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06
/ 2

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李超

石首市大垸镇初级中学 434407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初中各学科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学习方式,这对于逻辑性、科学性 、应用性较强的初中数学来说也同样适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可以充分交换意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探讨中研究,在分析中总结,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及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能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向前发展,提高教师教学效率。本文便就初中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浅谈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反思

引言:初中生是一类个性鲜明、感情强烈,同时叛逆性也较强的群体,在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明确,传统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初中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特点,教师也不能一味的以灌输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而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会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正为此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不必拘泥于课本,不必完全听从教师的指令,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空间,学生也必然还教师一个惊喜。

一、初中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学习兴趣度较低

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习兴趣度较低,这主要是基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方式比较生硬死板,知识重点、难点通常采取“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初中生本就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在这样枯燥机械的数学课堂上,他们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取而代之的是焦虑和烦躁。加之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深奥难懂,解题过程复杂,常令学生眼花缭乱,难以理清思路。总之,以上种种情况都会导致初中生数学课堂上学习兴趣度较为低下的局面出现。

2.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

初中生习惯了被教师用鞭子赶着走,这是因为初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站在权威的高度上,以命令和强制的口吻要求学生完成某项学习任务,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习惯被动学习。他们面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往往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主动思考,不愿意主动探索,也不愿意主动创造。这对于发散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遇到困难易选择退缩

初中数学的复杂性和知识点的繁多性决定了初中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因为遇到挫折和困难而选择退缩。当面对一道难解的数学问题时,学生苦思冥想,思索不到正确的思路,反而使思绪愈加混乱,这时候,他们就极易放弃解答。那么以后再遇到同种类型的问题时,学生也会第一时间想到放弃,这导致他们越是不会的题就越不会,这对培养初中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也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与反思

1.在合作前积极准备

正如每节新课上课之前,学生都应该进行预习一样,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包括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证明观点是否正确的依据,自己设计的学习单、总结的小方案等等。种种准备工作让初中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将自己的想法表述准确,也让其他同学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也就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充分的客观条件。

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自己找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写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都有哪些,怎样去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这样同学们就会各自采取不同的方法发表自己的观点,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的同学事先会动手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用直尺量出两个腰的长度和底边的长度,并标注在上面,将它带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大家为了一起证明这是一个等腰三角形,还可以拿量角器去量一下两个底角的度数,如果度数相同,则证明这位同学画的就是一个等腰三角形。那么大家也可以将这个等腰三角形作为一个道具,进行整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

2.在合作中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还应该进行合理的分工。如果小组成员针对一个观点总是持有不同的意见,那么就会让小组合作陷入僵局。大家各持己见,很有可能发因意见不合而发生争吵,从而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欢而散。合理的分工是让小组成员每人负责一个部分,或有的成员发表观点,有的成员进行整合,有的成员总结反思。用合理的分工来代替众说纷纭的议论,更能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从而让每一位成员都有收获,间接的也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我们再以“等腰三角形”为例,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工。打个比方,一位小组成员负责说出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房屋的屋顶、锯子上的锯齿、塔尖的侧面等等。一位同学负责把他所述画在纸上,一位同学负责说一说这些等腰三角形共同的性质,还有一位同学进行总结,把所有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这样的分工合作,让小组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大家的学习思路也会更加清晰。而且每位成员都能乐在其中,感受到自己在小组当中的作用,数学学习变得更具趣味性。

3.在合作后经验总结

正如教师在每节课教学中都要进行教学评价和总结反思一样,小组合作学习过后也应该进行经验的总结。合作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因为什么原因出现了这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怎样做才能使目标达成的更好?当小组成员学会了经验的总结,就会在下一次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吸取教训,采取更好的方式去进行合作。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初中生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同时也不断的提高了自己的主动学习能力和领导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更加顺利,致使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也会更加顺利。

针对《等腰三角形》这一课时,合作的过程中就有很多内容需要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比如大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有两条相等的边,有两个相等的角。但是却难以记住对边和对角的关系。大家就可以一起想一想更好的方法,通过反复的观察和测量,大家会发现两条相等的边所对着的两个角,刚好就是两个相等的角。这样也就更容易理解对边和对角这两个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也曾出现过分歧,那就是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当然,有的同学认为是,因为它含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有的同学认为不是,因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但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都相等的。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在总结的时候还是不能确定答案,小组成员可以派出代表向老师求助。而教师会告诉大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就明确了答案:是。教师此时还应该告诉同学们,等腰三角形并不都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才是等边三角形。如此一来,数学学习也就更具生成性。

结束语: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很常见的,重要的是教师怎样更好的去运用这种方式,让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因此,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除了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发表意见的权利,还应该进行合理的干预和指导。初中生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时还不能完全把握正确的方向,有时也会偏离原本的学习目标。因此,教师必须帮学生明确目标,总结方法,最终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小组合作学习带给初中数学更具趣味性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王锋.“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案例探究分析[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1(9):24-26.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J].《教育研究》,2002.2.

[3]张明生,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