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1

班主任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杨文萍

山东省青州市五里学校262500

当前形势下,班主任如何有效的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收集资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心理教育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基础之上,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学生的资料,有助于班主任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为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保障。由于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而心理问题又具有多元性,因此班主任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进行资料的收集。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档案包括以下内容:学生自己填写的个人和家庭基本情况;入学前后个人健康与学业资料;入学后个人心理测试以及问卷调查资料;平时的家访记录;反映学生内心世界的有典型意义的作文等。为收集这些资料班主任应积极与任课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沟通,只有这样,才能全面了解信息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同时,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为每个学生都建立一个专页,每一页上都客观记录各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决不加个人主观推测成分,对于个别特殊学生应重点观察连续记录。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心理教育活动

以往,班主任的核心任务是德育,所以班会、班级活动、团队活动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品德教育,而很少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但实际上,许多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心理问题,而不是态度、品德问题,这仅靠德育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班主任应有单纯的思想政治模式向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转化,即在常规训练、爱国主义、遵纪守法等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的班级德育活动相比,班级心理教育活动不是以说教的方式表达真理的正确性,而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参与中实现成长。它不仅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倾向,而且对于学生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实现心理潜能的最大开发、个性心理的完美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只有针对班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应该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的前提下进行活动。活动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开设讲座、讨论会、办手抄报等,这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班级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一个自由、开放、尊重的氛围能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反之,冷漠、专制、严厉的氛围则会使学生产生恐惧,甚至产生心理压力和矛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最关键的是创设班内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为此,班主任要付出大量创造性的劳动。首先,班主任要热爱、关心学生。班主任是学生家长的代言人,全面负责学生的发展,在学生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几乎所有学生都很在意班主任对自己的态度。如果班主任能热爱学生,处处给学生以关怀,就会使学生处于温情的包围之中,时时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其次,班主任要尊重信任学生。学生虽小,但有独立的人格,也有被尊重信任的需要。懂得尊重学生的班主任应不断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情感与建议,不断增强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勇气。第三,班级要努力倡导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班级氛围是一种群体心理氛围,良好的群体氛围需要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心理协调。倡导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促使生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可满足每个个体的人际交往需要和自尊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被信任、被关心、被尊重的人际氛围中,这显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家长的心理教育宣传

家庭是学生最亲密的生活空间和文化环境,家庭氛围与学生的心理行为息息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可以从家庭中找到根源。家长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绝不亚于教师,班主任应充分重视对家长的心理教育指导与宣传,争取家长的积极支持和紧密配合。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心理宣传与指导有多种形式,把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反映给家长,同时给以热情关心和科学的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相关的心理教育观念、方式等向家长做详细讲解。最终,在班主任与家伙长的讨论、协商中制订有针对的教育措施。除此之外,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针对学生身心成长、人际交往、树立自治以及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挫折等问题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传授、方法的指导和交流,进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做好特殊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工作

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心理困惑的学生,他们有的厌学、惧学,在学业上非常苦恼;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不会与人交际;还有的意志薄弱,精神空虚、对自我与人生充满迷茫等等。虽然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形式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他们没有能力与环境保持协调,内心常感到痛苦与苦闷,主观上非常需要他人的引导。因此,为了更好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心理困境,班主任应努力做好个别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个别心理辅导是以个别学生为对象,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方法启发、诱导学生了解自我、发现自我,从而达到解决问题、完善人格的教育。对于一些轻微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做一些疏导和安抚工作,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充分的了解。现阶段学生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是学习方面上的,其次是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方面的,而学习方面上的最主要的是学习焦虑、考试紧张、习惯以及毅力的培养。班主任应平时积累心理资料的基础上,全面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其次,班主任应改变职业习惯,不要以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而要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认真倾听学生谈话,尽量多听少说。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再次,班主任应重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重在与学生一起讨论、协商,而不是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学生提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