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妇女解放运动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下的妇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其过程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有重要意义,本文试探浅探这一过程以引发相关问题研究者更深的学术兴趣和提供不同的观察角度。

  • 标签: 妇女 妇女解放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党领导下的
  • 简介:中共党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党建工作的主要理论支撑。中共党史的教学和研究需要遵循实证、科学和实事求是的学术规范,将严谨的科研成果与“四个自信”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术话语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南京党史在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以及秘密工作等方面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雨花英烈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符号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精神文化。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档案资料搜集、口述史料抢救性整理,充分发挥新时期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

  • 标签: 南京 党史 基本研究
  • 简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1927年至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中,革命战争作为上层建筑的活动,也受到经济基础状况的决定性影响。中共对这个原理的认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获得了丰富而深刻的经验和教训,而在1949年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这些经验教训更显得特别珍贵。本文试图从发展经济方面作一历史的回顾。

  • 标签: 中共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 发展经济 社会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 简介: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了长期而又艰辛的探索,从早期主要强调民族自决权和联邦制,到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民族理论的多样化发展,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终确立.党对于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标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民族政策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4-22
  • 简介:试析张东荪“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理论左玉河张东苏(1886-1973),字圣心,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辛亥革命后便积极活跃于民国政治舞台并提出"贤人政治"主张,五四时期挑起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战并鼓吹"基尔特社会主义",30年代与张君励创建国家社会...

  • 标签: 民主主义 社会主义 张东荪 资本主义 中国历史 自由主义
  • 简介:社会民主主义把实现自由、社会公正与团结民主的世界作为价值目标,社会民主主义把实现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以及世界民主作为价值目标,从而实现自由、社会公正与团结民主的世界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 标签: 社会民主主义价值观 辨正社会民主主义
  • 简介:以20世纪90年代末第三条道路的提出为标志,西欧社会民主主义经历了重要的转型。如今转型已近10年。5年前15个欧盟国家中有12个由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执政,现在社会民主主义在西欧处于低潮,但转型仍在继续。

  • 标签: 社会民主主义 西欧 20世纪90年代末 变革 政党执政 欧盟国家
  • 简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制思想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制是指政治权力的所有和继受取得问题,体现了执掌权力者如何得到权力、是否对他人负责的权力渊源关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制思想建立在反对王权政制、主张民权政制的逻辑基础之上;建立在反对虚假的民主政制、主张真实的民主政制的现实基础之上。毛泽东坚持孙中山新三民主的民权政制,坚持建立共和国的民权政制载体,阐明了民权政制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民权政制的基本构想。

  • 标签: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 民权政制 王权政制
  • 简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司法思想的理论基点是阶级统治的手段和具有特定国家机构职能的独立价值。它蕴含了坚持刑事法律适用平等的原则、坚持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废止肉刑,重证据不重口供”、坚持少杀、严禁乱杀的刑事政策、反对丑恶的封建司法、司法注重社会效果等具体内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司法思想观具有司法传统型归属性、司法人民性的定位等特点。

  • 标签: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 司法 思想
  • 简介: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共和国整整走过一个甲子的历史了。60年前,我是一个25岁的毛头小伙子,60年后,我垂垂老矣。古语云:“鉴往知来”,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前行,必须清醒地回首。作为陪伴共和国走过60年风雨的老人,一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老干部,近一段时间,我陷入深深的思索。

  • 标签: 新民主主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回归 老干部
  • 简介:民主主义人权观自新文化运动开始孕育,至党的七大形成。“民族解放”和“革命人民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权思想的实质所在。爱国主义和群众观点是新民主主义人权观的突出特点;集体人权则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权领域的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人权观有着多重的统一性;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也是人权斗争胜利的最终形式。

  • 标签: 新民主主义 人权观 集体人权 爱国主义 群众观 中国共产党
  • 简介:中国农工民主党是具有爱国、革命优良传统的民主党派,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邓演达为首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人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中表现出鲜明的“行动特质”。这种以行动为导向、强调付诸实践的“行动特质”是中国农工民主党的固有基因和内在品格,本质上反映出中国农工民主党的革命实践观。中国农工民主党的“行动特质”萌发于对国民大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产生于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深刻认识,根源于对革命动力和武装斗争的深刻领悟。中国农工民主党的“行动特质”在思想上表现为注重思想建设和理论研究,在军事上表现为强调武装斗争和军事行动,在组织上表现为组织机构的屡次复建与重生,在宣传上表现为重视办刊办报和公开表达政见。“行动特质”对中国农工民主党产生了深刻影响,塑造出鲜明的政党品格,演进出特有的历史脉络,铸就出优良的党派传统,也为研究其党派特性和发展轨迹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视角。

  • 标签: 中国农工民主党 行动特质 党派品格 斗争精神
  • 简介:揭示了文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总结和梳理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演化趋势,明确了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提出了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目标以及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文化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并且已经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标志.

  • 标签: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 文化革命 民族文化 文化自觉
  • 简介:揭示了文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性,总结和梳理了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和演化趋势,明确了中国文化必须走向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提出了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发展目标以及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文化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实现高度的文化自觉、并且已经代表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标志.

  • 标签: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 文化革命 民族文化 文化自觉
  • 简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思想的主要内容,并总结分析了统一战线思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形式和实践。

  • 标签: 新民主主义革命 统一战线 毛泽东
  • 简介:四、土地革命初期发行工作往农村的拓展大革命失败后,福建党在白区城市活动的同时,将注意力也转向了广大的农村地区.早在大革命后期,中共闽南特委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做出"在做好城市和各县市镇工作的同时,我们应把党和革命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农村的农民中去"的决定,着手转移力量到闽西南广大农村.这不仅保存

  • 标签: 革命初期 苏维埃政府 革命工作 斗争形势 群众斗争 农村地区
  • 简介:民主主义时期党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此时期积累了许多经验,对于解决当今农民问题仍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新民主主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农民 土地革命
  • 简介:自1931年12月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预审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初创时期.设置了预审的机构与人员,规定了预审的职权与任务以及预审人员的条件,提出了预审工作规则.(二)抗日战争时期是发展时期.预审机构有多种称谓,进一步明确了预审的任务,制定了《审讯工作基本条例》,提出了预审的工作方针与原则,对预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总结预审办案经验,开展了预审学术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三)解放战争时期是变化时期.预审机构出现了“侦审合一”与“政刑公开”的组织形式,颁发了《审讯守则》,继续探索预审办案的新路子,预审理论研究持续进行.本文阐述的是第一个时期.

  • 标签: 根据地预审制度 建立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