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前哨淋巴(sentinel lymph nodes,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病灶长径<15 mm)射频消融治疗的初步经验,评估其可行性和疗效。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早期乳腺癌(病灶长径<15 mm)患者18例,超声造影引导下对腋窝SLN行细针抽吸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腋窝SLN病理阴性者,行乳腺癌射频消融治疗,评估病灶的完全消融率及复发率,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结果18例患者行超声造影引导下腋窝SLN的FNAC检查,阳性者1例,阴性者17例,SLN阴性17例患者(共17个乳腺癌病灶)均行射频消融治疗。病灶长径3.3~14.0(8.2±3.9)mm,消融时间9~18(12.8±2.7)min。术后1个月复查完全消融率为100%,随访9~46个月,无患者出现肿瘤进展。术后均无射频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患者对术后外观的满意度为100%。结论SLN阴性的早期乳腺癌(病灶长径<15 mm)行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是可行的,具有安全、微创、美观的优势。

  • 标签: 超声造影 射频消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细针抽吸细胞学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术中诊断前哨淋巴(sentinellymphnode,SLN)转移的最佳病理学方法。方法:收集204例乳腺癌患者,并进行淋巴定位,前哨淋巴活检、术中病理诊断。102例(A法)患者的前哨淋巴均二等分后再进行连续切片,另外102例(B法)患者的前哨淋巴先切成1mm-1.5mm厚的薄片,置于冷冻托头上,用水溶胶包埋;再从各个组织切面进行印片细胞检查,然后进行连续切片检查。以前哨淋巴转移的术后诊断作为金标准。结果:A组28(27%)例、B组42(40%)例检出前哨淋巴转移(P=0.05)。前哨淋巴转移灶平均大小:A组5.5mm、B组3.3mm(P〈0.05)。结论:B法能检出更多、更小的转移灶,并且需时少,花费人力少。而A法许多微小转移性不能检出。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理想的胃癌前哨淋巴(SLN)检测方法.方法前瞻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确诊的5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染料法组(20例)、核素法组(20例)和联合法组(19例),分别或联合注射专利蓝和^99Tc^m进行SLN检测.采用t检验和Х^2检验分析SLM的检出情况及SLN判断胃癌区域淋巴转移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染料法组共检出SLN38枚,平均1.9枚/例;核素法组共检出SLN31枚,平均1.6枚/例;联合法组共检出SLN56枚,平均2.9枚/例.联合法组中同时被染料和核素标记的SLN为46枚,单独被染料和核素标记的SLN分别为6枚和4枚.3组SLN检测数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P〈0.05).其中联合法组SLN的检出数目明显多于染料法组和核素法组(t=4.21,3.54,P〈0.05).染料法组、核素法组和联合法组诊断胃癌淋巴转移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5%(19/20)和5%(1/20)、90%(18/20)和10%(2/20)、100%(19/19)和0,其中联合法组的准确率最高(Х^2=163.01,P〈0.05),假阴性率最低(Х^2=170.14,P〈0.05).结论联合染料和核素标记物示踪法是检测胃癌SLN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胃肿瘤 前哨淋巴结 示踪法 染料 核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浅表肿大淋巴诊断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病理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颈部淋巴病理穿刺活检的160例患者作为探讨对象,均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符合穿刺活检适应症。自行选择7、9号穿刺针进行检查,对比取材例数及满意度,以及病理结果。结果 160例患者中7号穿刺针取材例数为102例,满意度为97.06%(99/102),160例患者中9号穿刺针取材例数为58例,满意度为96.55%(56/5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穿刺诊断确诊率为98.13%(157/160),与病理结果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颈部淋巴病理穿刺活检的取材率及满意度、检出率较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 颈部淋巴结病理穿刺活检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探讨用亚甲蓝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方法的可行性。根据亚甲蓝注射部位、注入亚甲蓝后取前哨淋巴时间分组,注入部位分肿瘤周围、乳晕区、肿瘤皮下,注入亚甲蓝后探查前哨淋巴时间分10min、15min、20min。结果显示,亚甲蓝示踪乳腺癌前哨淋巴时应以肿瘤周围或肿瘤皮下注射为宜;为避免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注射亚甲蓝后取淋巴时间尽量掌握在15min。

