良好(r=0.76、0.79,P〈0.05)。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EF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所测RVFAC也有较好的相关性(r=0.56,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容积、RVEF是可行的,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值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更好的评价右心室收缩功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三维 右心室 风湿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右心室不同比例及部位起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植入体内埋藏式双腔心脏起搏器的患者64例,根据术后1年起搏器程控仪上显示的右心室起搏比例将患者分为A组(≥50%)和B组(<50%)各32例,将A组分为A1(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A2(右室心尖部起搏)两个亚组各1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A,B两组及A1,A2两亚组术后1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房内径(LAD)。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x-strain软件测量并比较两亚组术后1年左室室间隔各段及左室中段室间隔各层的心肌应变率。结果A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平均(78.5±5.1)岁;B组男性22例,女性10例,平均(77.1±4.9)岁。A1组共16例,平均(78.8±5.4)岁;A2组共16例,平均(78.0±5.1)岁。A,B两组术前LVEF、LVEDD和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时A组LVEF下降,LA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DD无明显改变(P>0.05),B组LVEF、LVEDD和LAD均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年时A组LVEF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DD和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和A2亚组术前LVEF、LVEDD和LA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时A1亚组LVEF、LVEDD和LAD均无明显改变(P>0.05),A2亚组LVEF下降,LVEDD和LAD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A1亚组LVEF高于A2亚组,LVEDD和LAD低于A2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1组左室室间隔基底段和中段于收缩期、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的心肌应变率高于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组左室中段室间隔的内中外3层于收缩期、舒张

  • 标签: 右心室 起搏比例 起搏部位 心功能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分析功能性胃肠病流行情况,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借助于三级抽样法,对我地区范围内3000例观察对象进行调查,并就其年龄、患病情况、性别以及心理状态的各不相同加以对比。结果不同性别间,功能性肠胃病患病情况对比,男性患病例数较多于女性,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年龄段观察者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均在30.0%~71.0%间;以50~5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为70.3%,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胃肠病1620例患者发现伴有焦虑情绪障碍者127例,抑郁情绪障碍者158例;无功能性胃肠病1380例中焦虑情绪障碍者62例,抑郁情绪障碍者78例;两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功能性胃肠病50岁以上人群属高危人群,心理因素与发病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流行情况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心衰病人脑组织血氧含量及血氧变化波形相关性.方法用Runman仪检测慢性心衰病人、心功能正常的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人及正常人的脑组织血、氧含量及血氧变化波形,并进行分析.结果慢心衰病人与对照组相比血氧含量及血氧波形相关系数均降低(P<0.01).结论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脑组织低含氧与血氧波形相关系数异常可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参数之一.

  • 标签: 近红外光 无创检测 慢性心功能不全 脑组织 血氧含量 血氧变化波形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室性期前收缩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2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根据室性期前收缩数量与24h总心率的比值,分为低负荷组(〈10%,50例)、中负荷组(10%~20%,108例)、高负荷组(〉20%,62例),同时选择68例无室性期前收缩的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各组患者的心功能参数指标,同时检测其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及高负荷组的QT间期、QRS波时限明显增宽,矫正QT间期明显延长(P〈0.05或〈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中负荷组、高负荷组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流出道内径(LVO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每博心输出量(SV)、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NT-pro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5或〈0.01)。双变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与QRS波时限、矫正QT间期、LVEDd、RVEDd、NT-proBNP呈直线正相关(r=0.42~0.65,P均〈0.01);与LVEF呈直线负相关(r=-0.62,P=0.001)。结论:随着室性期前收缩负荷的增加,左室的结构及功能可发生改变,因此应注意监测相关指标,及早进行临床干预。

  • 标签: 室性早搏复合征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10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1支病变30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15例;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支病变60例、2支病变35例、3支病变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6.4mm、LVEF26.0%、FS14.4%、DC≥4.5ms3例(3.00%);LVIDD68.2mm、LVEF24.6%、FS12.8%、DC2.6~4.4ms8例(8.00%);LVIDD69.8mm、LVEF22.8%、FS11.4%、DC≤2.5ms15例(15.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47.0mm、LVEF50.4%、FS26.8%、DC2.6~4.4ms2例(2.00%);LVIDD47.2mm、LVEF48.8%、FS24.6%、DC2.6ms3例(3.00%),P<0.05.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8.2mm、LVEF24.6%、FS12.8%、AC≤-8.0ms2例(2.00%);LVIDD69.8mm、LVEF22.8%、FS11.4%、AC≤-7.0ms3例(3.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47.2mm、LVEF48.8%、FS24.6%、AC≤-7.0ms1例(1.00%),余均无死亡病例.AMI心力衰竭患者组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比较,P<0.05.结论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功能测量 心率减速力 猝死
  • 简介:目的评估代谢综合征患者空气污染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3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代谢综合征患者61例,平均年龄62.41±9.12岁,对所有受试者采用Endopat2000进行充血反应指数(RHI)的内皮功能测定。获取所有受试者居住详细地址信息及其经纬度和北京市同时期35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的空气污染物数据,通过ArcGIS10.0软件将北京市网格化(分辨率为0.05°,≈5.5km)获取受试者居住地址的污染物暴露水平作为个体化暴露水平。并从中国气象局获取同时期日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和气压。结果研究期间所有受试者个体化大气污染物,包括吸入直径<2.5μm或<10μm的颗粒物(PM2.5、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日均浓度分别为78.2、129.6、52.9、25.0、1.2和59.1μg/m3。多元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前15d累积PM2.5和PM10每增加10μg/m3,RHI分别下降0.87和0.72(P均<0.05),然而并未发现气体污染物与RHI的相关性(P>0.05)。结论颗粒物污染与代谢综合征患者亚急性内皮功能受损相关,该机制可能部分解释空气污染所致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的增加。

  • 标签: 空气污染 PM2.5 代谢综合征 内皮功能
  • 作者: 俞冰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0-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1年第21期
  • 机构: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江苏 南通226300
  • 简介:目的:评价分析心律平和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5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2组,对照组26例患者采用心律平治疗,观察26例患者进行胺碘酮治疗,探究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左心射血分数):(48.20±4.01)%;LVE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7.32±4.77)mm;LVES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39.33±2.57)mm,和对照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能够绝大程度上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心律平;胺碘酮;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因胸痛住院患者88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心绞痛(AP)组和对照组,填调查表,入院择日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前采股动脉血,以ABC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和IGF-1浓度,入院2周内完成超声心动图,所有资料用SPSS10.0软件处理.结果:AMI患者与AP患者相比,血清TGF-β1浓度较低(P<0.05),IGF-1血清浓度较低(P<0.001);冠心病患者血清IGF-1水平与EF(P<0.05)和FS(P<0.02)正相关.结论:TGF-β1和IGF-1对冠心病患者具有某种保护作用,其中IGF-1能保护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血清 TGF-Β1 IGF-1 冠心病 心功能 转化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