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8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应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在侧脑室及腰池交替注入尿激酶进行“会师式”液化血肿,交替引流脑脊液,脑脊液循环通畅后,在同一套密闭的装置进行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脑室积血3天内基本消失6例,5天内7例,7天内2例,死亡3例(16.67%)。存活病人无脑积水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脑室铸型出血的死亡率,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加快脑脊液正常化,密闭装置能较好监控颅内压,减少感染机会,减少脑积水等并发症,该方法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脑室铸型出血 YL-1型穿刺针 外引流系统 交替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脑室出血病人采取脑室穿刺引流联合尿激酶冲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我科2010年1月-2012年8月住院行脑室穿刺引流的108例脑室出血病人,其中34例行双侧脑室穿刺引流,74例行单侧脑室穿刺引流,引流期间予以尿激酶灌注。结果治愈或好转82例,植物生存状态11例,死亡15例。结论脑室出血病人采取侧脑室穿刺引流可及时缓解颅高压,引流部分脑室出血,通过尿激酶灌注治疗可有效缩短引流时间,尽早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积血,对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室出血 钻孔引流 尿激酶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脑室穿刺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手术中放置密闭的脑室外引流管,连接监护仪,持续观察记录ICP指数。结果63例患者行术后监测,根据ICP值的变化,合理使用脱水剂,其中56例症状改善,病情平稳,4例成功抢救,1例监测探头脱出,2例病情变化死亡。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通过ICP值波动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救治赢取时机,降低了术后死亡率及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护理 穿刺术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定向软通道穿刺联合侧脑室引流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40例小脑出血患者,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治疗组患者定向软通道穿刺联合侧脑室引流手术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用定向软通道穿刺手术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ADL,治疗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定向软通道穿刺联合侧脑室引流治疗小脑出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脑出血 定向软通道穿刺 侧脑室引流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脑积水患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侧脑室穿刺位置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我院收治的60例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8月,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取侧脑室枕角穿刺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侧脑室额角穿刺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积水患者采取侧脑室额角穿刺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侧脑室枕角 侧脑室额角 腹腔分流术 脑积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破入脑室系统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破入脑室系统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联合腰大池外引流术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者中45例存活,存活率86.54%,脑内血肿消除时间为3~7d的有37例(71.15%),7例发生死亡。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为,Ⅰ级13例,Ⅱ级10例,Ⅲ级12例,Ⅳ级7例,Ⅴ级3例。结论应用微创穿刺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破入脑室系统脑出血,能有效清除脑室内血肿和积血,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 标签: 微创穿刺 腰大池引流 破入脑室系统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脑室出血的类型特点,为早期救治脑室出血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31例脑室出血,按出血量、血肿部位形态及患者病情,按照临床GCS评分分型。单侧侧脑室出血铸型,行同侧脑室穿侧术;双侧脑室出血铸型,行双侧脑室穿刺,术后48小时配合施行腰大池引流术;对于动脉瘤性颅内出血脑室铸型脑积水,先行出血对侧脑室外引流;基底节脑出血破入脑室,同时做血肿腔穿刺及侧脑室穿刺;对于少量脑室出血,采用腰椎穿刺术。结果术后GCS评分增加4分,31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中,术后8天死亡1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原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化脓性脑室炎合并肺部感染。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脑室出血发病急,病死率高,脑室外引流、腰大池引流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在基层医疗单位救治危重病人易于实施。

  • 标签: 脑室出血 脑室穿刺 外引流
  • 简介:摘要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由于手术微创,操作精细,器械昂贵,所以要求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由有经验的高年资专科护士配合。不仅如此,术后的护理也是非常的关键的,本文从临床资料、手术配合、护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第三脑室 造瘘术 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间断侧脑室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60例脑室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间断侧脑室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疗效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断侧脑室引流术在脑室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常规内科保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

