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舍曲林治疗对伴强迫精神分裂症(SOCS)的效果,为SOCS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SOC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Y-BOCS及NOSI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4周后,Y-BOCS评分研究组(t=13.31,P<0.01)和对照组(t=8.18,P<0.01)均低于治疗前;NOSIE评分研究组在总积极因素分(t=7.92,P<0.01)和总分(t=11.45,P<0.01)高于治疗前,总消极因素分(t=9.14,P<0.01)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研究组Y-BOCS及NOSIE评分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结论rTMS联合舍曲林与单用舍曲林治疗均能改善SOCS患者的强迫与精神症状,但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 标签: 强迫症状 精神分裂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强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8例单纯应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38例则在利培酮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舍曲林治疗,比较两组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PANSS总分、Y-BOCS总分、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利培酮联合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强迫的改善效果较单纯应用利培酮更为理想,并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利培酮 舍曲林 精神分裂症 强迫症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64例精神分裂症伴强迫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使用利培酮片联合舍曲林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进行治疗,并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PANSS总分、Y-BOC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比对照组低,两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对精神分裂症伴强迫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氨磺必利联合舍曲林 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自知力不良型强迫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75例强迫患者根据自知力的三个维度评分分为研究组(自知力不良型组)22例,对照组(自知力完整组)53例,均常规应用氯米帕明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焦虑抑郁的严重程度,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w、4w、6w、8w末采用强迫量表评定两组患者强迫及药物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强迫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两组强迫量表总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呈持续性下降,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6w、8w末强迫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知力不良型强迫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强迫较严重,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差。

  • 标签: 强迫症 自知力不良 临床特征 强迫症状量表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综述强迫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的进展,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强迫的认知行为治疗中的有效性、接受度和局限性,以期未来研发及深入探索系统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应用程序,并提供更可靠、专业、安全的循证证据,为强迫患者提供专业化的智能诊疗。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认知疗法 数字化
  • 简介:摘要强迫患者多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和成年早期发病,心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儿童青少年时期是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受遗传-环境因素影响出现个体神经元损伤、髓鞘形成异常、突触过度修剪、突触异常连接等。儿童青少年强迫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其可能涉及遗传变异、免疫激活、神经递质失调以及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中关键脑区的功能及结构异常。随着神经影像学及光遗传学等先进技术的发展,对大脑动态发育过程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儿童青少年强迫的病因机制也有了进一步的探索。文章就该领域最新研究进行综述,聚焦神经发育,从神经免疫、神经结构、神经影像、神经生化等多学科多角度阐释强迫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为强迫的早期精准诊断、识别与干预提供新思路。

  • 标签: 强迫症 儿童青少年 神经发育 神经免疫 神经递质 神经影像 功能连接 神经遗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独生、特困、生源地、学历层次、学科的强迫(≥2.5)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状况.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对361名强迫大学新生进行测量.结果(1)男生与女生之间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3.26,P=.001);(2)特困生与非特困生之间在自我的灵活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35,P〈.05);(3)其他类型新生在自我和谐的三因子及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强迫大学新生的自我和谐程度相对较低,高校应加强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适时进行临床心理干预.

  • 标签: 强迫症 自我和谐 大学新生 心理干预
  • 简介:很多强迫根源于潜意识及由潜意识导致的焦虑与人格结构的失衡,治疗强迫应以此为基点,通过咨访双方的交流发掘个案内心深处与病症有关的潜意识,使其潜意识暴露,焦虑缓解,人格结构获得平衡,症状得以解除。故此,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在强迫治疗中都具有针对性。

  • 标签: 弗洛伊德 强迫症 潜意识 焦虑 人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强迫人格特点、家庭环境因素,以期减少强迫的发病。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强迫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5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回顾分析研究组强迫患者的人格特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以及家庭功能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家庭教育中情感温暖与理解、家庭环境中亲密度等正面因子以及家庭整体功能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中的负面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强迫患者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其发病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 标签: 强迫症 人格特点 家庭环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心理干预疗法对强迫患者的疗效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强迫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一百三十六例,并且对其进行了随机分组,观察组的患者给其进行了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心理护理,对照组的患者实施了常规护理,并且对两组患者患者护理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对SCL-90量表强迫量表(Y_BOCS)、Hami-Iton焦虑量表通过指标评分,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结论对于强迫患者来讲,心理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消极情绪,更利于患者的身体早日康复。

  • 标签: 强迫症 行为治疗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迫患者的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精神疾病诊断标准ICD-10强迫诊断标的患者40例,给予患者药物及心理治疗后,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对强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后,患者强迫及与强迫相关的症状均有显著缓解,总有效率为80%,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对强迫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和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的影响,促进其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 标签: 强迫症 心理护理 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强迫(OCD)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焦虑障碍性疾病,临床上通常表现为强迫思维和活动的一种精神类疾病,具有意识强迫以及反强迫共存等特点,患者在患病期间可能出现违背自身意愿的想法或者活动不断入侵患者的日常生活。患者的这种想法以及行为活动虽然来自于自身,对于这种强迫思维和活动极其抗拒,但是,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目前,临床上通过加强对于强迫与生化、内分泌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五羟色胺是对于强迫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强迫症 生化 内分泌 研究进展
  • 简介:你有强迫吗?总怕没锁门,这是强迫初期。每次上下楼梯,都会数一下阶梯数,以保证右脚走完最后一级台阶,这是强迫的中期。妈妈说,我们一家子就差一个处女座,要给我添一个处女座弟弟。哎呀,没治了,这是强迫晚期!有强迫的人伤不起,强迫的人生好艰难!

  • 标签: 强迫症 数一 在路上 对我说 次见 无可救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强迫患者反应抑制能力的影响。方法2014年4月到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60例强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氯丙咪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都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的反应抑制能力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96.7%和83.3%,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反应抑制能力评分分别为12.34±2.55分和24.25±3.33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3.23±4.29分和33.10±3.87分(P<0.05),组间对比差异也明显(P<0.05)。结论针刺能改善强迫患者的反应抑制能力,提高治疗效果,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针刺 强迫症 氯丙咪嗪 反应抑制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迫患者脑灰质和白质结构改变是否在同一样本中反映了相同环路的异常。方法对54例强迫患者(强迫组)和54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3D结构磁共振成像扫描和弥散张量成像扫描。基于SPM分析软件,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分析强迫组全脑灰质体积与对照组的差异;基于FSL软件,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学探讨强迫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强迫组左侧额中回、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左侧中央前回及右侧颞下回灰质体积减小(P<0.05,Alphasim校正),胼胝体体部和胼胝体膝部FA值减小(P<0.05,FWE校正)。结论强迫患者的灰质体积和白质完整性均存在异常,且异常区域多位于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相关脑区,强迫的灰、白质结构异常可能同时出现。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