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论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治疗足痉挛畸形的方法,即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神经束切断术。方法:该手术通过显微镜的引导下,有选择地切断胫神经神经束,从而达到矫正足痉挛畸形的目的。为了评估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我们对一组20名患有 足痉挛畸形的患者进行了手术,并进行了术后随访观察。结果: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神经束切断术在矫治足痉挛畸形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术后观察发现,在手术后的一定时间内,患者的足部痉挛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步态得到了改善。此外,术后并未观察到明显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显微镜下选择性胫神经神经束切断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足痉挛畸形的方法。然而,由于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有限,进一步研究仍然是必要的,以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显微镜下 选择性胫神经 肌支神经束 切断术矫治 足痉挛 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入路(paraspinal approach)法联合神经监测技术(intraperative neuromonitoring, INM)在甲状腺手术中保护喉上神经(surperior laryngeal nerve,SLN)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条件的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患者21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129例)采用常规颈白线入路手术,观察组(n=8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间入路联合INM,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有无SLN损伤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对照组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6.64±4.10)ml和(16.58±3.90)ml(t=0.086,P=0.931);手术时间分别为(74.52±17.94)min和(72.06±15.31)min(t=0.792, P=0.43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SLN显露方面,对照组(134/180)明显低于观察组(98/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2,P=0.003);术后对照组出现暂时性SLN损伤6例,观察组未出现SLN损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2,P=0.044)。结论间入路联合INM对SLN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可提高甲状腺癌手术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 标签: 肌间入路 术中神经监测 甲状腺癌 甲状腺手术 喉上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人工面神经(artificial facial nerve,AFN)诱发单侧失神经支配兔的口轮匝收缩,探讨AFN诱发闭口时刺激电流的最适参数匹配组合情况。方法按照不同刺激参数组合,在不同时间点于清醒状态下经AFN体内刺激兔患侧口轮匝诱发其收缩,记录各组合下阈刺激、峰刺激的电流强度值,进而比较不同组合下刺激消耗的总电荷量。结果比较不同刺激频率、脉宽匹配组合下AFN的阈刺激消耗总电荷量及峰刺激消耗总电荷量,发现不同组间的频率因素、脉宽因素以及频率与脉宽的交互作用因素对总电荷的影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当AFN刺激频率为60 Hz,刺激波宽为100 μs时,在达到有效诱发麻痹口轮匝收缩的前提下,输出刺激电流强度相对最低、消耗的总电荷量最低,适合作为满足AFN低功耗要求的优选刺激参数组合方案。

  • 标签: 面神经麻痹 人工面神经 口轮匝肌 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不同程度的再生面神经对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后大鼠眼轮匝功能重建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的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4组大鼠均行面神经钳夹线拴损伤及面神经-舌下神经侧-侧吻合术(简称吻合术)。术后3个月,A组(对照组):模型建立后不做任何处理;B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1/3部分;C组:横截断结扎线近头端面神经2/3部分;D组:于面神经结扎线近头端全部离断面神经。分别于吻合术后1、2、3个月和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采用瞬目反应评分评估大鼠患侧眼睑的闭合程度;行运动诱发电位(MAPs)检测大鼠患侧眼轮匝的动作电位幅度及波幅下面积;神经元逆行示踪检测面神经核及舌下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的数量;面神经及移植神经半薄切片计数髓鞘数目。结果4组大鼠吻合术后1、2、3个月的瞬目反应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47、11.00、10.61、19.13,均P<0.05);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4组瞬目反应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6,P<0.05),其中D组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1);横截断面神经1周后,刺激面神经吻合口近头端及移植神经中点,4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7.56、11.86、6.33、4.65,均P<0.05),其中D组的MAPs波幅及波幅下面积均低于A组(均P<0.05)。神经元逆行示踪显示,4组的面神经核内阳性神经元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2,P<0.05),其中D组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低于A组和B组(均P<0.05)。4组的面神经干及移植神经中段髓鞘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33、6.35,均P<0.05),其中A组分别高于C组和D组(均P<0.05)。结论面-舌吻合术中保留面神经结构完整性具有积极意义,至少保留2/3再生面神经对眼轮匝恢复有利。

  • 标签: 吻合术,外科 面神经 舌下神经 眼轮匝肌 大鼠
  • 简介:目的讨论带蒂胸大瓣移植术修复舌部组织缺损修补术的护理技术和经验。方法仔细观察瓣的血运情况,确保伤口负压引流通畅,保持口腔清洁,及心理护理。结果胸大带蒂瓣移植舌部组织成活率100%,术刨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结论带蒂胸大瓣修复舌部缺损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舌部 胸大肌皮瓣 组织缺损 修复 术后护理 口腔清洁
  • 简介:目的总结游离阔筋膜张穿支瓣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应用游离阔筋膜张穿支瓣修复6例手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除1例术后发生表浅感染经换药愈合外.6例瓣全部成活,术后顺利。术后随访22~52个月(平均30个月),元明显的供区功能障碍,疗效满意。结论游离阔筋膜张穿支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以及瓣较薄的优点,适宜修复手和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 标签: 穿支皮瓣 移植 显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应用改良瓣法与眶隔固定术结合在眼袋整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8年 3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眼袋整形患者 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组各34例,对照组行改良后的瓣法眼袋整形术,观察组行改良瓣法结合眶隔固定眼袋整形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和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度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p

