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题目,明确步骤,规范答题——高考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1

审视题目,明确步骤,规范答题——高考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王艳丽白姣

王艳丽白姣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第一中学256300

诗歌鉴赏一直是学生在高考中失分较多的题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如何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中有效地攻克这一难题呢?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题型,本人总结了以下三种题型的答题模式,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2)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3)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公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6.知识链接:总结赏析字词妙处时的思考大方向

(1)抓动词、有活用的词、数(量)词,特殊修饰的词、虚词;

(2)抓准景物(事物、人物)特点,理清所述感情。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步骤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5.答题公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心情)。

6.知识链接

(1)意境特点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2)作者的感情类别: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惆怅、寂寞、孤独、烦闷、积极向上、消极颓废、坚守节操、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思乡之情、思念友人、忧国忧民之情、关心人民疾苦、壮志未酬的愤激等。

三、分析技巧型题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4、答题步骤

(1)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

(2)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3)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5.答题公式:本诗运用了()手法,写出了()(诗句解说),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6.知识链接: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然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随景迁、景为情生、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感物伤怀等。

(2)表现手法:象征、用典、烘托、衬托、反衬、侧面烘托、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虚写实、虚实相生、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言此意彼、意在言外、画龙点晴、曲笔逆笔等。

(3)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对偶、对比、夸张、反问、反诘、排比、引用、回环、互文、婉曲等。

总之,考生一定要加强陈述性知识(如作家、作品及鉴赏术语等)的识记,更要掌握明晰的程序性知识(如解题思路、答题模式等)。掌握每种题型的答题模式,并严格按照答题模式规范作答,一方面可以使答案条理清晰,另一方面不会遗漏答案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