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练结合,复习课也精彩——对第二学段复习课的一些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2

理练结合,复习课也精彩——对第二学段复习课的一些思考

俞维娜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小学 311800

【摘要】通常,我们把数学课的基本类型分为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所以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长久以来,复习课的低效率、高负担成了不争的事实。本文抓住复习课的两大特点“理”和“练”,以此来阐述一些注意点。

【关键词】复习课 “理” “练”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课型之一,其目的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长久以来,复习课的低效率、高负担成了不争的事实。对此,笔者试图从“理”和“练”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理”——要理清楚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即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所复习的知识点条理清晰,学生的知识结构脉络分明的目的。

“理”的关键就是促进知识的系统化。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了大量的数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在他们的头脑中是零散的,无序的,堆积得越多,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应用时无法提取。当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以一种层次网络的方式进行排列时,就很容易提取出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平日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梳理为系统的知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那么,我们该怎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呢?笔者总结出了以下两点:

1.该放手时就放手

对于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复习课学习经验和自学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体参与,尝试让学生用图表,或是文字,或是树状、网状结构图等形式,自我整理,教师加以指导、对比,肯定学生的做法,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养成自主梳理的习惯。

如在复习《三角形》这一单元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大体上出现了图表和树状结构图两种形式。

2.交流讨论促梳理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合作学习在复习中正起到了这样的作用。教师可以先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让学生在复习回忆的基础上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同时记录与此相关的疑惑和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讨论。这样也能帮助那些单独梳理知识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参与到小组讨论交流中来。这里又可以分为两大环节:先是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要点,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步充实、完善,再提出自己的问题,尽量争取在组内成员的帮助下解决。然后是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完善知识网络的归纳,同时展开组际间的质疑解惑,各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组内已经解决但易被忽视却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质疑、讨论、甚至争论,激起学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的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

总之,知识整理要能弥补缺漏,提高学习能力;同时,还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学生已有知识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迁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发现、领悟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二、“练”——要练透彻

复习课的特点之二是“练”,即对整理的知识点及时巩固练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练习反馈,更好的进行知识梳理。

数学复习课中的练习,要根据复习内容,了解知识点间的联系,针对学生平时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单元或全册的教学重点,相应地安排适宜的练习。练要练出新花样,要做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因此,练习的编制和选择也是影响复习课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我们对于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凸显针对性

每个单元都有一些学生比较容易错的题,教师可以把这些资源收集起来,记载在错题记录本上,到复习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错题有针对性的编制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做,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师编制习题的效率,也可以避免有些题目的无效重复练习。

2.要凸显层次性

数学复习课的目的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弥补日常学习遗留的知识缺陷。所以,在练习设计上不能一味拔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后运用的知识,经常会有部分学生在初次学习时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机械模仿操作上。所以,复习练习的设计还要兼顾层次性,要照顾到那些在数学学习上理解力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既注重练习要求的层层递进,又注重讲解时的步步反馈,让这些孩子有一个“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机会。

而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关注他们能力的拓展,要有意识训练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练习题: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把它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当然像这种题目光凭想象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动手在纸上画出这个长方体及它的展开图。有了这两个图,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像此类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已掌握的方法和知识来解决,同时,也满足这部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所以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数学课堂上真正得以发挥。

3.要凸显综合性

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上,除了根据平时的学生错题记录本来设计一些帮助扫清学习障碍、弥补缺陷的练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运用单一知识去套解习题。所以,在练习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将各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有时还要包括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复习课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专项练习,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

如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综合练习题:学校组织给希望小学捐书,老师挑选了一套两本书送给他们,每本书的长、宽、高分别是20厘米、15厘米、1厘米,老师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包装起来,请你帮忙想想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案?哪种最省包装材料?体积是否一样?同桌可以拿出数学书演示一下。

这个题目既综合运用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知识,又有意识地训练了学生猜想、实践、验证的数学解题基本思想,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算哪种方案最节省包装材料时,可以把每种方案的表面积都算出来再比较(这样比较麻烦),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计算重合面的面积(口算即可),重合面的面积越大,表面积越小,越省包装材料。这样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算法多样化),又可以培养他们通过比较选择最优方法的能力(即算法最优化)。

总之,复习课既要有理,也要有练,要理练结合,让学生在边理边练中,提高复习课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苾凯立.复习课应关注的三个立足点[J].教学月刊,2011(5):22-23

[2] 冯志明.让复习课绽放魅力[J].教学月刊,2011(4):47-48

[3] 朱雪莲.摭谈复习课课堂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2010(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