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如何做到“刚柔并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8
/ 2

小学班级管理如何做到“刚柔并济”

周书登

重庆市云阳县南溪镇水市小学

摘要: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学习路上的指路人,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通过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加强高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相互结合,以恩威并施,刚柔并济的方式来促使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能够相得益彰,发挥其有效的管理作用,以提高小学班级管理质量来保障小学班级管理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柔性管理;刚柔并济;重要性;方法

前言:小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更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开端,对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而班级作为学生在校活动学习的重要载体,需要教师加强小学班级管理,并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做到刚柔并济,以融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来促使高性管理和刚性管理能够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发挥其有效管理作用加强小学班级管理,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班级风气内得以健康学习,健康成长。

一、在小学班级管理做到刚柔并济的重要性

    班级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的学习单位,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作用,需要教师能够加强班级的有效管理,以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来保障班级管理质量。在小学班级传统的管理过程当中,由于综合因素影响,导致教师过于采用刚性管理理念,使得班级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过于严厉的班级环境下使得教师很难与学生构建良好和谐关系,并由于压抑的班级氛围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诸多抗拒,并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1]。而柔性理念是当前社会发展下所提倡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学生个体需求,通过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将刚性管理理念与柔性管理理念相结合,并在保留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刚柔并济,使其能够发挥其有效教育作用,在建立良好关系的同时保留教师的威严,使教师能够对学生产生正确引导,保证班级管理质量的同时,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2]

二、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做到刚柔并济的方法

(一)融入爱心,赢得学生信任

在管理的过程当中融入爱心,赢得学生信任,并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是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做到刚柔并济的主要方法之一,学生作为班级主体,不仅拥有独立人格,还拥有独立的个体思想。通过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汲取柔性管理的优势,重视学生个体发展、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通过在日常生活学习当中与教师进行接触来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感受到教师的呵护、关爱、信任,从内心角度来打破学生的内心防线,真正实现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用真情实感来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

例如,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学生存有一定的管理问题,首先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从学生的角度上了解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问题根源,并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解决问题。实现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思考,让学生感受到自身被教师尊重被教师信任的感受,并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地位,以发自内心的尊重和信任教师来更好的向教师倾诉问题,解决问题并改正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一味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指责,不仅不会解决问题反而还会造成师生关系之间的恶化,使得教师在了解问题时,学生存在诸多隐瞒等情况,影响班级管理工作展开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剧问题的严重性[3]

(二)完善制度,实现严而有度

通过完善班级制度能够在融合柔性理念的过程当中汲取刚性管理优势,让学生在完善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遵守校规校纪,班规班纪,以规章制度的硬性约束来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品格。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的建立等同于制度的建设,通过加强对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基于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做到严而有度。而在制定班级管理规范制度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共同制定班级管理规范制度,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参与者向组织者,管理者进行转变,通过转变学生的管理身份来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实现自我管理。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班会等管理活动,基于班规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当中畅所欲言,在共同制定班规的基础上,还要制定违反班规的相关处罚措施。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学生相应的管理职能,让学生根据所制定的班规来展开管理,以突出学生班级主人身份来促使学生能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当中做到刚柔并济[4]

(三)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主体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身独特的闪光点,需要教师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学会欣赏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采取相对应的管理方法,以严慈相济来促使刚柔并济能够在小学班级管理当中得以有效落实。

例如,针对性格较为腼腆内向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采取赏识教育措施,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自信,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来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认可自己,以建立良好自信来促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向上。而对于性格较为开朗的学生来说,教师在与学生打好关系的同时还要通过利用自身的威严性来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学生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去改正

[5]

总结:总而言之,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下,对小学班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教师一改传统刚性管理理念,通过重视学生学习主体,以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建立与学生学情相符合的管理制度,以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相融合的管理模式来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需要对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加以高度重视,并围绕刚柔并济管理模式展开深度分析,从中探究支持刚柔并济管理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的具体策略,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

参考文献

[1]张晓敏,陈雪莲. 小学班级管理如何做到“刚柔并济”[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6):157-158.

[2]郑洁. 小学班级管理的“刚柔并济”[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5):120-122.

[3]黄金刚. 小学班级管理如何做到“刚柔并济”[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4):33-34.

[4]朱艳珺. 小学班级管理新法探究[J]. 华夏教师,2023,(24):32-33.

[5]李山妹,梁培峰. 柔性管理模式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J]. 华夏教师,2023,(1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