  • 标签: 乳腺肿瘤·前哨淋巴结·亚甲蓝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前哨淋巴转移与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始于2022年8月,止于2023年2月,从这一期间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29例,均接受超声造影,对比病理学、超声造影的检查结果,并计算出超声造影的预测值、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经超声造影,检出的前哨淋巴有52枚,手术切除55枚,超声造影检出率94.55%(52/55),经病理学检查,有13例前哨淋巴转移。从表一数据来看,经超声造影预测,阳性的预测值为62.50%(5/8),阴性的预测值为90.48%(19/21),敏感性为71.43%(5/7),特异性为86.36%(19/22),准确率为82.76%(24/29)。结论:在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转移与否时,需将超声造影和其他方式结合起来,方可获得更准确结果。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转移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超声造影诊断乳癌前哨淋巴(sentinellymphnode,SLN)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筛选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分别行经皮、经乳晕周围皮下超声造影,最后以美兰染色为诊断金标准,评价两种注射诊断效用。结果经肿瘤周围皮下注射与经乳晕周围皮下注射成功率、发现转移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肿瘤周围皮下注射与经乳晕周围皮下注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超声造影诊断SLN效用较高,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在90%以上,肿瘤周围或乳晕周围皮下注射均可满足需要。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连续病理切片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价值。方法 选取 2017年 8月 -2018年 9月在我院治疗的 100例乳腺癌患者,对 100例患者的 243枚乳腺癌前哨淋巴根据不同的间距行进行连续切片,并用 HE染色。通过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和临床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原因相结合,以确定连续切片检测微转移的最合适距离。结果 在所有的乳腺癌前哨淋巴切片中,通过连续切片 HE染色,发现当间距每隔 100µm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降低,从 8.1%降低到 1.5%。间距 100µm, 200µm和 300µm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和 400µm, 500µm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通过研究表明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类型,受体状况和 HER-2、 Ki-67表达均没有明显关联。结论 连续病理切片能够有效提高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

  • 标签: 连续病理切片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连续病理切片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对100例患者的243枚乳腺癌前哨淋巴根据不同的间距行进行连续切片,并用HE染色。通过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和临床存在的各种类型的原因相结合,以确定连续切片检测微转移的最合适距离。结果在所有的乳腺癌前哨淋巴切片中,通过连续切片HE染色,发现当间距每隔100µm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降低,从8.1%降低到1.5%。间距100µm,200µm和300µm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检出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和400µm,500µm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并且通过研究表明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类型,受体状况和HER-2、Ki-67表达均没有明显关联。结论连续病理切片能够有效提高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微转移。

  • 标签: 连续病理切片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微转移 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亚甲蓝存结直肠癌前哨淋巴(sentinellymphnode,SLN)新鲜离体标本定位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以1%业甲蓝对49例新鲜结直肠癌离体标本作SLN定位,标本染色后10分钟内先蓝染的第1—4个淋巴视为SLN.所有标本均行常规石蜡切片.阴性的SI。N冉行多层切片,观察SLN对区域淋巴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49例病人中有47例检出SLN,检出率是95.92%,共获得SLN98枚,平均每例2.09枚(1~4枚)。SLN预测区域淋巴转移的准确率为97.87%;特异性为95.83%;敏感性为94.45%;假阴性率为3.70%.结论以1%亚甲蓝作结直肠癌新鲜离体标本SLN定位简单、易行、可靠。SLN转移与否,可基本能反映区域淋巴的转移状况。多层切片可降抵SLN的假阴性率。

