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自主”主题班会建构良好班风的策略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3

“小组自主”主题班会建构良好班风的策略与研究

谢秋凤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中学 510000

摘要:在初中教育体系改革发展过程中,德育教育活动也发生了较多变化,要求初中教师充分关注德育活动的效果。在具体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来构建良好班风环境,使得班上各个学生都可以受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本文先阐述了初中主题班会中构建良好班风的重要意义,接着明确初中主体班会开展现状的基础上,最后从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协调组内竞争、实施岗位轮换制度、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小组自主”主题班会建构良好班风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组自主;主题班会;良好班风;小组平布


在初中学校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构建良好的班风,对于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可以有效降低学科教学的难度。在构建良好班风的时候,教师可以考虑通过“小组自主”主题班会,使得学生在班会环境中进行自由讨论与探索,并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逐步优化班风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针对“小组自主”主题班会的具体开展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探索主题班会在构建良好班风方面的有效应用方式。

一、初中主题班会中构建良好班风的重要意义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通过主题班会构建良好班风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意义,这里也从多个方面展开全面分析。第一,通过主题班会可以较好优化班级内部氛围,最终形成良好班风。这主要是因为在主题班会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互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终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关系比较和谐的时候,主题班会就可以取得较为突出的成效,最终在良好班风建设方面发挥预期作用。第二,通过主题班会可以对学生进行专项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将教育内容渗透到主题班会中,使得学生在参与主题班会过程中可以受到相应的教育作用。特别是当前初中生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部分初中生可能产生了负面的价值观。而通过主题班会的教育渗透作用,就可以较好改变这种情况,使得各个初中生能够受到正面价值观的熏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初中主题班会构建良好班风的基本现状

(一)初中主题班会开设现状

为了更好明确初中主题班会的开展现状,针对初中学校的班会课实际情况展开了调查,收集了初中主题班会课的相关数据。在针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总结以后,发现初中学校目前已经开始充分重视主题班会,同时主题班会的开展频率也有了较好的保证。这主要是初中新课标体系已经开始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并通过主题班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在调研中,也发现较多学生对于主题班会都有显著的兴趣,同时在主题班会中也表现出了较强的积极参与态势。通过跟学生交流以后发现,较多学生都认为自己在主题班会中会更加放松,能够较好缓解自己平时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压力。这些情况都说明了初中主题班会目前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开设,同时很多学生在主题班会中的参与度都比较显著,并且对主题班会也有了浓厚兴趣。从这个角度来看,初中主题班会的开展是比较成功的,较好满足了初中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二)主题班会构建良好班风的实际成效

教师在开展主题班会的时候,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构建良好班风。上文分析中可以知道初中教师在主题班会开展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是在使用主题班会构建良好班风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即较多教师虽然可以维持主题班会的良好氛围,同时使得学生在参与主题班会的时候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但是并没有通过主题班会构建良好班风,也就无法对班上学生产生长久的正向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较多初中教师对于主题班会和班风建设之间关系认知不清晰,因此也很难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构建良好班风。但事实上,主题班会可以较好优化班级内部环境,消除班级内部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最终也就可以较好延伸到班风建设过程中。因此在后续时间里,初中教师可以考虑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降低良好班风建设过程中受到的阻碍。这里也提出了基于“小组自主”的主题班会模式,通过这种班会活动切实提升学生在主题班会中的积极性,并通过小组模式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最终也就能够较好提高良好班风建设的效果。

三、“小组自主”主题班会建构良好班风的具体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育理念,优化师生角色地位

初中教师在开展主题班会的时候,应该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优化师生角色地位。事实上,在新课标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已经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从以前的教育者转变为了引导者。即教师不仅仅要承担学科教育和德育教育等活动,同时还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使得各个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也要求教师在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的时候,可以较好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特别是在开展“小组自主”主题班会的时候,教师更应该做好引导工作,使得主题班会的开展可以变得更加和谐。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你比我想象中优秀”的主题班会,并在班会开始之前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共同讨论学生的自身优点。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组内环境中自由评价,说出其他组内同学的优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总结,使得学生可以较好自身的潜力并形成自信。这样以后,学生就可以具有较强的自我价值感,并且更好融入集体环境,形成较为显著的自我认同,对于良好班风建设也具有较强帮助。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良好班风的建设单单依靠教师的努力是很难取得较好效果的,还应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要求教师在开展“小组自主”主题班会的时候,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班会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维持良好的主题班会环境。在具体开展主题班会的时候,教师也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由发挥时间,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效果。在每次主题班会结束的时候,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进行专项分析,同时还要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小组自主”主题班会的看法。这样以后,教师就可以站在学生角度考量“小组自主”主题班会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欠缺与不足,在后续时间里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调整。

比如初中教师可以考虑开展“我和我的集体”主题班会,并在班会开始的时候进行小组划分。处于便于讨论交流的目的,可以采取就近划分小组的方式,保证每个小组成员在五人左右。在集团开展主题班会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议题,由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组内讨论,这些问题可以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如何在集体中正确应对他人缺点”等。通过这些议题,学生就可以在组内讨论中逐步形成集体观念,同时也可以较好优化班内环境。

