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轻负高效的体育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浅谈如何打造轻负高效的体育课堂

陈宇丹

浙江省东阳市城东街道李宅小学322100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平等和谐健康第一激发兴趣

一、营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1.初次印象很重要,要重视第一节课。五年前我刚到这所学校,第一节我上的是五年级某班的课,这个班据我了解男生多,纪律差!我首先给大家介绍:我是你们新的体育老师,我能给大家带来阳光,让你们感受到温暖,同时也能帮助大家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在紧张的学习之中偶尔放松一下身心,缓解下学习压力。在体育课上老师会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新技能,一起做游戏!

2.善待孩子的错误,等待他们的成长。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教师千万不能吝啬,敞开那“善待错误”的胸怀,给孩子一个机会,允许孩子在过失中成长。我在教授一年级孩子原地踏步走的时候,接连练了三节课,可他还是改不了同手同脚的毛病,同学们都开始取笑他,这时我出来批评了取笑他的那些同学,并且鼓励他!课余时间经过反复练习终于改掉了这个毛病。

二、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体育课

1.研读课标。为何要研读课标呢,原因有几下方面。

一是课标中有方向指引:四大基本理念:(1)健康第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例如在我国香港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2)激发兴趣。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学生有了学习运动兴趣,才会努力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平时才能养成坚持运动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才能把体育锻炼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3)学法指导。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体育,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认真备课,以学定教。再次加强课堂训练因素。接着针对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指导,然后因材施教,再接着根据存在问题、弱点、难点进行指导,还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最后指导学生制定科学锻炼的计划,有计划才能有效的坚持锻炼。(4)全体受益。课堂教学必须是有目的、讲求全体效益的活动。全体受益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在极力贯彻、实现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个别学生受益的功利思想,多做一些务实的探究,从而使全体学生受益。

二是课标中有目标规定:不同学校、不同水平有不同目标要求。我所在的学校的操场是一个长方形场地,对角线距离还不到五十米,根据我们学校场地实际情况,平时我主要抓学生的速度素质,弹跳能力。

三是课标中有具体要求: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引入课堂等。如何正确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首先要把握前提。二是要理清关系。三是要合理取舍。四是要主次分明。五是要强化演练。

四是课标中有实施建议:如学习评价建议等。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反馈环节,结合课堂实际,我总结出几点评价的要求: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体现发展性。在评价方式上,首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其次是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2.研读教材。教师备课,首先要认真分析,研读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设计。所以,研读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可信环节。每个教师对教材体系要熟悉,也就是不要只关注自己所教的那一册和那个年段,明确教材的衔接性,如果是单一的教教材,容易教死,只有用教材教才可以教活。

3.研读学生。有效备课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重要问题,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能力发展,了解学生的技能储备,和理解、备学生的经验,有效布局,充分考虑“结合点,融合度,并行法”。所谓结合点就是就是以什么方式结合,在什么场景下结合。在游戏或竞赛中技能能融入多少。

4.充满激情和智慧上课。体育课应该是快乐和谐充实,充满欢声笑语的。在体育技能教学中,教师一个充满激情完美的示范动作,往往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蹲踞式跳远教学中,我在刚开始上课,先来一个完美的示范,一下子四米多出去了,学生一个个惊叹,学习兴趣就来了,后面就认认真真的听我讲解完动作要领,练习是根据动作要领,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三、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成功的喜悦

体育技能教学要因材施教,让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就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性的正确评价,让学生有继续奋进的动力、愿望和信心。

参考文献

[1]陆佳波周国平提高学生有效参与,打造高效体育课堂[J].运动,2012,(24),122-124。

[2]邹红体育教师如何构建高效体育课堂[J].考试与评价,2012,(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