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刑事案件的现场勘查工作,是刑事侦查工作的第一步,它直接影响以后的侦破工作。应当把是否弄清作案过程作为衡量现场勘查质量的一个标准,勘查中必须以作案过程为主线,一切勘查活动均在这个主线指导下进行,一切勘查活动均为完成对这条主线的认识而展开。

  • 标签: 案件现场 作案过程 勘查质量 刑事侦查
  • 简介:在"特里旅馆"案中,德国联邦最高法院将毁灭公司生存责任作为德国《民法典》第826条下的一类特别案例,而且是仅仅对公司承担的内部责任。这样的判决能否成立是值得怀疑的。在本案中,联邦最高法院改变了它以前对毁灭公司生存责任的定性,将以前通过判例发展而成的直接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股东直接责任,定义为德国《民法典》第826条下的与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法》第30条和第31条存在着相互竞合关系的内部责任。这在实际上是完全否定了以前通过法院造法确立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在股东利益和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博弈中,联邦最高法院再次作出了有利于公司股东利益的判决,而这在保护公司债权人利益方面是退了一大步。但是,这一修正是否成功,还应该经过时间的检验。

  • 标签: “特里旅馆”案 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股东利益
  • 简介:<正>一、引论新近的语言逻辑学表明,定义不只揭示语词的内涵,它也揭示语词的外延。定义理论在中外众多哲学家眼中,因为定义对象问题不同而存在着三种主要的观点:一是如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他认为事物真正的定义除了包括与表达被定义事物的本质外,再也不包括或表达任何东面;二是如维特根斯坦的观点,他认为定义涉及语言符号,是一个关于某个新引入符号或符号组合的陈述,表示与某个其意义已知的符号组合具有相同的意义;三是如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定义是在概念的范围内,提供完整的、原初的概念。世界是为主体存在的,这意味着定义构建作为认识对象的世界,在

  • 标签: 监狱学 刑罚理论 多元分析 劳改生产 自由刑 非正式群体
  • 简介:作为部分纵向整合的一种形式,排除交易既有提升竞争的正面功能,也有排斥市场竞争者与潜在对手的消极影响。美国反垄断司法实践表明,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对排除交易应当适用合理原则,进行经济分析,权衡利弊得失。多数情况下,排除交易是一种合法有效的经济行为。只有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滥用市场力量,实质性地抑制或消除交易相对人与竞争对手的交易机会,才应受到反垄断法的制裁。

  • 标签: 排除交易 反垄断法 合理原则 经济分析
  • 简介:<正>目次: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法学学科分类的意义是什么二、兼收并蓄、固本培元——国际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国际法学与法理学的关系(二)国际法学与法史学的关系(三)国际法学与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的关系(四)国际法学与民商法学的关系(五)国际法学与刑法学的关系(六)国际法学与诉讼法学的关系(七)国际法学与经济法学的关系(八)国际法学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关系(九)国际法学与军事法学的关系

  • 标签: 法学研究 多元化 国际法视角
  • 简介:时下学界热议的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之争,在增进我们对于法律方法和法律思维等基本问题之认识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它们对于彼此的一些误解和成见。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并捍卫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法教义学是法学的核心。这并非有意过度提升法教义学的地位,而是为了从根本上厘清法学各学科的内在脉络与基本性质。无论是从法教义学的性质、范围、功能及法学教育的理想来看,还是从社科法学在知识生产与应用上对于法教义学的依赖来分析,以上命题均是可以成立的。装"和"法(教义)学的社会科学化转向"这两种现象,还应看到法教义学与社科法学相互合作与相互促进的一面。