再比如说教师可以开展“班级管理我做主”的主题班会,并将班内学生划分为数个小组,通过组内讨论与交流,制定班级管理的制度与办法。在这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凸显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班级管理制度体系中。在各个小组讨论完毕以后,教师还要对每个小组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并指出他们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引导他们优化这些管理制度。在各个小组的班级管理制度都得到较好优化改善以后,教师就可以考虑轮流实施各小组制定的班级管理制度,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合理协调组内竞争,构建和谐班风环境

初中教师在开展“小组自主”主题班会的时候,也应该合理协调组内竞争关系,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变得更加和谐。初中生在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冲突,但由于初中生身心发展层次比较有限,同时多数学生没有受过挫折教育,同时在处理社交关系方面也存在较多不足,导致“小组自主”主题班会在具体开展的时候可能遇到较多阻碍。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就应该积极关注学生在小组中的具体表现,同时还要构建一个相对和谐的组内竞争关系,使得各个小组成员可以正确处理自身跟其他组内成员之间的社交关系。这样以后,初中教师开展的“小组自主”主题班会就可以较好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延伸到班级环境中,最终形成和谐班风环境。

比如初中教师可以考虑组织开展“阳光体育”的主题班会,使得学生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如何跟其他同学进行合作。这里初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户外拔河比赛活动,并按照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尽可能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可以平均。在开展这项主题班会的时候,也可以让体育教师参与其中,保证体育活动可以正常开展。在进行组内分配站位的时候,教师可以面向学生讲解拔河比赛各个站位的作用和合适的体质状态,由学生进行自由分配。通过这项活动,学生就可以跟其他同学进行较好沟通与交流,学会如何跟其他学生进行正常社交,同时也可以维持较好的组内交流环境。不仅如此,通过参与这种集体活动,也可以较好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在“阳光体育”主题班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还要进行活动总结,进一步优化学生之间的关系与氛围。

(四)实施岗位轮换制度,丰富学生小组体验

对于初中教师来说,可以通过岗位轮换制度,丰富初中生的小组体验,提高“小组自主”主题班会的综合成效。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本身就不丰富,同时部分学生也存在“自我为中心”的情况,很难站在其他同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这种情况也给初中班级管理活动带来了较多的困境,同时也很难形成和谐的班风环境。但通过小组岗位轮换制度,学生就可以直接体验其他同学的组内岗位,并在岗位轮换过程中感知其他学生所遭遇的困境。这样以后,初中生就可以更好理解其他同学,并依托于此约束自身行为,最终形成自主自律的班风。

比如教师可以考虑开展“主题班会我做主”的活动,让学生自行设计主题班会的内容过程。由于单个学生很难完成主题班会设计,因此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组内成员可以分为策划员、设计员、组织员、演讲员等多个岗位,使得主题班会活动可以正常进行。在遇到组内岗位分配冲突的时候,可以采取轮岗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相互体验不同岗位,使得组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最终实现构建良好班风的目标。

(五)开展小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自律热情

初中教师在开展“小组自主”主题班会的时候,也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屏蔽活动,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具体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细化评比的规则,同时也要给出详细的评分标准,使得各个初中生充分信服评分体系。在具体开展小组评比的时候,教师应该记录好每一个小组的具体表现,并将其套用到评分体系中给出具体评分。如果学生对评分结果有异议,也可以跟教师进行交流,保证最终所有小组都认可评分结果。

比如初中教师可以考虑开展“创建绿色校园”主题班会,并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共同改善校园环境。在主题班会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校园环境的实地调研,搜集校园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并在私下时间里进行组内讨论。在主题班会开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各个小组在班级环境中分享自己小组对校园环境问题的看法,并为校园环境问题出谋划策。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做好评比工作,选择最佳小组,优化班级的生态文明氛围,并将其融入到班风建设中。

结束语

综合来看,初中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可以较好形成良好班风,应该在后续教学中进行全面推广。这也要求初中教师能够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同时还要在班会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主题班会可以发挥较好的成效。在具体开展主题班会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全面引入“小组自主”模式,使得初中生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对于主题班会的内容有更好的认识。这样以后,基于“小组自主”的主题班会活动就可以在构建良好班风方面发挥预期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青芬.浅谈主题班会对班风建设的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6(10):226.

[2]侯志远,卫丹.论体育游戏主题班会对班风建设的影响研究[J].才智,2016(35):83.

[3]季旭君.《创建诚信班级,树良好班风学风》的班会设计[J].知识窗(教师版),2018(03):41.

[4]朱利谊.浅谈小组合作对小学班风建设的作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2):134.

[5]杨丽君.浅谈初中培养良好班风和文化的策略[J].文化产业,2021(13):93-94.

收件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万丰路281401房谢秋凤1371120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