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微课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初中生物微课教学效果实证研究

王宏桂

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文化初级中学 443622

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在中学课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真实的运用效果究竟如何?这值得我们去研究。大多数微课研究是将其与“翻转课堂”联系在一起,但“翻转课堂”把课堂延伸到课前,实际上等于变相地延长了课堂学习时间。我们科科都要求学生用“翻转课堂”前置学习,显然是不可能的。基于此,对初中生物微课教学效果实证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生物;实证研究

引言

就微课程资源而言,它为现代课程的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因此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科学地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利用微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让课堂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对学生生物水平的提升有很大意义。因此,在今后的教学阶段,教师应该依照学生的特点,综合考量生物教学的内容,有效地对微课程资源进行利用。

一、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教学意义

微课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微课教学以电子白板为主要载体,精简了课堂教学流程,针对某个知识点,利用较短的时间呈现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微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部分,更是知识点的焦距,微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翻转模式,是一种以信息化手段传递知识内容,使得教学过程变得情景化和可重复操作。当下的微课程体系大致有微课堂、微视频,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关于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方面的相关资料,不同学者对微课概念的价值定位大不相同。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微课程的开发运用,发现现阶段的微课主要还是通过计算机操作,将一个知识点或者知识体系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缩短了教学时间,支持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的一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微课教学也不是单一存在的,是建立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本内容传递的过程中,是对教育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并且微课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是学生对知识模块的二次建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体现了新教育思想下的学生主体地位。

二、微课程资源在初中生物课堂中的合理应用

(一)教师要提升微课教学的应用价值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其通过微课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借助于很少的一段时间,把所有内容全部呈现给学生,过分依赖微课,不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是不可取的。老师从生物教学的根本主旨出发,认为既然要设计好微课教学,选择了微课,那就需要发挥好微课教学的最大优势,让微课更具教学意义。正确指导学生通过微课学习,更加深入地探究生物知识的实践。微课不单单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也可以成为线下师生交流互动的一个平台,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以留言的形式写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和还没有掌握的内容,以这样的方式及时反馈给教师。微课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挖掘,一部分同学可以很好地利用微课的优越性,丰富他们的学习形式,加深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二)及时互动,使教学凸显参与性、多元性

师生之间有效的互动交流是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必备条件,而微课的合理应用,则使师生互动另辟蹊径,效果更好。具体来说,一是参与性更高,即学生在学习微课时可以在推送平台上与教师进行及时的沟通,或是向老师提问,或是给老师提各种建议,不仅能够促进微课质量的改进提升,还能实现师生之间一对一的平等交流,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愈发高涨;二是多元性更明显,不仅教师可以制作微视频,也可以邀请学生参与制作,甚至引导学生独立制作微视频。例如,在学习“用药与急救”时,我就将“胸外急救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操作方法制作成微视频,并请部分同学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亲自演示各种操作步骤和方法,之后又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自己制作不同的急救微课视频,并组织学生对这些微视频进行品评。学生的参与热情特别高,一边评价一边学习,一举数得,颇有成效。

(三)科学创设情景,合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为了能够保证初中生物课堂的高效性,进一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激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期间,教师应该强化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合理地进行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微课程资源显然是非常理想的手段,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并且可以促进教学的革新。在以往的初中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讲解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得学生在对生物知识进行学习期间,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被大大削弱,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而通过科学地对微课程资源进行应用,能够为学生创设相对多元化以及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在教学情境中,大胆地进行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并且,对于绝大多数的初中生而言,由于其刚刚接触生物知识,所以好奇心也非常大。而教师如果有效地对微课进行利用,那么就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保持这种好奇心。教学中,教师可以依照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现状,有效地为学生设置问题式、探究式教学情境,科学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能够自主地预习以及复习,让课堂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的同时,还可以让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出来,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四)易于演示,使实验更具观察性、简便性

实验是生物学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很多时间长、反季节的生物实验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更难以开展、难以观察,特别是细菌、传染病等微生物实验,更不能进行实物演示,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不小的困难。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动态地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还能让每个学生同时看到实验变化,大大提升了实验效率和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是教育资源的优化和补充,也是教学方式的进一步拓展延伸。借助于信息化教学,精心设计好每一堂生物微课程,不仅可以突破知识难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得刚.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信息技术,2018(10):24-26.

[2]杨滟菊.微课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10):104.

[3]王芬.微课点亮初中生物课堂[J].中华少年,2018(2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