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复给予吗啡能导致其抗伤害效应时间依赖性降低,此即为吗啡耐受:近年来,许多研究报告显示重复给予吗啡后脊髓背角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加,其特征表现为GFAP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增加和形态学发生变化。本文就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吗啡镇痛耐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星形胶质细胞 吗啡镇痛耐受 作用 形态学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晶、胶体液施行扩容性血液稀释效果及其对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影响。方法:选择ASAI~Ⅱ级、无心肺疾患和凝血功能异常神经外科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三组,于全麻平稳后,按25ml/min速度分别输注乳酸钠林格液(LR)、佳乐施(G)及两者1:1混合液(G-LR)各1500ml施行扩容性血液稀释。分别于稀释前、输注500ml、1000ml和1500ml时及血液稀释后30min抽取静脉血检查血常规、凝血象、电解质,并记录MAP、HR。结果:血液稀释期间三组HGB、RBC、HCT均逐渐降低,输液1500ml后LR、G-LR和G组HCT分别下降103%、19.9%和24.4%;G组Ca^2+”和FIB也下降,PT和APTT延长;G-LR变化较G组小。结论:佳乐施扩容效果强于LR,但血浆Ca^2+和FIB降低明显。1:1G-LR混合液扩容效果较满意,且封电解质和凝血功能影响较小。

  • 标签: 血液稀释 凝血功能 佳乐施 输注 HCT FIB
  • 简介:超声成像原理: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物理特性如反射、散射、折射、衍射和多普勒效应等与人体组织器官声学特性相互作用后产生信息,并将其接收、放大和信息处理后形成图像其他数据等,借此进行疾病诊断成像方法。目前,临床应用超声波,其频率通常会设置2.0-50.0MHz之间。频率越高,分辨率越好,穿透性低,反之亦然。频率不断提升,声波分辨率也会逐渐提升,那么就具有更高图像清晰度,穿透性也就越来低,也就是说声波穿透性和分辨率之间是呈反比。因为超声波传播过程,能量随传播距离增加而减少,产生超声衰减,同一介质,频率越高,衰减越多。因此,通过超声检查患者外周神经时,需要以患者神经解剖结构特点为基础,合理选择超声波频率,通过针对性设置,提升超声波传递效果。比如:对于浅表神经多位置,就需要使用具有更高频率超声波,对于深处神经,则需要选择更低频率超声波。

  • 标签: 超声技术;临床麻醉
  • 简介:麻醉过程脑血流变化及其调节非常复杂而TCD可对脑血流进行无创实时监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强是一种日益成熟和完善脑血流监测方法临床工作和科研实验具有广阔应用空间,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TCD 脑血流监测 麻醉
  • 简介:目前,多种经皮气管切开技术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这些经皮气管切开技术许多方面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导致临床医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产生一些疑惑,通过运用哲学思维和方法论对多种经皮气管切开技术异同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皮气钱切开微创技术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技术 方法论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芬太尼分别伍用咪达唑仑氟哌利多辅助椎管内麻醉镇静效果。方法:40例ASAI~Ⅱ级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年龄20~60岁,拟行硬膜外麻醉10例,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30例,入室后随分为两组,每组20例,硬膜外穿刺均采用L2-3间隙,于麻醉平面稳定后,A组静注咪达仑0.05mg/kg和芬太尼2ug/kg;B组静注氟哌利多0.05mg/kg和芬太尼2ug/kg,于注药后1、15、30、45和60min参照Ramsay改良分级法(Berggren方法)分别进行镇静程度分级。同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注药后1minA组19例达I级,B组仅6例达I级,注药后45min两组镇静程度基本相同,注药后60minA组7例达Ⅱ级,B组仍有12例达Ⅱ级,A组给药后血压脉率与给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血压较注药前有明显下降(P<0.05),脉率变化不大(P>0.05),术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安全范围。结论:咪达唑仑伍用芬太尼较氟芬太尼较氟芬合剂具有起效迅速,镇静效果好,持续时间短,无蓄积优点,且对心血管抑制较轻。

