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产”协同,“三教”共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三产”协同,“三教”共生

熊天生

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市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位于丰都县水天坪工业园区,现有在校学生3596人,教职员工308人,开设旅游、交通运输、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土木建筑、文化艺术、财经商贸等7个大类11个专业。学校积极参加各类赛事活动,职教高考成绩居全市前列,成为市教委五好关工委、市级绿色学校、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的创建单位。近年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要求,根据《教育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重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意见》《重庆市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我校确定了“三产”协同育才,深化产教融合;“三教”共生育人,强化普职融通的发展规划。

一、“三产”协同育才,深化产教融合

1.助力乡村振兴,赋能一产农业

(1)打造“六农促振兴”品牌

为推动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学校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个方面是创“六农促振兴”品牌,推动丰都乡村振兴。我校充分利用师资、设备和技术优势,对接乡村振兴中的难点和痛点,全力推进“六农促振兴”项目。个方面要做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助力丰都乡村振兴。我校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兴旺与人才振兴领域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我校和龙河镇政府共同建立了“六农促振兴”实训基地,打造乡村振兴发展共同体,持续推进农民培训体系和教学模式的迭代升级。

(2)建构“新农学校”

我校与暨龙镇人民政府、重庆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筹备四方共同建构“新农学校”,并提出“十百千万”行动计划。实现政府统筹、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富教合一,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融合共生。

2.打造实训基地,振兴二产工业

(1)构建“四位一体”长效合作机制

我校以丰都县工业园区金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做实“引校入企”或“引企入校”,与其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政行校企一体化”长效合作机制,建设学生实训基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学校影响力。目前,我校已与对方达成“政行企校四位一体”合作框架,建立了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计划开展“边工边学”项目试运行,“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努力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高质量育人、高效率育才、高可转化率、高被借鉴率”的“四高”产教融合之路。

(2)打造“善和”社会技能培训基地

面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我校积极利用现有资源,创新建设“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合理利用闲置校舍,建立了“善和社会技能培训基地”,为学校建筑、电子、汽修、旅游、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培训。同时,为贯彻国家残疾人保障政策,招收残疾人开展专业培训,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一举措体现了学校的社会担当,贡献了职教力量。

(3)建设“合信汽车服务现代产业学院”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对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需求,我校成功申报了2023年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并拟于11月23日举行丰都县职业教育中心合信汽车服务现代产业学院授牌仪式,合信汽车服务现代产业学院的成立,是我校深化产学研一体化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丰都经济建设、助力重庆汽车产业创新、辐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

3.聚焦文化内核,提升三产旅游业

(1)精准服务地方经济

校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参加地方文旅项目,例如丰都庙会开幕式表演、庙会游街方阵表演,祈福节开幕式表演,中国农民丰收节神鼓舞演出,南天湖冰雪节开幕表演以及名山导游讲解服务等活动,为丰都旅游产业发展贡献职教力量,展现职业学校的作为担当。

(2)名山集团校企合作

为了培养既具良好职业素质又具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丰都,建设丰都,我校与丰都县名山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校企双方的教育培训资源,为丰都旅游事业贡献职教力量。我校与名山集团以“见习模式”“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为主要形式开展合作项目。

二、“三教”共生育人,强化普职融通

1.教育——打造“善和”育人系列品牌

(1)打造“善和学分银行”学生管理品牌

我校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通知》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以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学校治理深度融合为主线,以互联网+改造专业、课程及课堂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及考核激励为抓手,以学生成才为内涵,通过“善和”学分银行学生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实施,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管理效果,推动学校信息技术治理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打造“善和润心”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我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依据“丰善尚和,精技兴业”的学校文化理念,建构了“善和”心理健康成长中心,通过实施心理普查、活动育人、班级辅导、个体咨询、家校共育等措施,将心育贯穿于德育全过程,渗透于教育教学全方位,形成了“善和润心”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品牌。

(3)打造“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与“英劳模教育”特色育人品牌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校积极响应,成立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创新团队,并与长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校校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试点工作主要包括成立指导委员会、建立体制机制、数字化教学、英劳模教育、选修课程开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些举措将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提升,培养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丰都县的教育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教学——践行“335”教育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个“3”为三全育人:一是全力落实校园文化体系落地为活动、教材和课程;二是全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三是全力完善师生评价机制。第二个“3”为三教改革:一是持续提升三大赛事的备赛能力;二是错位发展残疾人技能大赛;三是规划建设教材编写资源库。“5”为五段课堂行动:一是情景创设(5分钟),包括生活展现情境创设、实物演示情境创设、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创设、语言描述情境。二是目标导航(10分钟左右)。三是小组合作(10分钟左右)。四是练(训)反馈(10分钟左右)。五是总结反思(5分钟左右)。

3.教师——发挥“重庆教师教育学会职教分会”作用

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精神,重庆市教师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拟于11月23日在我校举行授牌仪式,将职教分会秘书处设在我校。职教分会遵循学会“培育未来工匠”路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践行“师培为本,匠心育人,专业赋能”的办会理念;实施“普职融通、产业融合、师资融智”的办会策略;打造“以小促进,以实促活,以真促效”的办会特色;实现“师资强能,学术升位,影响扩面”的办会目标。

综上所述,我校通过“三产”协同育才和“三教”共生育人,深化了产教融合,强化了普职融通。一发展规划在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校与产业、社会的融合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提升,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将与产业、社会各合作,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建设富丽幸福现代化丰都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