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高层、高层的住宅楼越来越普遍,饮用二次供水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二次供水由于有储水箱,如不能定期及时清洗,水中相对容易滋生一些微生物,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在现代信息获取和传播简单快速的情况下,由饮用水产生的的危害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二次供水的微生物检验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但是,基层实验室在检验过程中存在一些的质量问题,对二次供水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在二次供水检验中,采取有效的质量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二次供水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病区质量管理模式方法,进一步提升病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确保病人安全。方法采取科室护士长质控和科室护理质量小组质控,建立病区质量记录本,质量活动,质量分析,质控控制会议,持续改进记录,对病区护理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结果通过多层次多方位的质量,实行质控反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承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要环节,在质量持续改进中实效性明显。

  • 标签: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实现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除实验室本身的质量以外,临床所提供的标本也是质量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血液是临床检验项目中应用最多的标本,本文从护理角度阐明如何提高血液标本分析前质量

  • 标签: 血液 护理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中药质量的安全、稳定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首要目标,通过多种先进的中药质量技术及中药化学对照品应用,可以有效控制中药质量,提高中药品质。此外,政府机构需重视对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支持,新药研发时需以临床需求为指导,正确选择剂型,确保使用过程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新药研发的质量,保证临床用药效果。

  • 标签: 中药 质量控制 新药研发 问题 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克痹康搽剂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分析,为今后的质控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方法建立薄层色谱法,对克痹康搽剂中红花、赤芍、木瓜等药材展开定性鉴别,并对处方中有毒性药材草乌、马钱子所含的主要成分乌头碱、士的宁进行限量检查1。结果用薄层色谱法建立的鉴别项和限量检查项具有专属性强、无干扰、重现性好等优势。结论上述建立方法对克痹康搽剂的鉴别和限量进行检测,方法可靠,专属性强、无干扰,可确保用药安全,值得关注。

  • 标签: 克痹康搽剂 质量控制 薄层色谱 鉴别 限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及防控措施,为今后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96例患者的临床检验资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不采取质量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质量及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与临床病理符合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检验结果与临床病理符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及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诊断依据,具有广泛实践意义。

  • 标签: 免疫检验分析前 质量控制 干预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清洗质量与提高的对策方法。方法收集我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医疗器械共1000个,选择两组工作人员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清洗、消毒。对照组采取传统手工清洗方法,观察组采用手工清洗和机器清洗相结合,同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加强清洗难点管理,保证器械清洗质量。比较两组器械清洗的质量效果及临床各科室医生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及临床各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消毒供应室清洗质量管理,提升了器械质量检测合格率,有效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安全。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清洗质量 合格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效果。方法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未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接受输血治疗患者132例为对照组。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实施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接受输血治疗患者13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血样不合格率、医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流程的环节质量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 标签: 输血检验流程 环节质量控制 输血意外事件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临床输血检验工作整体流程与质量的有效控制方法。方法观察在现行的管理流程下在2009年至2018年期间进行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的差错率。同时,随机选取在此期间进行相关治疗的5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质量管理的2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常规管理的另外2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在临床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率进行对比。结果在观察期内,两组患者的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工作中出现在差错率为0;在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加强输血检验流程的质量管理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临床治疗 输血检验 控制方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化生平合剂的质量方法并考察其在加速和室温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化生平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考察化生平合剂的稳定性。结果RP-HPLC法测定化生平合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影响因素试验、加速稳定性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表明,黄芪甲苷含量在上述条件下无明显改变,稳定性较好。结论RP-HPLC法能简单、准确的应用于化生平合剂的质量中,且本品稳定性良好。

  • 标签: 化生平合剂 RP-HPLC法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HE染色制片步骤以及质量方法。方法择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就诊病患石蜡切片150例为研究样本。依照最新质量方法,完成病理HE切片。结果使用标准流程,对150份病理切片进行快速染色,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病理染色质量和操作环节存在一定关联性,医疗技术人员在进行相关操作时,应严格依照检验流程,完成工作,制作出质量合格的切片,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性依据。

  • 标签: 病理HE染色 切片制作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66例来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选取时段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以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平均分组,其中33例进行常规生化检验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而33例常规生化检验联合质量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比较,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显著异常率明显较低,误差值明显较低、重现性明显较高、时效性明显较高,2组比较差异均P<0.05,形成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生化检验的基础上加强质量可提升检验效果,在临床检验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临床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程质量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常工作对比研究。结果总结出全程质量的若干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结论自动生化分析仪全程质量的各个环节将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 标签: 自动生化分析仪质量控制操作要点
  • 简介:摘要通过对2010年以来2000余锅次11万多个灭菌包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笔者认为,严格消毒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技术环节,加强对供应室各级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水平是减少湿包现象发生的有效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六西格玛(6R)质量管理方法,根据得到的数据评估当前风险管理方法在临床实验的质量的效果,并对其加以改进。方法收集2017年度关于临床实验室项目中通过风险控制得出的质量评估数据,使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中所允许偏倚的标准,其公式为R值=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通过计算机分析检测,就能够得出其所检验项目的质量指数,从中可以寻找得出其质量不佳的主要因素所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在10个临床实验室项目中,需要对其进行优先改进精密度的项目有60%,需要优先改良准确度的有30%。结论6R质量管理评估方法是一种能够评估风险管理对于实验室质量的有效工具,能够帮助临床实验室不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 标签: 风险管理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提出岛津X线机改装DR系统所摄图像的质量问题,分析讨论改装DR系统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和图像质量,旨在提高改装型DR系统的图像质量

  • 标签: X线机 改装DR系统 图像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门诊护理工作管理中应用护理质量体系后取得的效果。方法在2012年7—12月,在我院的门诊护理工作管理中实行护理质量体系,实施护理质量体系后,收集门诊上的护理资料与2012年1—6月未实施护理质量体系的6个月中的门诊护理资料作对比,从而得出应用后的效果。结果实施护理质量体系后,门诊上的护理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护理质量体系,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有很大的帮助,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护理工作管理 门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影响临床生化检查质量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对我院检验科生化室收到的存在质量问题或是检验过程中存在失误的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归纳出现的问题和制定的解决方法。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临床生化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采血前、采血中和采血后。采血前主要指患者本身的因素,采血中有来自外界的污染也包括标本本身的保存,采血后可能会因为标本存放时间过长或是检测仪器的操作问题等出现误差。结论积极采取质量措施,加强对收集标本的各个环节管理可以提高标本的质量,同时提高临床生化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生化检查 质量控制 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