  • 标签: 咪达唑仑 氟哌利多 芬太尼 辅助椎管内麻醉 镇静效果 硬膜外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不同个性特征病人施行眼底手术应用异丙酚镇静及抗焦虑效果差异。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年)调查及人格测试法(EPQtest),选择性格外倾向(E>50)眼底手术病人共40例,其中又分两类:E>50伴N>50者,设为情绪不稳定组(组I,n=22),E>50伴N<50者,设为情绪稳定组(组Ⅱ,n=18)。两组均在局麻手术采用异丙酚镇静,首剂异丙酚0.5mg/kg静脉注射,继40μg/(kg·min)持续泵输注直至术毕。术临测血压、心率变化;术前、术毕即刻及术后4-6h采用“焦虑VAS”进行病人自评。结果:组I术血压、心率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中和术后焦虑VAS评分均低于术前水平(P<0.01和P<0.05)。组Ⅱ术血压、心率变化不大;术VAS焦虑评分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用于不同个性特征眼底手术病人,其镇静、抗焦虑以及遗忘效果有所不同;外向、情绪不稳定病人用异丙酚后情绪明显转稳定,心境改善,焦虑水平降低,可起到预防应激反应过剧效果,提示这类病人手术需要合理使用镇静药。

  • 标签: 眼底手术 异丙酚 镇静效果 抗焦虑效果 个性特征
  • 简介:心肌缺血和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急症,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通常需要定时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来判断病情发展及溶栓等治疗方法疗效,有时一天要做十几份心电图更多。12导联心电图当然是最理想监测ST段变化方法,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做到连续监测,且对于隐匿发病病人难以及时发现并记录其心电图。

  • 标签: ST段变化 重症监护 12导联心电图 MAP 心电图检查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2010年4月,宝莱特公司正式签约为PRIMASP麻醉机系列产品中国区总代理。63届医博会上,宝莱特携A系列信息插件式监护仪与PENLON麻醉机组合闪亮登场,也让BLT高端监护仪产品得到了它应有的价值体现和实现安全信息一体化麻醉临床应用解决方案。

  • 标签: 麻醉机 产品 高端监护仪 安全信息 临床应用 总代理
  • 简介:正常情况下,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和过滤。这些功能主要在鼻腔完成。成人鼻腔有两侧上、、下三个鼻甲,曲折粘膜使表面积增加。由于鼻甲呈不规则形状,吸入气在鼻腔内产生湍流,大大增加了气体与粘膜表面接触机会。粘膜下丰富毛细血管和粘液分泌,使鼻腔具有了加温和湿化功能。口腔和传导气道尽管也有同样功能,但由于不具备鼻腔特殊结构,加温和湿化效果不好。在呼气过程

  • 标签: 湿化不足病人 毛细血管 粘液分泌 加温 湿化 水分丢失
  • 简介:谷氨酰胺(Gtn)是体内最为丰富条件必须氨基酸,危重症患者体内Gin严重缺乏,研究证实适当补充Gin可使危重症患者受益,本文就Gin危重患者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谷氨酰胺 免疫营养 危重
  • 简介:目的:探讨贺斯液颅脑手术应用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30例成年颅脑手术病人,ASAⅡ-Ⅵ级,均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吸入1.5%异氟醚并静脉滴注1.5%普鲁卡因维持麻醉。切开硬脑膜前40min内由另条静脉滴注6%贺斯液500ml、15min后再滴入500ml。于输注贺斯液前及每输入500ml后,监测SBP、DBP、MAP、CVP、HR、ECG、ICP、血常规、凝血指标、电解质及血气值,9例进行脑组织电镜观察。结果输注贺斯液后血液有形成分呈稀释性减少,但均在安全范围。血动力学指标稳定,未见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血小板值≥177.5±65.5G·L^-1,凝血指标正常,K^+、Na^+轻度下降,输入500ml后颅内压10.25±2.39mmHg,电镜下未见脑细胞水肿及超微结构变化,结论成人颅脑手术,输注6%贺斯液1000ml安全可行。

  • 标签: 贺斯液 颅脑 外科手术 安全性 可行性 全麻诱导
  • 简介:自1989年异丙酚(Propofol,Diprivan)用于临床以来,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药理与生理研究方面也有新进展。以往异丙酚只限用于>3岁小儿,如今已扩大到婴儿和新生儿。下文综述近年来异丙酚小儿麻醉临床应用经验与研究进展。

  • 标签: 异丙酚 小儿麻醉 临床应用 药理 新生儿 婴儿