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各国踊跃参与的国际合作实践。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确保可持续的共同安全以及用怎样的地缘政治思想作指导。历史上传统的“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等地缘政治学说,目的大都是为争夺地缘霸权或军事战略服务的,与“一带一路”追求的互利共赢目标格格不入。然而,某些国家仍会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角度看待“一带一路”。为使“一带一路”建设拥有与其相配套的地缘政治新概念,作者提出“海陆和舍论”,即海洋国家与陆地国家之间、海洋国家之间、陆地国家之间,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和平合作,通过互利共赢,打造结伴不结盟的网络化利益共同体、安全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政策沟通,形成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网状开放体系。可持续安全的“海陆和合论”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实践,必将打破传统地缘政治学所导致的“海陆对抗”或“欧亚大陆地缘争夺”的恶性循环。

  • 标签: 一带一路 可持续安全 海陆和合论 地缘政治 命运共同体
  • 简介:政治地理学理论视角看,隋唐东征军事活动反映了大陆地带、边缘地带和海洋地带三个地带上的军事政治力量角逐。隋唐王朝、高句丽和日本分别成为这三个地带的主导性力量,其中朝鲜半岛及其周边海域是东北亚的战略重心,而半岛西南部和黄海及对马海峡是这个重心区域的战略枢纽,当时的百济国则占据着边缘地带战略枢纽位置。正是在唐朝发展强大海上军事力量并控制百济之后,才实现了东征之役的战略突破,这也反映了海上力量对当地的战略影响举足轻重,在东北亚地缘环境中起到了特殊作用。

  • 标签: 隋唐 东征 东北亚 地缘 日本 朝鲜半岛
  • 简介: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地缘政治学意义及其新发展:一、关于地缘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及其演化: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地缘政治学的因素,但主要是从中国历史与现实发展中汲取营养和启示,得出的智慧结晶;三、"一带一路"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地缘政治学说的新发展;四、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加速西藏的跨越式发展。

  • 标签: “一带一路” 地缘政治学 新发展
  • 简介:福建省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份。早在远古时代福建与台湾是连在一起的,台湾海峡在那时是陆地。台湾的文明最早源头及发端均来自大陆。据考古证明,台湾出土新石器时代遗物和福建省新石器文化同属一个类型。即使大陆与台湾之间出现了海峡,福建省凭借距台湾最近的地理优势,仍与台湾保持着千

  • 标签: 新石器文化 遗物 新石器时代 中国 台湾省 考古
  • 简介:彭城,既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一个文化徽记;它既是徐州人的栖息地,更是徐州人的精神家园。正如历史上徐州的版图不断变动着,徐州地域文化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边界,它更像一个宽泛的"文化场",塑造着徐州美术家的个性,影响着徐州美术的面貌。从古至今,徐州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美术家。在现当代时期,徐州地区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的美术家,其创作成果之丰硕、影响之深远,已得到举世公认。然而,学界迄今对徐州的美术现象,对徐州美术家群体,都缺乏深入、系统的思考和研究。笔者用"彭城画坛"这个概念来称呼徐州美术界。在本文,它

  • 标签: 美术工作 地缘文化 李可染 文化场 艺术群体 艺术创作
  • 简介:黔北仡佬族所居住的环境,是处于边缘中的边缘,这种边缘的时空中形成了仡佬族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殊形貌和模式:在于对神的景仰与对生活的关注紧密相连;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往中,特征的丢失与身份的强化并进。

  • 标签: 地缘环境 黔北仡佬族 有形文化遗产 无形文化遗产
  • 简介:在今天的世界上,全球化成为一种公认的历史潮流,然而全球化的潮流并没有改变一个延续了许久的事实:国家仍是目前世界力量格局的基本单元。国家作为一种空间生物,必须要依赖一定的地理空间才能生存,这就决定了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要素仍然是影响全球格局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地缘经济 基本单元 地理空间 地缘政治 全球化 世界
  • 简介:南海安全是我国地缘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主权完整、领土安全、资源安全、战略安全等重大核心利益.本文通过对典型文献的归纳和总结,对南海问题与我国地缘安全的相互关系进行系统综述,从国土安全、通道安全、资源安全、战略安全等多维度对南海地缘安全环境进行分析,基本理清了当前南海地缘安全研究的基本脉络.

