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活动”内容教学过程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5
/ 2


高中地理“活动”内容教学过程探究

李瑜婷

会理县民族中学(会理县实验中学) 615100

摘 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倡导活动课程教学。依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结合高中新课标教材,设计由教材内容延伸并整合的“活动”教学内容。通过对此内容的“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活动;自主;探究;合作

1 精选“活动”教学内容

依据学生已学习的知识内容和已具备的地理技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学校的教学安排,冲破教材束缚进行“活动”教学设计和实施。“活动”教学内容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1]。教师在设计“活动”内容时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即可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地理知识对生产和生活的指导意义[2]。同时又让“活动”教学体现出学习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1.2 对“活动”内容进行整合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单一内容的“活动”教学比较容易。但是,由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生活实践整合后的“活动”则需要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地理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综合的地理技能;另一方面又节约了教学时间,可谓“一箭双雕”。在此就以新课标教材必修2中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内容为例,谈谈“活动”教学的设计。

首先,认真研读教材,抓住每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和“活动”。必修2教材第四章主要有三节教学内容:第一节,重点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选择,教材中的“活动”内容为分析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第二节,重点是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于工业地域的联系,其“活动”内容是分析惠州音响工业集聚的类型和条件;第三节,重点是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的案例分析,其“活动”内容为辽中南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它与鲁尔区区位条件的异同。

然后,分析每节内容的内在联系,选出重要的“活动”内容。根据上述分析可得出:第一、二节主要讲述的是工业布局理论;第三节是以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区为案例让学生用前面所学的理论来分析,此节重在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确定第一节与第二节的重点知识为“活动”的主要内容。

最后,由教材内容延伸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把几个相关“活动”整合后,以某个专题的形式进行“活动”教学。例如第四章第一、二节的“活动”整合成一个“工业布局”专题,设计出主题为“攀枝花工业历史与现状分析”的“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结合攀枝花市工业布局情况,通过大致分析攀枝花市工业布局现状,得出攀枝花市工业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其原因,进而得出影响工业布局的综合因素。

2 合理安排“活动”环节

2.1 课前活动

做好“活动”教学课前准备,对于提高“活动”教学实效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活动”教学课前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要求学生复习相关知识。教师在“活动”教学前要明确告诉学生本次“活动” 所涉及的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复习、查漏补缺,为“活动”顺利进行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在“活动”课前,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活动”所需资料的具体情况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只收集“活动”所需的资料,并指定同学负责。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便于提高其收集资料的质量和效率。

2.2 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成功的地理“活动”教学是基于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因为它可以让学生减少心理压力、思维放松、畅所欲言[3]。“活动”教学的课堂活动要经过四个阶段:

首先,课堂一开始就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活动”主题,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从课堂一开始就进入最佳心理状态。然后,学生自由发言。采用分小组的方式就学生在收集过程中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说明,并由教师简单记录。若开展“活动”所需材料不充分时,教师应及时补充并讲解。其次,引出“活动”的探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必要时可以进行辩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的重、难点,并留出时间给学生理解和提问。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一一解答学生问题,因此鼓励学生课后与老师进行交流,以便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2.3 课后活动

每一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不同,对于同一“活动”所能理解和把握的知识技能也就不同。为了满足不同个体的不同要求,“活动”教学内容设计应体现层次性,即“活动”内容可以分为难、中、易三个层次。“易部分”主要要求每个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中部分”要求大部分学生掌握,对学困生不做硬性要求,但一定要鼓励他们尝试着做;“难部分”为拓展范围,适应于学优生,要求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运用所学的综合地理知识和技能,通过进一步调查,补充完整相应的资料,并由教师协助学生整理成文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同时也鼓励中等生去尝试完成,提高其相应的地理技能。

3结语

本文对由教材延伸并整合设计的新课标“活动”进行初步探究,主要探讨该“活动”的设计实施。但是由于条件有限,在研究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比如,现在虽然倡导新课程理念,但是学校从接受到实施还需要一系列过程,学校应该如何改革现存的教学体制,“活动”教学又应该如何与教学体制和谐发展,这些应该是今后重点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虹.浅谈地理教学设计[J].中学版(教学管理),2007,(11):45-47.

[2]陈武松.活动”板块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6):156-161.

[3]张爱红.论情感因素及其对课堂气氛影响[J].天中学刊.2009,(12):47-5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