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培智生学好古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如何让培智生学好古诗

黄英美

沈阳市致爱学校

  【摘 要】 古诗特有的字句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等特点,十分有利于培养智障学生的朗诵和阅读能力,但由于古诗中的字词往往过于生僻和抽象,对于智障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对此,可将古诗与多媒体技术、涂鸦活动、律动活动、游戏活动相结合,从而调动智障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古诗含义。

  【关键词】 智障学生;古诗;教学方法

  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瑰宝,对扩大智障学生生活经验、丰富智障学生语言积累、发展智障学生抽象思维和培养智障学生审美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很多古诗字句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有利于培养智障学生的朗诵和阅读能力。《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年版)》也明确指出,生活语文的学习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要求学生能够诵读或背诵18—50首的古诗、童谣等内容,且在附录中推荐了20首建议让智力障碍学生学习的古诗。但由于古诗中字词的用法与现代文差异较大,所以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往往只能诵读却难以理解。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以古诗《咏柳》为例,提出在古诗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从而调动智障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古诗含义。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智力障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培智学校的古诗教学应先吸引他们的注意,使他们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才能顺利开展古诗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较好地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让其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认识和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

  【活动一】说说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在教学导入阶段,为引出本诗主题“柳树”,笔者先请学生们自由描述春天的样子,并一边引导学生说出春天景物,一边将学生所说内容呈现在演示文稿上。而这需要教师将春天的景物提前设置在演示文稿上。如有的学生说春天有草,那么笔者轻点演示文稿时就会出现草坪;有的学生说春天有小鸟,那么轻点演示文稿就会出现小鸟。通过这种让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播放图画的形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春天。另外,每当学生说出一个景物,就能立刻从演示文稿上看到相应的图片,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很“神奇”又“有趣”的事情,而这样的互动方式也能明显提高其回答问题的兴趣。

  【活动二】说说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请学生描述柳树的样子时,学生会因为没有直接观察到柳树而不会表达,那么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柳树摇曳的视频,则不仅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到柳树的样子,还能使其间接感受到柳树在微风吹拂下摇动的样子,这就为后续学习古诗的内容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如在笔者讲到诗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询问学生柳枝是什么样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地画出柳枝的样子或用手臂做出相应的“下垂”动作。

  【活动三】初步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

由于古诗中部分字词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过于生僻或抽象,所以笔者通过呈现具体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些字词本身的含义。如在讲到“碧玉”“妆”“绿丝绦”等词语时,通过呈现相应的实物图片让学生了解其含义。其中,“碧玉”图片为一块碧玉,这不仅可以让学生看见其颜色,还能引导学生将其与柳叶进行对比;“妆”图片为一位女士化妆,这更是让学生们联想到自己妈妈平时化妆的样子;“绿丝绦”图片即为一条绿色丝带,则能引导学生将之与柳枝进行对比。如此,也能让智障学生轻易理解这些难懂的字词。

  二、开展涂鸦活动,提高学生理解古诗的能力

  古诗虽然简短,但是每一句都包含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且古诗上下句联系紧密,学生需要逐句理解才能明白上下句之间的关系。智力障碍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较弱,通常没有办法将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那么运用涂鸦活动来辅助教学,则可以让学生一边参与涂鸦活动一边学习古诗。

  【诗句一】棉签画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主要是描写柳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碧玉与柳叶联系起来,理解一片片碧玉似的柳叶是如何装扮一棵柳树的。所以笔者为每一名学生都准备了一根棉签,让其用棉签沾上绿色的颜料,然后引导学生用棉签在一张没有柳叶的柳树画纸上点缀若干片碧玉大小的“柳叶”。这样,学生们就能轻松理解古诗中碧玉和柳叶之间的关系了。

