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通过世界、社会各大医院的临床分析等因素,得出新生儿听力检查的重要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检查特征。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10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听力正常12耳(11.65%),轻度听力损失31耳(30.10%),中度听力损失31耳(30.10%),重度听力损失19耳(18.45%),极重度听力损失10耳(9.71%)。91例(91耳)听力损失患者中,单纯传导性听力损失47耳(51.65%),混合性听力损失35耳(38.46%),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9耳(9.89%)。91例(91耳)听力损失患者患耳均未能引出声反射。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对听力造成损害,定期听力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疾病,并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及预后评估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听力检查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纯音骨导听阈测试中两种掩蔽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听力不同程度障碍患者80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患者纯音骨导听阈测试方法为平台法测试,观察组纯音骨导听阈测试方法为阶梯法测试。针对测试时间、骨导听阈、最终掩蔽级情况,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测试时间方面,观察组测试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骨导听阈情况,两种患者在0.25~4.00kHz各倍频的骨导听阈差异不明显(P>0.05);针对最终掩蔽级情况,两种患者在0.25~4.00kHz各倍频的最终掩蔽级差异不明显,两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纯音骨导听阈测试中两种掩蔽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均较显著,与平台测试法相比,阶梯测试法使用时间较短。且在不同方面,两种测试方法各有利弊,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

  • 标签: 纯音骨导听阈测试 阶梯法 平台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502例听力筛查初筛及复筛阳性的新生儿进行追访调查,分析未进行进一步诊断性转诊检查的原因分析,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追访工作下一步能够高效率开展与进行的措施.方法通过柳州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网络获取这502例新生儿的初筛及复筛的听力筛查结果以及追访联系电话或地址,逐一进行一对一的电话追访,询问未进行确诊的原因分析并记录,同时告知家属必须给其小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结论通过这502例新生儿听力筛查阳性未进行确诊检查的原因分析调查总结,确定我们以后的听力筛查追访工作的目标方向,讨论运用更好的追访方法做好追访工作,才能达到防聋治聋工作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最终目的,避免误诊及漏诊现象。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追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声导抗与纯音测听检查及相关护理技巧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治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对我科收治的86例(158耳)采用传统的耳镜检查、病史询问诊断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传统组)与在此基础上再加上纯音测听联合声导抗测试及相关护理干预诊治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联合组)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诊断符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B型、C型鼓室导抗图复发率。结果联合组诊断儿童分泌性中耳炎82例,诊断符合率95.34%,护理满意度90.69%,均明显高于传统组诊断符合率83.72%及护理满意度65.12%(p<0.05)。B型、C型鼓室导抗图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纯音测听联合声导抗测试,综合分析,并且通过规范细致的护理干预,确保检查项目的顺利完成及数据的准确性,可以提高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率,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分泌性中耳炎 声导抗 纯音测听 护理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耳蜗性耳聋临床听力学表现特点,为外伤性听力障碍诊断及法医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帮助。方法37耳涉及耳蜗性听力障碍的损伤程度及伤残鉴定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听力学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听力损伤鉴定可以根据主客观听力检查表现特征,做出较为客观真实的理论判断。

  • 标签: 外伤 耳蜗 听力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509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在出生42天后接受听力复筛,可疑者转至我院听力诊断中心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结果筛查率91.4%;初筛通过4242例,未通过851例,初筛通过率83.29%;复筛率93.88%,复筛通过758例占94.86%,未通过41例,35例接受3月龄左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诊断性检查,6例失访。最终12例确诊为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我市广大群众中已深入人心。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加强围产保健工作与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管理减少与新生儿听力障碍有关的高危因素可使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进一步下降。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 听力损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提高产科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的方法,促进听力障碍儿童的早期干预。方法采用丹麦哥本哈根的MADSENAccuscreen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仪TEOAE,对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832例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检查。结果初筛率99.5%,初筛通过率95.7%,与卫生部规定初筛假阳性率小于10%相符合。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童,对听力障碍者进行早期治疗,可有效降低听力语音障碍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分泌性中耳炎腭裂患者。采用鼓室置管术对中耳功能及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对120例(219耳)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腭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腭裂修复+鼓室置管术组;对照组单纯腭裂修复组,术后6个月进行鼓室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对鼓室置管术适应证,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并发症防治进行讨论。结果中耳置管组术前术后V波反应阈平均值及轻中度听力损失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术前术后V波反应阈平均值及轻中度听力损失差异无显著性。术前两组波阈平均值及轻中度听力损失均无显著差异,术后两组V波反映阈平均值及轻中度差异有显著性。结果经x2检验可见中耳置管组术前术后鼓室图有显著差异;对照组术前术后鼓室图差异无显著性。术前两组鼓室图差异无显著性,术后两组鼓室图有显著差异。结论腭裂修复同时行鼓室置管有利于伴有分泌性中耳炎腭裂患者中耳功能改善,提高患者听力