  • 标签: 法教义学 社科法学 法学教育 司法裁判 法学的核心
  • 简介:刑法体系与刑事政策的割裂被称之为"李斯特鸿沟",发展刑事政策在刑法实践中的运用是应然之道,其中要注意刑事政策运用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平衡。本土语境下,刑事政策对刑法的介入主要体现在定罪、量刑、刑法解释等方面,实践中出现了刑事政策与罪刑法定原则、刑事政策与民意的冲突。如何对刑事政策在刑法中的运用进行规范和制约,在实现目标的同时,维护罪刑法定,维护法治与人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标签: 刑法体系 刑事政策 罪刑法定
  • 简介:1949年以来,中国司法经历了某种范式性转变。法理学教材中的法律适用理论为这种转变奠定了最一般的理论基础,从而可以将中国司法理论的转变概括为从强制型司法到权威型司法的转变。强制型司法的母体是20世纪40年代和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法律适用理论,中国法理学在继承这一理论母体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制型司法,它具有强制性、工具性和阶级性。从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强制型司法逐渐演变为权威型司法。权威型司法具有权威性、目的性和专业性。当前,权威型司法仍面临着一些需要解答的问题,因而也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 标签: 法律适用 强制型 权威型 司法 法理学
  • 简介:学术性报刊主要由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主办,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以繁荣学术,推动创新为宗旨。对高校而言,学术性报刊主要是学报、校报和高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它们的受众面窄,目前走向市场较为困难,但改制的进程事实上不可逆转。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没有明确学术性期刊的体制、机制及转制对象、时间之前,我们应当积极地进行资源整合,为下一步改制作准备。改制对我们高校学报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高校学报在经过30余年的发展之后,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在改革浪潮之下,我们应当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能力素质方面积极应对。

  • 标签: 高校学报 转企改制 机遇与挑战
  • 简介:基于我国检察权为司法权的权利属性,应去除时下检察权运行中“地方”、“行政”色彩,对检察机关内部机构应进行办案机关与非办案机关的分类管理,对独立办案人员(检察官)与辅助办案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建立以检察官为中心的办案责任制体系对检察官实行办案责任制,制定“三三制”权力清单充分放权,确保检察权依法独立,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合理限权,确保检察权公正行使。

  • 标签: 检察权运行 办案组织 分类管理 办案责任制
  • 简介:受传统控权理念影响,“行政征收”的内涵与外延已无法适应行政法治实践。反思传统控权模式下的城市旧改征收制度可知:“行政征收”概念有待理清,地方立法中关于“二次征询”程序的规定违背制度设计之民主原意,签约率的确定亦不符合行政程序的契约性。考虑到“二次征询”程序可能会为政府因资金短缺等原因而为刻意提高签约比例提供合法空间,并有助于非常态被征收人阻碍签约进度,有必要在多元利益的均衡下改进城市旧改征收制度。待更新制度主要有:非常态被征收人排除机制,公民参与确定“二次征询”比例;在补偿与资金短缺问题上,对价补偿最低原则需确立,并适度考虑合理引入社会资本。

  • 标签: 城市旧改 行政征收 二次征询 非常态被征收人 契约理念
  • 简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债务人滥用旧《民事诉讼法》第194条规定的异议权,我国督促程序长期处于司法闲置状态。新《民事诉讼法》通过第133条第1款和第217条完善了督促程序规定,然而新法实施1年后督促程序现状并没有实质改善。笔者通过对国外督促程序的立法发展进行简单介绍,提出应该从内部与外部两种途径完善我国督促程序:内部完善是对督促程序法律条文的再细化;外部完善是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非讼程序衔接的再顺滑,其中引入非讼事件程序法及其相关理论对完善督促程序更加急迫与必要。

  • 标签: 督促程序 非讼事件 非讼程序 完善
  • 简介:一般反避税条款的立法,应系用以补充税捐立法过程无意识的规范漏洞,而非作为稽征机关填补税法的结构性缺陷的借口,动辄援引一般反避税条款,进行大规模查税猎漏,很容易衍生架空税捐立法程序的结果。本文介绍台湾地区、日本及德国税捐规避防杜法制,其中台湾地区与德国设有一般反避税防杜条款,惟实际执行上前者较为积极,目本虽无一般反避税条款,然部分实务操作迂回透过民法通谋虚伪理论,否定税捐规避行为。本文认为,一般反避税立法的实践尺度,实寓有法律价值抉择的深刻意涵——“扩大实质课税来防堵刻意的规避安排,放宽税法规范密度,来维护稽征秩序”抑或“贯彻依法课税,保障对法律文字的合理信赖,遵循经验法则,不溢脱社会通常观念,同时敦促修正不合时宜的税法规定”。