  【诗句二】蜡笔画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主要是描写柳枝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绿丝绦与柳枝联系起来,理解一条条柳枝如绿色丝带般垂在柳树上的样子。所以笔者又为每名学生准备了一支绿色的蜡笔,然后呈现一张没有柳枝的柳树画纸,让学生用蜡笔画出一条条垂下如绿丝带的柳枝。而此时,古诗中的绿丝绦和柳枝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晰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了。

【诗句三】剪贴画

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主要是在问这些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识别出该句是一个问句,并想一想细叶是怎么来的,是谁裁剪出来的。所以笔者给能力较强的学生每人一把剪刀,并鼓励其剪出若干细细的“柳叶”;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将剪好的“柳叶”贴在“柳枝”上。这一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细叶与裁剪的意义,还能间接锻炼学生的精细动作。

  【诗句四】涂色画

  第四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和第三句呼应,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这句是对上句的一个回答,并认识比喻句。所以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图画,并找一找春婆婆在哪里,并看看春婆婆手里拿着什么(剪刀)。最后通过让学生给春婆婆和剪刀涂色的形式,逐步引导其理解该句。

  三、进行律动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古诗的情感

  古诗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古诗本身所传达的意思,还要让学生理解诗人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情感。而音乐律动活动是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的有效手段。如通过手部有节奏的拍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古诗的韵律之美;跟随音乐进行肢体运动,则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体验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体验古诗的意境之美。

  【活动一】拍手——体验古诗韵律之美

由于智力障碍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古诗含义,或受其自身语言组织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在读课文时总是出现不停顿或错误断句的问题。所以笔者在教智障学生读古诗时,引导其一边拍手一边读诗句,并根据字词的位置指导学生明确古诗中的停顿处和重读处。如在读“碧玉妆成一树高”时,引导学生在读到“碧玉”时拍一下手,读到“妆成”时拍一下手,读到“一树”时拍一下手,而读到“高”时两手一同拍一下桌子,后面三句同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每读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就会很兴奋,并且在集体拍手的过程中也能很好地掌握古诗中的停顿和重读处。

【活动二】边唱边跳——体验古诗意境之美

让学生跟着音乐伴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含义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笔者教学时播放了一段古典音乐的伴奏,并引导学生跟随旋律和节奏边唱边跳。如在唱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到“万条”时就引导学生左胳膊从上往下做垂下的动作,到“垂下”时则引导学生右胳膊做垂下的动作,到“绿丝绦”时,则引导学生双手缓慢地做波浪式运动。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身体的舞动逐渐感受春天美丽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含义。

四、创设游戏活动,巩固学生对古诗整体内容的掌握

玩游戏是每个儿童的天性,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也是如此。为了让智障学生对古诗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其学习。如运用“抽奖箱”“投色子,跳格子”的方式,让学生边玩边学,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活动一】抽奖箱

  为了巩固学生对古诗内容的整体掌握,笔者在上课前准备了“抽奖箱”,里面装着写有若干问题的小纸条,包括“条字怎么读”“找一找你身边哪样东西是绿色的”“丝绦是什么意思”“咏柳这首古诗是哪位诗人写的”等问题。学生回答对纸条上的相应问题时,就可以拥有这张纸条,最后比一比哪位学生所获得的纸条最多。这个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即使是平时上课不愿意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也会带着好奇心将手伸到箱子里摸一摸。而学生也会因为回答对了问题而感到兴奋,从而再次积极参与到游戏中去。

  【活动二】投色子,跳格子

  为了让学生熟悉古诗中每个生字,笔者组织学生玩起了传统游戏“投色子,跳格子”,只是这里的色子上写着古诗中的各个生字,地上画的格子上也写上了不同的生字。所以,学生需要根据每次投掷色子上的字,跳到相应的生字格子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需要仔细观察色子上和格子里的生字,在手眼脑的协调配合下跳到相应的格子里,从而在游戏中提高对生字的认知能力。

  总之,在生活语文课堂上,将古诗与多媒体技术、涂鸦活动、律动活动、游戏活动等相结合,不仅可以调动培智学生的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古诗的兴趣,还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古诗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