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标准 积极培养 慎重发展 提高党支部战斗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08
/ 2

坚持标准 积极培养 慎重发展 提高党支部战斗力

李蓉

武汉大学后勤保障部

摘要:在高校中,后勤部门肩负着为科研、学术等工作服务的使命,也承担着保障高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职责。为了在新时期下不断提升高校后勤部门的服务水平,提升工作效能,必须要加强后勤党组织建设,构建高素质的团队,从而促进高校的长远发展。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了优化高校后勤党员发展工作的策略,旨在进一步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力,保证高校党建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高校;党支部建设;组织战斗力


党支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为了在后勤部门更加高效地开展党员发展和培养工作,必须要提高标准,同时保持初心,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党员积极分子,给予他们更多帮助,从而在良好的环境中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不断提升高校后勤工作的质量。

一、高校后勤党支部建设的困境

(一)队伍综合水平亟待提升

进入新时代以后,高校后勤工作面临了多次改革,因此导致后勤管理模式、人才结构等发生了变化,后勤部门的党员队伍也受到了影响,十分不利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具体问题包括以下两点:第一,高校后勤部门中的党员年龄总体偏大,缺少新鲜血液,且学历普遍不够高。这是因为多数在编职工都是后勤改革之前的老职工,也有的是学校改革过程中调岗调过来的人员以及学校内部引进人才的家属和配偶,而后勤部门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本就是有限的,所以后续补充新人的机会非常少,也正是因为如此,该部门中的党员数量一般是恒定的,而且因年龄偏大、学历不高等因素影响了部门的改革发展进程,且由于缺乏动力和竞争压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进取心和服务意识也有所欠缺,导致后勤党建工作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第二,后勤部门有一部分编外的工作人员,但由于他们存在不稳定性,所以在实际的党建工作中无法对其进行持续、有效地培养,也会影响党建工作的成效。根本原因是高校在实施大规模改革的过程中会吸收更多编外人员,后勤部门的人员构成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而这又会导致后勤部门的党员数量减少,即便有党员,他们也会因为工作的不稳定性以及待遇等问题缺少归属感,没有参与各种党建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不会将自己的党组织关系转入高校,所以也会导致后勤党支部建设进度受到阻碍[1]

(二)发展和培养积极分子的方式缺乏实效

在高校后勤部门发展和培养党员积极分子时,必须要有明确的工作流程、规范的工作制度,也要采用有效的方式方法。然而,多数高校在发展后勤部门的党员积极分子时,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和流程,如选定培养对象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没有对其进行全方位地考查,很多时候都是部门领导根据自己的印象来提名积极分子,而且提名之后也没有进行合理的公开、公示,其他的员工甚至不知道同期发展的党员都有谁,而在具体培养积极分子时,又常常让他们写各种申请书、思想汇报,真正让其参与内部党建工作的次数较少,也没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对其党性进行考查,所以即便是培养了党员积极分子、完成了发展工作,最终的成效也不一定尽如人意。

二、高校后勤党建的具体策略

(一)提高标准和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党员积极分子

高校后勤部门发展和培养党员时,必须有明确的标准、严格的要求,且要一以贯之,保证新党员的整体素质,同时要确保所定的标准以及培养方案是科学、合理的,让想要参与党员队伍的人员可望又可即,从而不断壮大后勤部门的党员队伍。首先,后勤部要拟定联系责任人制度,即为每个入党积极分子分配一个负责人,使之保持双向联系,且该名负责人应当与积极分子之间有工作交集,能够实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工作态度,还可以与积极分子周围的人员取得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从而更为全面地把握培养对象的情况。该负责人还要及时向党支部汇报自己获得的信息,保证真实性,同时转达党支部对积极分子提出的新要求,然后在实践中促进积极分子不断进步[2]。其次,要及时构建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小组,并设计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了解我党最新的思想理论及方针政策,同时在活动中学习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的事迹,以便促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的要求自我,不断规范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之后,党支部委员会要认真听取其他党员和工作人员的意见,收集比较完善的信息,再将其反馈给积极分子,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后勤工作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对照党员标准反思自我,并针对性改进自我,以便切实提升其党员素养。最后,高校后勤党支部要根据需求召开党员大会,并结合后勤工作的特点与性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和评估,同时对其提出新的要求,然后由联系人或者部门领导转达给积极分子,要求其通过书面形式进行答复,以此督促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端正个人的态度,并能立足实际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从而辅助党支部对其进行综合考查。

(二)落实民主集中制,保证发展党员的慎重性

在高校后勤部门发展新党员时,还要落实民主集中制,保证各项工作、各个流程更为严谨和科学,以免出现“独裁”、“一言堂”等情况。第一,全体党员应发挥作用。在培养和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时,要鼓励所有党员积极发表意见,可以是自己观察培养对象时产生的想法,也可以根据其他人分享的事件提出意见,然后要综合所有的信息,经过全面地分析和讨论之后再将所有人的共识传递给积极分子。第二,入党积极分子提交申请书之后,所有的党员都要积极帮助他们,如可以多提点培养对象,让他们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加强学习,且要聆听他们关于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只要可取就可采纳,若这些同志出现了思想方面的问题,也要及时出面,给予他们力所能及地帮助,使之克服困难。第三,针对入党积极分子,支部成员可以互相分享已知信息,便于其他人了解该名同志,然后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更为客观、全面地作出判断。由此,通过慎重考验、合力帮扶,新党员培养工作会更加有效。

(三)突出党员先锋性,提升后勤党支部的战斗力

为了增强高校后勤党支部的战斗力的凝聚力,还要突出党员的先锋性,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内部的传帮带建立一支更加优秀的党员队伍。为此,老党员必须以身作则,在从事具体的工作时善于聆听他人的意见,也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同时能够主动在工作中冲到一线,为新党员做榜样,以此对入党积极分子和新党员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他们意识到身为党员的职责和义务,然后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落实。针对表现优异的积极分子和新党员,后勤党支部也要及时进行表彰,使他们受到认可与鼓励,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所有挑战,同时主动承担起党员的责任,为基层党建工作贡献一份力量[3]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必须积极发展新党员,同时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从全方位对积极分子和党员进行针对性培养,确保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觉悟、强化其工作素养,从而保证后勤工作更为高效地开展,不断增强高校党支部建设的成效。具体来讲,高校后勤部门要以“坚持标准、积极培养、慎重发展”为原则,制定科学的党员培养方案,并慎重抉择,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校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左霞.新形势下高校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探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0):91-92.

[2]程云鹏.新时代高校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祖国,2019(08):182-183.

[3]于艳茹.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党支部活力建设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