  • 标签: 直肠癌 前哨淋巴结 多层切片
  • 简介:前哨淋巴(SLNB)是指局部淋巴中最先接受淋巴引流的淋巴,也是最先接受肿瘤转移的淋巴。如果前哨淋巴未发现转移,该区域其他淋巴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很小[1]。这是因为腋窝淋巴转移通常是顺序发生的,按照Berg分级的第Ⅰ水平至第Ⅱ,Ⅲ水平逐级进行。肿瘤细胞跳过第Ⅰ水平淋巴,而直接转移到高水平或上一水平淋巴的情况并不常见。

  • 标签: 乳腺肿瘤 亚甲蓝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是朗格汉斯细胞的克隆性肿瘤性增殖。好发于儿童,老年人罕见。本文探讨1例发生于老年人的多发淋巴肿大病例,形态学上肿瘤细胞簇状排列伴有噬血现象。免疫表型支持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子检测存在BRAF V600E突变。发生于老年人的LCH伴有噬血现象病例少见,病理诊断缺乏经验,容易误诊或漏诊。

  • 标签:
  • 简介:摘要淋巴分布于全身,包括体表和深部淋巴结核,为肺外结核的好发部位。有研究统计,本病居肺外结核病的首位,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以颈部淋巴最多(各约68%和90%),其次为腋下(各约10%和15%)。深部淋巴包括胸腔、腹腔和盆腔。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的逐渐增多,腹内淋巴结核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并明显高于其他脏器结核,其误诊率较高,常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应予以重视并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淋巴结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淋巴分布于全身,包括体表和深部淋巴结核,为肺外结核的好发部位。有研究统计,本病居肺外结核病的首位,儿童和青少年发病较多,以颈部淋巴最多(各约68%和90%),其次为腋下(各约10%和15%)。深部淋巴包括胸腔、腹腔和盆腔。近年来,随着结核病的逐渐增多,腹内淋巴结核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并明显高于其他脏器结核,其误诊率较高,常以并发症为首发表现,应予以重视并提高诊断水平。

  • 标签: 淋巴结结核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联合亚甲蓝(MB)双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术(SLNB)的远期随访结果及安全性,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特征及预后。方法连续入组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394例,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222例患者的基线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2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7个月,单独使用ICG或MB的前哨淋巴(SLN)检出率分别为96.4%和84.7%(P<0.001),检出SLN个数分别为740枚和604枚(P<0.001),阳性SLN检出率分别为100%和91%(P=0.014),阳性SLN检出个数分别为221枚和195枚(P<0.001)。未行腋窝淋巴清扫(ALND)患者与行ALND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7%和1.4%(P=0.57),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3%和15.7%(P=0.01),5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94.7%和91.7%(P=0.421),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0.8%和85.7%(P=0.285)。222例患者术后1、3、5年的OS分别为100%、96.8%、94.1%;DFS分别为100%、96.4%、89.2%。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患者年龄≤50岁,分子分型为三阴性及原发肿瘤>2 cm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HR分别为3.254、7.321、3.507(均P<0.05)。结论吲哚菁绿联合亚甲蓝双示踪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术是安全可靠的腋窝分期术式。患者年龄较小,分子分型为三阴性及原发肿瘤较大均为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吲哚菁绿 亚甲蓝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超声造影辅助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及标记前哨淋巴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吲哚菁绿作示踪剂的前哨淋巴活检手术前,在超声造影辅助下进行前哨淋巴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并使用蓝色染料标记针吸的淋巴。观察并比较术前穿刺和术中前哨淋巴活检的腋窝评估效果。结果超声造影下显示了3枚前哨淋巴,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未见转移。吲哚菁绿示踪下前哨淋巴活检出7枚淋巴,均未见转移。术前超声造影下标记的前哨淋巴能够在手术中识别并完全切除。结论早期乳腺癌超声造影辅助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及标记前哨淋巴技术有可能替代传统的前哨淋巴活检,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来论证此项技术。

  • 标签: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超声检查,介入性 活组织检查,细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