  • 标签: 间断侧脑室引流术脑室出血适应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出血(IVH)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4月于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47例脑室出血伴铸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4)、观察组(n=23)。对照组给予脑室穿刺外引流术治疗,观察组行神经内镜脑室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血肿有效清除率、脑积水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1.观察组住院时间(t=11.581,P=0.000)以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t=5.607,P=0.000)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t=9.88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血肿有效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3,P=0.024);观察组颅内感染发生率(χ2=5.436,P=0.020)以及脑积水发生率(χ2=4.809,P=0.028)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选择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出血,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还能有效降低脑积水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效果优于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具有相对安全性,是一种有效、可靠、值得应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脑室出血 神经内镜手术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一组、对照二组,分别采用快速细钻孔颅脑室置管引流术、传统药物,以及Dandy,s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总有效率83.3%;无效率16.7%,其中死亡率6.7%,有效率36.6%,显效率46.7%。对照一组总有效率56.7%;无效率43.3%,其中死亡率26.7%;有效率26.7%,显效率30.0%。对照二组总有效率为66.7%;无效率33.3%,其中死亡率20.0%;有效率30.0%,显效率36.7%。观察组较之对照一组和对照二组,治疗效果明显更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颅脑室置管引流术 快速细孔钻 脑室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到2011年4月之间收录的78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9例患者采取Dandy’s钻颅器进行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而观察组的39例患者采取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1%,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1.8%,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脑室出血患者采取快速细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快速的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中应用。

  • 标签: 脑室出血 快速细孔钻 颅脑室置管引流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内压监测联合脑室引流在中老年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4例中老年脑室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采取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联合颅内压监测。评估术后一周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脑室出血率、意识状态及脑室引流管拔除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室出血率、颅内感染发生率、意识状态及脑室引流管拔除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颅内压监测治疗中老年脑室出血效果较好,可以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率及脑室出血率,缩短拔管时间,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脑室出血 脑室外引流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经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脑室出血患者,采用经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治疗,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2.5%,死亡2例,占5%。血肿平均(7±2.5)d完全消失,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室出血采用经孔钻颅脑室置入引流管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室出血 经孔钻颅脑室置管引流术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下闹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患者的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脑室出血患者,对其采用颅内压监测下的闹室外引流治疗方法。结果颅内压监测3~14d,无手术致再出血病例;感染2例(5%),经抗感染治疗均得到控制;出血后6个月GOS评估,恢复良好16例(40%),中度残疾9例(22.5%),严重残疾7例(17.5%),植物生存状态3例(7.5%),死亡5例(12.5%)。结论对于脑室出血患者,在ICP监测下实施侧脑室外引流,结果显示可更有效控制颅内压,降低再出血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颅内压监测 脑室外引流 脑室出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的52例自发性脑室出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术后各时段脑室内积血消失的时间以及病后3个月的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自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侧脑室外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手术后要根据引流的速度调整高度,缩短引流时间,保证引流通畅,防止发生颅内感染。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自发性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可行性。方法选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室出血患者62例纳入此次研究,按照分组法随机分成联合组(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单一治疗组(常规单侧脑室引流),评价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意识转清率77.4%明显比单一治疗组45.2%高;血肿基本消除率87.1%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组的61.3%;且整体治疗有效率80.6%远优于单一治疗组的54.8%(P<0.05);死亡率联合组(6.5%)明显低于单一治疗组(19.4%);组间数据差异皆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均无一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论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可加快积血清除速度,降低病死率,具有安全、有效等应用优点,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极高。

  • 标签: 双侧脑室引流 脑脊液置换 重型脑室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6例脑室出血患者先行脑室外引流术再行腰大池置管脑脊液引流术,配合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地塞米松鞘内注射。结果随访6个月,恢复良好生活能自理25例;部分生活自理4例;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3例;植物状态1例;死亡3例。结论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管置管引流配合脑室内灌注尿激酶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是一种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高效、操作简便,容易观察的特点。可减少脑室内引流管的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腰大池置管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