  • 标签: 所得税 税捐规避 一般防杜条款 特别防杜条款 违法逃税
  • 简介:今年的《天津检察》第三期重点讨论撤案问题,围绕这一讨论题,我谈点个人看法。一、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哪个机关有权对案件作出撤销决定?一起犯罪案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一般应历经三个阶段,侦查机关对案件的侦查:检察机关对案件的审查批捕和审查起诉:审判机关对案件的裁判。

  • 标签: 撤案 犯罪案件 诉讼过程 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 侦查机关
  • 简介:<正>写文章,除了文学类的,大体上都要首先提出问题。学术性文章更是如此。我写文章的习惯格式常常是将"问题的提出"作为文章的第一部分,有时用"引子""引言""导言""引语""绪言"等说法。这些前言性的内容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出问题,解释这为什么是个问题问题的意义如何等。一般而言,能够提出问题,且问题是一个有学术价值的问题,则文章已经成就了一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是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佳,

  • 标签: 学术性文章 文学类 民事诉讼法 二审程序 举证责任 再审事由
  • 简介:<正>物权法中包含着很多问题,这里仅仅提出两点。一、物权、债权的差异1.民法典体系(编别)中将物权、债权各列为一编虽然也有问题,但这里姑且将分别设立物权编和债权编作为根据,在此基础上揭示物权与债权的差异。德国民法典分为两编的重要理由是采取了物权行为无因性的观点。即使不采用这种观点,也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不过,在任何国家里,这个问题都是争论的对象,很难进行统一规定。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作出"这是属于物权的

  • 标签: 物权变动 公信力 登记主义 公示方法 物权行为无因性 当事人
  • 简介:近些年,平等权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和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关平等权问题的理论讨论和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案例也不断出现。理论上的讨论涉及到平等权到底是一个宪法原则还是一项宪法权利;同时,更多地涉及到究竟如何理解平等权的内涵。经过讨论,我认为学术界已经在以下几点上取得了一些基本的共识:平等不等于平均;平等是一种机会上的平等和法律主体资格上的平等,而不是一种结果上的平等;平等权是一种宪法和法律上的确认和规定,即宪法权利和法定权利,而在现实生活中,要实现这样一个宪法上和法律上的规定,要将这样一项法定权利转化为现实的权利,还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等等。以上这些共识,是我们在平等以及平等权问题上取得的理论成果。

  • 标签: 平等权 法律主体资格 宪法权利 法定权利 中国社会 行政执法
  • 简介:股权一般泛指股东对公司所享有的各种权利,而狭义的股权则专指股东向公司直接投资而享有的权利.对股权的性质,法学界历来颇有争议,有人认为股权是物权,有人认为股权为债权,也有学者认为是社员权,另外还有股东地位说,集合体说等等,本文对此将不作讨论.本文主要就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所涉及到的公证问题展开分析,主要包括股权质押合同公证、股权转让合同公证、股权继承公证,下面先对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简单阐述,再分别予以讨论.

  • 标签: 问题探析 合同公证 直接投资 公司股权 有限责任 股权质押
  • 简介:<正>一、案例及问题某大学二年级学生田某因在一次考试中携带记有公式的字条而被监考老师停止考试,后学校教务处以考试作弊为由,依据学校关于严格考试纪律的文件对田某作出退学处理。但该退学处理决定并未得到实际执行。在此后的两年中,田某以一名正常学生的身份继续使用学校各项设施,包括校医院、图书馆、教室,继续享受学校补助金,也交纳了学费,修完了所

  • 标签: 公务法人 特别权力关系 内部规则 行政法律关系 处理决定 事业法人
  • 简介:汉代身份继承一般是在被继承人生前置后或立嗣子。后可以是直系,也可以是旁系;既可以是卑幼,也可以是尊。汉代身份继承是在先秦时期“立子”与“立弟”两种继承方式中进行选择的结果,以“立子”为主,以“立弟”为补充,并逐渐过渡到唐宋法律中严格的“立嫡立长”的规定。在财产继承方面,准确地讲应该是分家析产,随着宗法大家庭的解体,嫡长继承制面临挑战,诸子均分制尚未建立。

  • 标签: 身份继承 财产继承 诸子均分 嫡长继承 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