  • 标签: 腭裂修复术 鼓室置管术 听力损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早产儿听力筛查结果,以期早发现听力障碍早产儿,及早干预,改善预后。方法采用耳声发射(OAE)听力筛查仪,对396例早产儿在生后3~7d进行听力初筛,对于未通过的新生儿,采取1个月后复查,仍未通过者则实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BAEP)以确诊。结果初筛通过320例,初筛通过率80.81%;复筛通过58例,通过率76.32%;复筛未通过早产儿18例,经上级医院确诊,11例异常,异常率为2.78%。结论早产儿听力障碍发病率高,早产儿应被列为听力监测的重点对象,及早干预治疗。

  • 标签: 早产儿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胃镜检查、病理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胃癌或疑似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1年1月~2015年1月,对这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记录其胃镜表现。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并将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比。结果胃镜检查结果中,有35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15例患者被诊断为疑似胃癌。病理检查结果中,有27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有23例患者被诊断为疑似胃癌或良性病变。与胃镜检查结果相比,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7.14%。结论在胃癌的诊断中,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均具有优势和局限性,临床上应结合两种检查方法进行诊断,并不断提高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确诊率。

  • 标签: 胃癌 胃镜表现 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探讨医学影像设备和检查方法发展现状,重视影像检查的合理选择提高检查诊治效率的重要性,分系统分疾病讨论影像检查方法选择的一般原则,总结促进影像检查合理选择的方法与途径。

  • 标签: 影像检查 效率 X线计算机断层 磁共振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听力筛查对新生儿听力障碍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耳声发射分析仪(OAE)对我区出生的1天~1个月的新生儿进行检测,通过初筛和复筛,对新生儿听力障碍进行早期诊断。结果初筛通过4552例,初筛通过率为93.15%(4552/4887);复筛335例,通过316例,复筛通过率为94.33%(316/335)。转诊35人,确诊3人。结论新生儿听力筛查可及早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对早期治疗、干预听力残疾有较大意义,有效的促进婴幼儿语言发育。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与听力改善方法和效果。方法观察慢性中耳炎患者60例60耳的临床特点,所有患者都采用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有耳流脓史及渐进性听力下降,主诉耳鸣患者30例,眩晕患者7例,耳痛患者20例;经过手术治疗后,本组患者优良率为83.3%,同时术后的气骨导差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当前患者对于听力改善的要求越来越高,慢性中耳炎多有听力下降,鼓室成形术结合听骨赝复物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听力状况。

  • 标签: 慢性中耳炎 听力 鼓室成形术 听骨赝复物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了解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发病状况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耳声发射法(OAE)对4120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进行第3次筛查,未通过者立即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诊断。结果共筛查4120例,通过初筛、复筛、第3次筛查,最后经ABR检查,共9例确诊为听力障碍,发病率2.2‰,其中正常新生儿组确诊为听力障碍2例,发病率为0.64‰,高危儿组确诊为听力障碍7例,发病率7.1‰。结论OAE是适合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快速可行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新生儿早产、窒息、高胆红素血症可能是导致听力障碍的高危因素。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靖江市城镇新生儿的听力发育情况,研究新生儿听力的筛查方法及听力筛查仪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初筛、复筛、确诊,为真正做到新生儿听力障碍的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如何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质量。方法采用美国GSI(格雷斯-斯塔德勒公司)生产的GSI70自动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分析仪筛查结果分析,其检查速度快,携带方便,筛查准确率高,无创伤和不适,可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儿,早期采取干预治疗和康复措施。结论提高早期听力筛查工作质量,是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根本。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贯彻落实云南省政府妇幼健康计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及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对新生儿进行免费听力筛查,及早发现听力障碍儿童,及早治疗,可使其语言发育不受或少受损害。方法采用快速简便能在婴儿清醒时也可进行的耳声发射(OAE)听力筛查技术。筛查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结果“不通过”者,要求在42天内到我院进行复查,复查还“不通过”的婴儿需在3个月内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3家)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一步确诊。结果我院2011年-2012年对1265例,出生42天内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中“通过”的有1244例2466耳,占总数的98.34%,初筛“不通过”43例64耳,占总数的2.53%,复查“通过”41例79耳,即初筛加复查共”通过’的有1263例2523耳,占总数的99.84%。结论听力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筛查前应适当清理一下外耳道。选择合适的耳塞,筛查技术人员规范的技术操作,才能得到正确的听力筛查结果。筛查时间是影响“不通过”结果增多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早进行可能出现“不通过”结果增加现象。如出生时有缺氧及有耳聋家族史的高危新生儿,即使通过初筛也应注意观察,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听力障碍。按时预防接种,避免使用耳毒性的药物,预防急性传染病,关注听力及语言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 标签: 新生儿 听力筛查 情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