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浅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策略

李月波

嫩江市第三中学校 黑龙江 黑河 161499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深层体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援疑质理;参与讨论;动手操作;掌握方法

关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方法,一直是我们课题组研究的重点,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教学内容的深层体会,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援疑质理——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传统的教学观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然后通过教师的启发评价矫正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会提问无疑是摆脱这种传统教育的一种良药,也是开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一把“金钥匙”,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有:

第一、解题要问。就是引导学生看到课题后,学会提出问题。作者为什么用这个为题目?解读这样的题目往往也就成了学生读懂全文的纲要。例如讲授《背影》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进行提问,谁的背影,为什么写背影,这个背影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把以上几个内容合起来,就高度概括了文章的题旨。

第二、疑惑要问。就是要求学生预习后,针对不理解的地方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疑惑的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聚集自己的思维指向。

第三、诱导要问。课堂上,诱导学生质疑。起始阶段,学生往往在提问时抓不住要领,这就需要教师在关键处扶一把,由浅入深地设置一定的坡度,教会学生提问,渐渐达到会问的目的。

第四、模仿要问。就是根据教师的提示,模仿性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本身的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热列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讨论的欲望。

二、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所谓“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众多学生间的对话,相互交流,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群体性的合作学习,讨论法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地信息传递。因此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有显著的效果。学生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消除胆怯,剖析教材,大胆质疑。引导学生消除胆怯的心理因素,针对教材内容有大胆的怀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应多多鼓励学生发表独创性的见解,就要求学生不是被动地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而是积极的参与到对知识的内容和形式的构建中。

其次,讨论主题,了解题旨,理解题意。就是引导学生围绕文章的主题讨论,理解讨论的题意。在一堂课中哪个地方应当组织讨论,讨论什么问题,至关重要。把握好讨论的主题,既决定着讨论的方向,又关系到讨论的价值,可以说是讨论组织艺术之魂。

第三,筛选要点、找准目的、恰当表达。信息的传送方式一般是接受信息到输出信息,接受有一个筛选过程,输出有一个怎样表达的过程,如果说接受信息是听的过程,那么听后会说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有输入和输出才符合信息学的有关原理,针对别人发言的内容观点,或赞同,或反对,或需要补充等都要说一说,评一评。现在语文教学现状是“学生认真地答,教师简单的评”。把这个说一说、评一评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先听一听,然后说一说、评一评,教师适当的补一补,结一结。这样做不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是培养学生听后会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三、动手操作,获取实践信息——引导学生学会“动手”

著名教育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会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思维相结合,才能达到操作的目的。”学生的操作过程是思维过程的体现。因此,动手操作不但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潜能的“金”,而且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学生主动性学习的重要外显性标志之一。

首先,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初中语文课本之中,有一些文章特别是说明文的内容是可以借助于想象画出来的。例如《中国石拱》中“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完全可以画出来,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鼓励学生动手演一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本(或只是其中的词句,片段)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泛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演一演能够表演的文字材料,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具体可感的表情身体运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依据初中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表演欲较强的心理发展特点,并结合语文教材的自身优势,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演一演。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合表演,例如话剧、曲艺、特别是记叙文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都可以用来演一演,《孔乙已》课文中的两个传神动词;排和摸。通过个别学生的演,学生能深刻体会到孔乙已前后两种不同的心态和悲惨的遭遇,从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认识和体会。

第三、鼓励学生动手做一做。语文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语文能力,而训练则是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中介。俗话说“眼高手低”,缺的就是练一练这个环节。因此训练应当贯穿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而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环节。知识会在训练中获得。

四、掌握方法,提高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学习方法,实质就是学会学习,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金子”,更需要的是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如果学生自己有了“金手指”,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迈进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实际教学中,我把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概括为“十二字方针”,即“先放后收,注重过程,强调迁移”。具体说就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凭借旧有的知识摸索新的知识,探索解题的方法,在探索中得到领悟,当学生对学习方法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时,教师适时加以点拔,帮助学生将实践中领悟到的方法加以巩固,从而上升至学生用自己的“金手指”点石成金的高度。

综上所述,我认为课堂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不只这四种,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四种策略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可以灵活运用的,至于运用得是否得当,同样取决于教师是否引导得法,指导有方,富有个性和创意,就是常说的“施教之功,贵在引,妙在开窍”!

参考文献:

[1]全国信息教育论文集。

[2]教育时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