  • 标签: 眼袋整形 改良肌皮瓣法 结合 眶隔固定术 疗效观察
  • 简介:患者女,34岁,左下肢被汽车碾轧,伤后2h入院。急诊清创后左大腿下端形成约15cm×10cm的皮肤缺损,股直、股内、缝匠断端及部分股骨干外露(图1),但左大腿无骨折。创面换药及对症治疗,伤后27d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左小腿腓肠肌内侧头岛状瓣转移术。沿左侧腘窝后正中线纵向切开皮肤至深筋膜层,将小隐静脉及腓总神经牵向外侧进行保护。沿腓肠肌内、外侧头间脂肪线自上而下将内侧头肌肉钝性分离,并用手指将其与比目鱼钝性分离至皮肤切口。内侧头下端达内踝上约8cm,将内侧头腱膜向前横断,将大隐静脉于切口远端结扎,近端保留在瓣内,腓肠肌前面及其远端的瓣连筋膜一并切取。瓣的上端为腘窝,在深筋膜深层分离出用腘窝部的神经和血管。

  • 标签: 腓肠肌内侧头 岛状肌皮瓣 对症治疗 左大腿 碾挫伤 肌皮瓣转移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带蒂)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效果,对其修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123例,均采用带蒂)瓣修复法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组织缺损情况、治疗情况等进行仔细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为肿瘤切除术后缺损同期修复,围手术期安全性高达99.2%(122/123),1例术后第3d死亡。移植成功率高达93.4%(114/122),并发症发生率为19.7%。结论对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蒂)瓣修复进行临床治疗,严格根据缺损位置的组织量、全身状况以及缺损范围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带蒂组织瓣,可以有效提高移植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口腔颌面部 组织缺损 带蒂肌(皮)瓣
  • 简介:摘要2015年5月至2019年9月应用游离股外侧瓣移植术治疗7例顽固性慢性脓胸,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70岁,平均(66.38±11.24)岁。脓胸均为胸部外科手术后并发症,右侧6例,左侧1例。术中取游离股外侧瓣填塞脓腔,显微镜下行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动脉、静脉与胸背动、静脉间断缝合,以提供该组织瓣的血供。术后游离瓣成活6例,失活1例。术后随访(26.5±18.2)个月,1例恶性胸腺瘤转移复发,术后半年死亡;其他6例均瓣成活,脓腔填塞良好,无脓胸复发,无胸闷等不适。瓣供区愈合良好,下肢功能无明显影响。游离股外侧瓣移植术能有效填塞脓胸残腔,不改变胸廓外形,不影响下肢功能,适用于含有巨大脓腔、无法使用带蒂和其他游离瓣的术后慢性脓胸,近、中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腓骨瓣是一种用于骨重建的主力瓣。掌握瓣对于有益的重建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尚无完整的有关这种多功能瓣的综述。作者提供了对文献的简要回顾,解决了与瓣相关的困惑和挑战,并描述了他们针对不同重建条件和可能的解剖变异的精细技术。

  • 标签: 腓骨肌皮瓣 手术技术 导向 解剖变异 骨重建 多功能
  • 简介: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皮瓣存活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已成为提高移植皮瓣存活率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显示,血管扩张药物、核因子抑制剂、氧自由基清除剂及缺血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移植皮瓣的存活率。

  • 标签: 肌皮瓣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颌面部恶性肿瘤多因手术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缺损或畸形,病期越长,切除组织越多,畸形缺损也越大。国内主要应用游离的前臂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并认为是舌缺损再造的主要瓣,但是前臂瓣供区创面较大,可提供的瓣有限且显眼,很多患者无法接受。

  • 标签: 舌癌 舌口底缺损 股前外侧肌皮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瓣修复虎口挛缩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31例虎口中重度挛缩患者,彻底松解虎口挛缩后,以尺骨茎突上1.5~2.5 cm处为旋转点,根据虎口处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含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瓣逆行转移。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2 cm~15 cm×6 cm,瓣切取面积为5 cm×2 cm~16 cm×6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31例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瓣无明显色素沉着、质地弹性好、外形美观,虎口挛缩均得到纠正,拇指对指、对掌、外展、内收功能均得到改善,腕部功能活动正常。依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12例,良17例,可2例。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达S2~S3。供区仅遗留植皮瘢痕。结论含神经的改良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带蒂瓣是修复虎口挛缩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案。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虎口挛缩 骨间背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筋复生胶囊促进桡神经损伤术后再生修复的疗效及临床研究。方法自2010—2012年,作者采用中药筋复生胶囊口服治疗桡神经损伤术后病人18例,其中桡神经完全离断者3例(均伴有骨折和血管损伤,其中左侧1例,右侧2例),桡神经卡压撕脱者11例(伴骨折,其中左侧6例,右侧5例),桡神经牵拉者4例(其中左侧2例,右侧2例);视神经损伤情况分别采用神经外膜显微缝合、神经移植显微缝合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术后对症治疗,患者当天均应用中药筋复生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术后桡神经损伤病人18例,均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和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学会桡神经损伤恢复的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6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约为83.3%。结论对桡神经损伤病人应确诊后及时治疗,尽快采用神经外膜显微缝合、神经移植显微缝合及神经松解等手术治疗,尽早应用中药筋复生胶囊口服治疗,是促进桡神经损伤所致伤残程度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 标签: 桡神经损伤 治疗 中药口服 显微外科手术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照研究,对比传统麻醉、超声引导下麻醉的效果,分析超声引导的利弊。方法从2015年5月筛选患者,以手外科收治的择期或急诊手术患者入组,截至2016年12月,入组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传统组、超声组各10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手法解剖定位麻醉以及超声引导下麻醉,对比阻滞与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低于传统组,超声组超声组镇痛持续时间、阻滞效果Ⅰ级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与传统组麻醉满意度分级对比差、优率、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出现1例刺破血管。结论超声引导下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较于传统的麻醉方法,有助于加速阻滞起效速度,提高阻滞效果,但不会影响麻醉效果评价。

  • 标签: 臂丛神经 阻滞麻醉 肌间沟 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