  • 标签: 地缘安全 国土安全 通道安全 资源安全 战略安全
  • 简介:<正>引言我国地大物博,出产众多特色产品,其中许多产品以产地的地理名称冠名,其品质与该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大家都能举出一些耳熟能详的例子:杭州西湖龙井、江西景德镇瓷器等,一般说来这类产品的标识蕴含着较大的经济价值。现实中。许多著名的土特产品被假冒仿制,声誉受到极大损害,甚至成为某种商品的通用名称,如原产于云南大理的大理石如今已

  • 标签: 地理标志 原产地名称 通用名称 商标保护 地理名称 集体商标
  • 简介:波兰的地缘处境和历史经历决定着波兰外交策略的选择。在后冷战时期波兰正是从历史和地缘出发构筑起三重均势,从而维护自身的安全。

  • 标签: 波兰 地缘 历史 后冷战时期 均势
  • 简介:家法之说始自汉代,且与学派、地缘的因素交织,中经魏晋、唐宋,至清代而大盛。清代乾嘉以后讲家法,既包括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区分,也包含吴派、皖派、扬州学派的地缘关系,还包括师承、治学精神、态度、方法上一以贯之的某种主张。家法重根底、别门户、开风气的传统,使得学脉绵延,学术因争鸣而繁荣,研究趋于精密,但谨遵传统、严守门户又会妨碍学术的会通与发展,并使门派内的研究趋于僵化或繁琐。

  • 标签: 经学 学派 家法 地缘
  • 简介: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促进族群与国际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在与东盟国家交往中存在的地缘政治优势、地缘经济优势和地缘文化优势,提出正在崛起中的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做好在东盟国家的汉语推广工作,传播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人类多元文化,推动“和谐地区”与“和谐世界”的构建。

  • 标签: 汉语推广 地缘优势 东盟
  • 简介:高校地缘集群是基于空间和地理关系的区域高校群体协同系统。我国高校区域集聚经历了自然演进、被迫迁移、规划调整和区域竞争或地方博弈的四个阶段,且以演进模式即以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集聚地域的影响深远。

  • 标签: 区域高校 伦理问题 集群 地缘 自然演进 区域集聚
  • 简介:为解决国内日益严重的能源困境,印度积极推动海外能源战略通道建设,并根据本国的地缘特点分别在北线、西线和东线三个方向构建油气管道与海运航线相结合的能源战略通道.印度的这种做法对于南亚,乃至整个印太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地缘影响,逐渐推动印度成为印太地区的重要战略支轴,加强美印两国的战略合作,促使印度积极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并导致中国在相关地区的战略影响力受到削弱.对此,中国应尽力规避地缘风险,积极参与印度能源战略通道建设,维护地区稳定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

  • 标签: 印度 能源战略通道 三条线路 地缘影响
  • 简介:本文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以来的国际地缘政治态势,认为伊战后国际地缘战略态势发生了四大变化,即:大西洋变宽了、太平洋变窄了、亚太升高了、中国崛起态势更明朗了.文章还在分析美、欧、俄、日等主要战略力量的地缘战略调整的基础上,对未来世界地缘战略态势的变化前景进行分析,认为今后一二十年,大国地缘政治关系将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这有利于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战略目标.

  • 标签: 地缘战略 美欧矛盾 国际矛盾 亚太地区 恐怖活动
  • 简介:柯尔克孜族成为跨国民族,起因为近代沙俄向外扩张以及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定。跨国后的柯尔克孜族居住于西部天山两侧,1170公里长的边界线将同一民族分为两半。柯尔克孜族所在地区自古以来便处于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一些著名的山口就位于其中。跨国后,位居边界线两侧同源民族之间的关系,随着所在国政治、外交关系的变迁而疏密,同时,还和两个国家的政策以及国力的强弱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柯尔克孜族 交通 新疆 同源跨国民族 中亚地区
  • 简介:唐朝后期新罗张保皋的海洋活动带有海权性质,其形成的政治原因是多元的。唐朝的国策导致其战略上重视内陆,放弃海上开拓的地缘政策的形成。淄青镇李氏集团曾一度割据海疆,构成海上影响力,但被唐宪宗平定。此后,唐朝便默许张保皋海洋势力的兴起。

  • 标签: 张保皋 海权 地缘政治 海上力量 东亚
  • 简介:西北地区是中国国家安全的西部门户。梳理近代以来中国的西北战略,可以总结出中国西北战略的演变过程。进入21世纪,中国的西北地缘处于历史上最安全的时期。在新形势下,新疆是中国西部开发的战略省份,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反恐合作的重要基地;深化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则是保持中国西北地区稳定的外部保障。

  • 标签: 中国西北 国家安全 地缘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